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探析

2024-05-23广东科技学院王援兵

广东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大学生教育

文/广东科技学院 王援兵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与深入的背景下,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的便利与快捷,教育者能够从内容、形式及手段等方面,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创造多元的教育路径;另一方面,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聚集性、多元性的特点,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困难程度加大,这意味着高校要在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加强精准性、深入性和全局性。我国正处于百年变局下,高校育人工作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针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找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发力点和教育路径。

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持续重视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要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国家高度、个人发展等角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

立足国内国际整体环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从国内视角来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团结凝聚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共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超过十亿,网民在网络信息平台活跃度显著。而青年大学生则是网民主要群体,网络平台是他们感知社会制度、体味国家发展、展示自身诉求的重要平台。然而,互联网舆论传播发酵速度迅速,网络信息有好有坏且鱼龙混杂。这容易让部分大学生对政治制度、祖国前途形成不正确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强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并有效转化为助力国家发展的共同信念,才能够为祖国复兴提供潜力后劲。另一方面,从国际视角来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性逐渐加剧,互联网平台又已成为各国意识形态新型主战场。境外反动势力企图通过互联网平台歪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辉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破坏、颠覆及诋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地位,持续输出渗透享乐、腐朽等西方思想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优越性。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塑造时期,缺少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亲历性体验。随着西方意识形态侵袭,青年大学生更容易信奉非主流的意识形态。[1]因而,互联网领域下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亟须强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保障国家政治稳定,赢得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胜利。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之举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于个人而言,在思想信念、辩证思考等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历史实践表明,青年大学生在国家建设、改革及发展过程中都贡献了自身的青春力量,是祖国发展之栋梁,是思想进步的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大学生教育的关键在于信念锤炼和品德培养,并应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勉励青年大学生。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进步发展,网络平台的传播性、普遍性以及大众化特性,容易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价值选择等造成深远影响。当前网络环境情况不容乐观,极端分裂言论、负面黑暗言论、政治渗透谣言等网络意识形态危险普遍存在。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明确自身发展,自觉抵制负面信息和错误言论,不断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祖国复兴中,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助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戾气和网络暴力都在空前增长。一方面,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渐发达的情况下,利益、矛盾、诉求等现实差异也更为显著。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匿名性以及自由性等特点,缺乏监督制约、真假难辨。这导致个体情绪和意志差异性容易被裹挟。而具有黏合性的网络意识形态,能够聚集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在网络平台逐渐放大传染,甚至规模化、大型化的网络纷争和暴力,“饭圈”文化则是网络戾气和网络暴力的典型表现。[2]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思想意志和利益诉求都在网络平台相互碰撞与交错,极端网络戾气容易成为社会分裂的重要诱导因素。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中的活跃群体,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在规范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引导下,青年大学生既可以成为网络平台客观理性的思考者,也可以成为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氛围的推动者。培养温和理性的网络发声者,能够有效减少网络平台上的纷争与冲突,能够有效地凝聚人心和力量,保障社会的稳步发展与和谐共生。[3]

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实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当前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制约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从整体环境而言,网络文化生态环境多元化与复杂性并存;从学生个人而言,网络信息素养不足及自我约束能力欠缺;从学校管控而言,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难度显著且教育方式单一。

(一)网络文化生态环境多元化与复杂性并存

当前网络文化生态环境多元化与复杂性并存的情况,导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难以开展。一方面,国内网络平台利益差异显著。由于个人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差异,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诉求和关注热点。因此,网络平台上既呈现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劣质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积极向上、立志成才等优质的价值导向。网络聚集了大量的社会差异和意见,网络文化生态总体环境表现为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国外思想文化涌入加剧了文化生态环境复杂性。通过互联网平台,国外文化思想能够容易侵蚀,部分西方一直试图通过网络传播谣言、召集非法街头政治,极大危害了我国政治稳定[4]。在青年大学生思想认知成熟度不足和辨别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多元取向与复杂局面往往会冲击青年大学生的心理。这容易使得大学生将此类消极思想投射到现实行为和行动中,甚至滋生犯罪心理等。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不足及自我约束能力欠缺

青年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不足及自我约束能力欠缺也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自我约束能力欠缺。根据“中国当代大学生网络素质现状调查报告”的分析,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甚至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年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容易受到消极负面的网络信息的影响、西方价值观的腐蚀,不能清楚意识到自身的网络行为给国家带来危害。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素养不足。青年大学生对网络平台以及网络意识形态认知不足,部分学生还没有将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等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范畴,在金钱诱导下,往往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泄露国家相关机密,造成国家经济和政治方面极大损失。[5]

(三)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难度显著增加

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难度显著且教育方式单一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困境之一。一是高校学生是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重要任务,也常常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演变的重要对象。因此,青年大学生网络平台上的言论、交流等行为更加容易被利用,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更加复杂化。二是高校学生具备开放的思想、独立的行为能力,接触过较广的知识。在虚拟、自由以及实时的网络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与强化学生意识形态的难度增加。三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手段单一。在处理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学校往往采取枯燥的理论灌输的单一方式,并且没有认识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大数据时代,单一的灌输教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也难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针对当前网络意识安全教育困境,高校必须从方向性、全局性、多角度强化网络意识安全教育。具体而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继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建设管理,并不断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体验性活动的组织机制,从而构建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系统机制,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动权。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

网络意识形态的本质也是人们对网络社会、现实社会等的思想话语的表达合集,归根到底还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这要求落实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政治立场与价值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既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遵循,更是多元网络文化复杂诉求情况下的必然举措。

高校党委必须牢牢把握并充分发挥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领导权,始终主动承担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责任。高校党委应遵循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育人规律和互联网发展规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的一元引领作用,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高校专业培养有机融合。在贯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高校党委要坚持培养作风过硬、思想扎实、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委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理想信念为抓手,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会议,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的高校人才队伍[6];抓牢抓实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掌握并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而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将自身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有机结合。同时,各二级学院要坚持党委在举办活动、学生教育等方面的引领教育作用,抓牢意识形态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督。此外,还应重视党的理论思想在网络舆论领袖的引领作用,引导具有影响力的青年大学生在传递正能量价值观念方面勇挑重担,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培育正确政治立场、正确意识形态方向的高校学生,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7]

(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建设管理

高校作为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紧抓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建设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在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时,必须善于借助网络载体,发挥网络的积极效用。

一方面,要立足新媒体丰富资源和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高校可通过活泼生动的漫画、动画等形式呈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深奥理论;善于运用建党、建国等周年纪念日的关键时间节点宣传意识形态安全;构建提问、辨析等互动类型的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借助课程的理论性、辩论性、开放性优势,对错误言论和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纠正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各高校应出台适应实际的网络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对相关媒体宣传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切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要重视网络素养培养,提升网络支撑技术。培养一批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高校网络技术人才,立足技术手段不断增强防范意识形态风险能力,提升网络舆情的搜集、研判能力,识别学生在网络平台的个性化表达和差异化诉求。同时,应通过潮流的网络话语、新颖的表达方式、多样的视听符号、多元的表现手法以及多渠道的传播方式,打造符合学生习惯和需求的校内优质网络载体,通过实名登记与定期排查等方式加强引导规划,及时解决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遇到的问题与疑惑,从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建设与管理。

(三)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体验性活动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能仅限于网络载体,更要扎实举办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体验类型的活动,让大学生在体验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革命英雄事迹中塑造理想信念。一是体验性活动要以理想信念为导向。高校要立足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持续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党课团课等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德育教育模式和内容,举办专业性和针对性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学术讲座,从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等角度阐述网络意识形态重要意义。此外,还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助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利用班团队活动、志愿活动、调查参观、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样活动形式,多维度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预判能力。[8]二是体验性活动要以人才队伍为支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系统性培训,针对全校教师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普及性培训,针对党员学生干部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常识性培训,锤炼其置于复杂网络思潮中的清醒定力和冷静头脑、置于复杂舆论的应急应变和处置能力,确保开展体验性活动的软性支持。三是体验性活动要以家校联动为抓手。学校要加大同家庭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合作,告知家长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相关知识,以学生带动家长的形式,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安全深入社会。[9]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之义。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主阵地,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坚守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