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枢纽”设合作区从简单复制走向集成创新

2024-05-22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员服务建设

刘馨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海关总署、上海市政府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设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开展政策集成创新,研究编制《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设立合作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助力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有利于服务更加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丰富开放型经济发展载体;有利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表示。

上海具备建立合作区的天然优势

《方案》共涵盖五个方面,主要内容可概括为“3个3”。一是3个定位。合作区的核心定位,一是便利国际商务交流的新平台,二是服务资源要素汇聚的新载体,三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节点。二是3个核心功能,即便利国际商务交流、服务高端国际会展活动、提升培训服务质量。三是采取3方面管理措施,分别是便利人员进出、便捷行李物品管理、实施货物高效管理。

在时间线方面,《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依托先行启动区基础条件,建设会展、培训、酒店、服务等相关功能设施,同时抓紧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先行启动区封闭运行;到2028年,完成整个先行启动区建设,实现封闭运作;到2030年,合作区全面建成,区域功能辐射带动能级实现跃升,与东方枢纽7平方公里形成联动效应。

《方案》提出,要创建高度便利的国际商务交流载体,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华源指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对于落实这项制度,上海具备天然优势,即区位条件优势、制度创新保障、市场需求支撑。

合作区选址紧邻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国际航空的门户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超70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约占五成。2028年,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将投入使用。届时,旅客保障量将达到1.3亿人次。而将于2027年建成通车的上海东站,年设计客流量也将达到6000万人次。

“两者将带来各类要素汇聚交流的需求,更好支撑合作区集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华源称。

合作区位于浦东新区,也是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目前,浦东新区已取得一大批开放型经济的制度创新成果。合作区还兼具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三大功能,具备便利化管理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条件。同时,发挥上海市人大在浦东新区立法授权,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支撑。

目前,上海共有7.5万家外资企业,5.8万家外贸主体,外资企业总部956家,外资研发中心561家,口岸贸易额超过全球的3%,经上海口岸进出的境外人士居全国首位。同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开放度最高、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外贸外资企业有着大量的商务洽谈、会议展览、国际培训等跨境交往需求。另外,每年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四个方面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合作区的设立将更好地满足这些国际交往需求,打造链接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平台载体。”华源表示。

非简单复制,而是集成与创新

当前,国内外均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管理区域,并分别对应不同的政策制度设计,该合作区亦有其独特之处。据孙玉宁介绍,一是对标国际。通过研究相关国家类似区域的发展情况,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二是立足国内。对国内各类特殊区域的政策功能进行梳理和研究,形成可借鉴的政策和措施。

合作区为境外人员提供创新多元、便利高效的国际一流服务保障。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朱民介绍,在抵离环节,便捷入区手续,设置浦东国际机场专用交通通道,采用专用车辆提供接送服务。在浦东国际机场,设置多语种标识标牌,国际旅客自航站楼最远端搭乘接驳车辆抵达合作区仅需约20分钟。T3航站楼建成后,最快仅约10分钟。托运行李可直接送达合作区,并可根据旅客需要直接送到酒店房间。国际旅客离境时,还可在联检大楼直接办理值机手续。

在商务活动方面,合作区将建设国际一流的展览、会议、培训等功能性场所和设施。不仅能满足大规模办展办会需求,也能提供专业化、小型化、定制化服务。区内布局先进的网络、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为商务活动提供良好的设施条件。结束商务活动需入境的境外人员,口岸签证机关可在区内提供签证服务,实现入区与入境服务的无缝衔接。

在配套服务方面,合作区突出国际化、多样性、体验式特色,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区内提供多种类型的商业、餐饮、休闲、文体等场所和设施设备;支持境外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支付等多种方式;区内的医疗条件也对标国际,满足基础就医和健康服务需求。

“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软硬件设施配置,不断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一流商务交流环境。”朱民说。

合作区是境内外人员交流交往的新平台、新区域,而人员便利出入区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国家移民管理局创新高度便利人员进出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负责人龚耀介绍,一是境外人员搭乘国际或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入区无需签证,凭合作区综合管理机构备案的有效邀请即可。二是境外人员在区内开展商务活动,可停留30天,并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三是境外人员可在区内申请口岸签证,方便在国内开展商务考察等活动。四是境内人员入区实施通行许可管理。

“可以说,合作区是一个全新的区域,它不是某一类型特殊区域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国内外各类区域功能的借鉴、集成和创新。”孙玉宁强调。

税收政策内容丰富,风险防控“一体监管”

在税收制度设计方面,合作区可在适用综合保税区现有税收政策基础上,叠加部分货物进口免税政策以及人员便利化措施,涉及免税、保税、退税等税收政策。

财政部关税司负责人王洪林具体介绍道,合作区赋予部分境外入区货物免税政策。为支持合作区建设发展,对合作区建设所需的基建物资和运营所需的设备、仪器等实行进口清单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境外入区货物实施保税政策。对境内区外入区的货物实行分类管理,部分货物实行退税。对境外人员携带自用、合理数量的行李物品进入合作区给予充分便利,境外人员可在区内提前办理出境行李物品的离境退税等手续。

“合作区的税收政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创新性强。从政策内容看,既可适用综合保稅区现行政策,也给予更多符合合作区发展方向的货物免税等政策;从享惠主体看,既包括商业服务企业等经营主体,也包括进出合作区的人员;从商品范围看,既包括合作区建设所需的基建物资,也包括合作区经营主体运营所需的设备、仪器等。”王洪林称。

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也是《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孙玉宁指出,合作区汇集了大量境外人员、国内商务人士,呈现多元的特点,这对高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方案》首先实施封闭管理。境外人士下机以后,通过闭环进入到合作区;境内商务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从业人员,从各自专用通道进出区;货物从专用卡口出入区。同时规定,除特定用途的车辆外,区外车辆不得入区。

其次,坚持科技赋能。孙玉宁透露:“目前,全国海关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我们将把合作区海关的监管模式,作为智慧海关建设的重要应用场景,纳入到智慧海关建设当中,统筹谋划推进。”

此外,强化协同高效。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共管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在监管过程中,一体设计监管流程,通过作业现场及设备共用,实现“一次过检”。

猜你喜欢

人员服务建设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