APP下载

如何基于平均分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024-05-23吴荻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分法平均分月饼

吴荻

在教学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时,应重视学生对“a÷b=[ab](b≠0)”这一关系本质的理解,而非仅仅让学生进行形式记忆。如何帮助学生基于平均分从本质上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具体可以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平均分饼回顾数量关系

1.教师出示问题:在图1中,4个同学分月饼,平均每人分到几个月饼?

让学生根据图1分别列式计算。

2.分一分,比较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图1中的数量关系为:月饼总个数÷人数=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根据图式分别得到:8÷4=2(个);4÷4=1(个);1÷4=[14](个)。

3.回顾梳理:1÷4表示什么意思?得到1÷4表示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4],也就是[14]个月饼。

二、动手操作感知不同分法

1.教师呈现学习任务一: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个月饼?先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用手折一折,再画一画分的过程和结果。

2.学生先独立思考操作,再全班交流反馈。

(1)呈现分法①(如图2)。

思考:为什么要把每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

(2)呈现分法②(如图3)。

思考:分法②和分法①有什么不同?

交流讨论后发现:分法①是将月饼一个一个地分,分法②是将3个月饼叠起来一起分。

(3)呈现分法③(如图4)。

思考:这种分法可以吗?每人得到多少个月饼?分得的结果一样吗?

交流讨论后发现:分法③是分两步分,先将2个月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2]个;再将剩下的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14]个;最后将[12]个月饼和[14]个月饼合起来,得到每份是[34]个月饼。

3.比较三种不同分法,思考:有什么异同?

学生发现:分法①是按单个分,分法②是按整体分,方法③是分步分。无论怎样分,都可以得到3÷4=[34](个)。

三、想象操作建立分数模型

1.教师呈现学习任务二:5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多少个月饼?

(1)猜想:5÷4可能是多少?

(2)思考:想象分的过程与结果。

(3)操作: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2.交流反馈。学生用按单个分、整体分、分步分等分法都可以得到:5÷4=[54](个)或5÷4=(4+1)÷4=1+[14]=1[14](个)。

3.建立模型。

(1)教师出示算式:7÷4= 、9÷4= 、11÷5= 、a÷b= 。

提出要求:先想象平均分的过程,再尝试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最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全班交流。

预设:7÷4就是把7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个月饼。具体而言,可以将每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4]個,分7次,每份就是7个[14],也就是[74]个月饼;也可以把7个月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7个[14],就是[74]个月饼。

由此,学生依次得到:7÷4=[74][、]9÷4=[94][、]11÷5=[115][、]a÷b=[ab]。

(3)解释:为什么a÷b=[ab]?对a和b有什么要求?

预设:a÷b表示“把a个月饼平均分成b份,求每份是多少个月饼”。具体而言,可以把每个月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一个月饼的[1b],分a个月饼后每份就是a个[1b],也就是[ab]个月饼;也可以把a个月饼叠起来平均分成b份,每份有a个[1b],就是[ab]个月饼。因为b是除数,也就是分母,所以b≠0。

(4)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ab](b≠0)。

以上教学过程充分抓住平均分的意义,通过从实践操作到想象操作的逐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本质上理解a÷b=[ab](b≠0)。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分法平均分月饼
谁的分法好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一起来做月饼吧!
谁的分法更好?
平均分一半
分蛋糕啦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