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教学法在“血栓与止血”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22付毓平王侠李丹丹马翡雁贺志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2期
关键词:血液学三位一体导图

付毓平 王侠 李丹丹 马翡雁 贺志安

①基金项目:2023年度新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23-517);2023年度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23XJJG11);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1YB0153);2021年度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dxk2021001)。

作者简介:付毓平(199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讲师,研究方向: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通讯作者:贺志安(1962—),男,汉族,河南巩义人,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血栓与止血”是医学技术类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重要章节,该部分知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也是教与学的痛点。教研室经过反复研磨,实施了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无记名调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459人,其中2021届239人为对照组,2022届220人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认为“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很难的”比例从28.45%降至17.27%,认为一般难度的比例从11.72%升至16.36%。表明此“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显著改善“血栓与止血”难学难教的困境,从而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血栓与止血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101-04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技术类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也是临床检验实践工作中的基本功和硬功夫。本课程中的“血栓与止血”章节,被师生反映是难教难学的章节,学生“听不懂、难理解、实践能力不强、不会协助诊断、临床思维缺乏”的问题一直存在且亟待解决[1]。“血栓与止血”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6版中包括三部分:一是上篇临床血液学检验基础中第二章“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二是中篇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中第七章“血栓与止血”疾病检验技术;三是下篇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应用中第十章“血栓與止血”疾病应用[2]。这三个部分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和学生的“痛点”。

鉴于以上情况,临床血液学检验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不断的调研、分析、总结,实施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的“三位一体”教学法,使基础理论部分、检验技术部分和临床应用部分的相关知识有序化,深奥繁杂的知识具体化和简单化,让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优化改革,反复实践,持续改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本文以“三位一体”教学法在“血栓与止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例,采用问卷星调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459人(对照组2021届239人、实验组2022届220人),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一、思维导图和微课及临床案例的特点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和“心智导图”,是一种基于图形的记录与表达思想,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理解信息;重点不在“图”,而在“思维”,或者说是“图导思维”,其核心价值是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核心特征是非线性和可视化,具有简单、有效、高效、实用的特点[3]。思维导图有气泡图、流程图、括号图、树状图等多种形式,通常由一个词或一句话的中心主题开始,然后从这个主题开始按逻辑关系向外延伸,连接各个相关的子主题和基本要素,这些子主题和要素通过颜色、符号、图片等方式组织,使该思维导图更加形象和直观[3-4]。研究表明:思维导图联合微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成绩[5]。

(二)微课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知识内容;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等特点;微课可用于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小结拓展等。研究表明:微课可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人文关怀意识等,同时可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6-8]。

(三)临床案例

临床案例是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目标,使用典型的临床案例并提前发布,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文献资料制成PPT;课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形成互动与交流答辩,以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临床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讨论式教学方法。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临床案例翻转教学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9]。

鉴于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的以上特点,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三位一体”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血栓与止血”一章中正常状态的凝血与止血的相关机制,再到疾病状态下“血栓与出血”病因的相关机制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 三位一体”教学在“血栓与止血”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一)绘制思维导图,让思维和知识有序化

以上篇临床血液学检验基础中第二章“血栓与止血”为例,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对繁杂生理与病理机制这一难理解的理论部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后续检验技能的掌握和临床病例分析能力的形成。

要掌握出血性疾病的检验技术和临床诊断思维,须学好上篇第二章“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部分,它包括以下六大部分18小部分内容,为了使目录更明显易懂,让学生课后以自己的方式总结本堂课内容,用思维导图呈现,让逻辑思维和知识有序化,以加深理解记忆。血栓与止血目录思维导图,见图1。

(二)制作微课视频,让深奥试验理论和凝血检验过程具体化和简单化

中篇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中第七章“血栓与止血”疾病检验技术,涉及生物活性的凝血因子10多种且极易混淆,通过微课让深奥凝血试验理论和凝血检验过程具体化和简单化,课前在雨课堂发布微课让学生提前预习学习,利于实验教学。

中篇第七章“血栓与止血”疾病检验技术第三节凝血因子检验是重点、难点、考点、易混淆点,此内容是上篇第二章“血栓与止血”第三节血液凝固机制进行检验的延续,授课内容是在上篇血液凝固基础理论上设计试验方法并规范试验操作,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该内容是本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上好该节课,我们组织专任教师到临床挂职锻炼,参与临床实践,掌握真本领,尔后讨论设计好脚本制作微课进行教学。为此在凝血因子检验授课前融入生动形象的微课,结合相关优质网络资源,让学生快速复习有关内容,高效进入本次实验课的学习。

(三)结合临床案例,让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下篇临床血液學检验技术应用部分以典型的出血与血栓性疾病临床案例为例,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诊断思维能力。

下篇第十章疾病应用中血友病检验是重要内容之一,专任教师在临床挂职锻炼期间,优选典型病例用于专业教学。如给出临床病例:程某,男,9岁,主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大腿肿胀、疼痛,今出现头痛,难以忍受;查体:T 36.5℃,P 92次/分,R 20次/分,BP 101/75mmHg;膝关节、踝关节因出血已变形,上下肢肌肉也有出血,并可见皮下瘀斑。血常规结果:白细胞4.99×109/L,中性粒细胞3.01×109/L,淋巴细胞1.66×109/L,血红蛋白159g/L,红细胞5.16×1012/L,血小板202×109/L。临床初诊为出血性疾病,然后进行了相关实验室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血友病案例分析思维导图,见图2。

表1 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四)成效分析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2021届239人(男64人、女175人)为对照组,2022届220人(男57人、女163人)为实验组,学情分析发现,两组学生入校成绩、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学期末(“血栓与止血”结课时)进行无记名问卷星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学生认为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学习难易度,结果显示:实验组认为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很难的比例从28.45%降至17.27%,认为一般难度比例从11.72%升至16.36%。表明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改革,融入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显著降低“血栓与止血”教学的难度,改善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难学难教的困境,表明此“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提高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教学质量。

三、小结

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根据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该法集三种教学法优势于一体,同时又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例如“血栓与止血”教学中凝血因子繁多且作用各异,止凝血机制不仅包含14种凝血因子,还涉及血管壁、血小板、血液凝固和抗凝系统,纤溶和抗纤溶系统的作用,单一教学法难以满足以上繁杂内容的学习和记忆。为此我们通过研磨采用思维导图对繁杂的基础理论部分进行一级一级、逐层逻辑性讲授,让思维和知识有序化;采用微课对深奥试验理论和凝血检验过程进行简短的视频化教学,让重点、难点、易混淆点具体化和简单化;采用临床案例对“止血和血栓”的疾病应用部分进行情景式教学,同时结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抽丝剥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系统性有机融合的教学效果。此“三位一体”教学法使难学难教的课程以简单清晰的思维导图、简短的微课视频、典型的临床案例呈现出来,使授课内容逻辑清晰、条理清楚、避免混淆,便于记忆、联系及加深印象,师生均受益[10]。

教师方面:①专任教师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思维导图、微课等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提高了教师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升了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②教师须自身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亲临床实践方能采集、挖掘到第一手临床案例及有效数据,此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师进一步学习的能力,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也达到推动课堂教学广且深的效果。③如何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教师须深入钻研教材和临床实践,经过讨论研磨,将现代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这提高了教师学以致用的能力。④通过一系列改革,我院已构建了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目前我院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78%。

学生方面:①课前将新课内容上传雨课堂,让学生提前预习,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能力。②思维导图利于学生对本章节内容形成条理化逻辑思维,也便于记忆。③微课有利于该部分检验技术试验的流程系统理解,促进前述理论部分的应用设计,规范了试验操作。④精选的不同临床案例,培养了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检验数据和循证医学的观点,进行临床思维和临床诊断,提高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⑤持续优化改革后,实验组认为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很难的比例从28.45%降至17.27%,认为一般难度比例从11.72%升至16.36%,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以上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可显著降低“血栓与止血”知识“教”与“学”的难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极大的应用空间。我们将继续秉持“以生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融合,持续深入优化改革,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的医学检验人才[11-12]。

参考文献:

[1]付毓平,何慧玲,王侠,等.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混合式教学改革及问卷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3(19):65-68.

[2]夏薇,陈婷梅,王霄霞,等.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4]孙静芳,丁爽,蒋清清,等.C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在临床血液体液专业规培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2):82-83.

[5]贾璐,刘琪,陈美平,等.思维导图联合微课在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9):2400-2403.

[6]郑小军,莫葵凤.个性化微课:微课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6-9.

[7]王福东,王玉兰,蒋署玲.微课联合传统教学法在皮肤性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5):101-104.

[8]李丹,周小东,段佳慧,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與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1):69-72.

[9]李怡素,潘诗琪,李楠楠,等.MDT联合CBL教学法在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22):32-37.

[10]瞿力,曹丹.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在肾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9):87-91.

[11]付毓平,李丹丹,王侠,等.校企合作开展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混合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14-15.

[12]付毓平,胡淼,张俊丽,等.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与检验技士资格考试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57-59.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血液学三位一体导图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第6章 一次函数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种实验兔血液学指标测定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