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先生动线

2024-05-22苗炜

新民周刊 2024年18期
关键词:内山冯雪峰动线

我上周去上海,拜访了山阴路的鲁迅故居。

这是一排新式里弄的房子,钢窗蜡地,比石库门要时髦一些。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三层,建筑面积有220平方米。鲁迅1933年4月11日携妻儿迁入,1936年10月19日清晨5点25分在这里逝世。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后间是餐室。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有张铁床,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和烟灰缸。据说还有一个闹钟,闹钟指针停在清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时间。但房间门口拦着一根绳子,我看不清楚桌上有没有闹钟。故居门口扫描二维码,可以参观虚拟故居,有点像浏览房源。故居桌子上摆着稿纸,表示鲁迅正在写最后一篇文章,“章太炎先生二三事”,还有几支毛笔,还有一盏绿色灯罩的台灯,据说是冯雪峰送给鲁迅的。

1928年12月9日,冯雪峰在柔石的陪同下去拜会鲁迅,那是他第一次见鲁迅。当时鲁迅住在景云里,鲁迅在上海住过三个地方:景云里、拉莫斯公寓和大陸新村,三个地方到内山书店都很近。

从故居出来,我先到了四川北路上的“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1927年10月3日,鲁迅刚到上海没几天,就和许广平一起去了内山书局,买了4本书,花了十元二角。据鲁迅书账统计,从1928年到1935年,鲁迅累计去过内山书店500多次,购书1000多册。抗日战争结束后,内山完造离开上海。50年代,这个地方变成中国工商银行山阴路储蓄所,近年改造为纪念书店。

苗炜专栏作家读书,写字,旅游,锻炼

这条路线,被标识为“鲁迅小道”,但我喜欢另一个称呼叫“大先生动线”。

由甜爱路,走到鲁迅纪念馆。纪念馆中有一段珍贵录像,是1936年鲁迅葬礼上的一些画面。纪念馆外有一片世界文豪广场,上面立着莎士比亚、歌德、普希金等人的塑像,像是给鲁迅站岗放哨。参观完纪念馆,我走去多伦路,看看左联纪念馆。我所游走的这条路线,被标识为“鲁迅小道”,但我喜欢另一个称呼叫“大先生动线”。多伦路上也有不少文化名人塑像,如叶圣陶等等,都是取站立的姿势,街角处有一丁玲雕塑是坐在长椅上,拿着一本书在看,身边还放着一个小包包,看上去更像是《莎菲女士日记》中的莎菲。

左联纪念馆在中华艺术大学旧址,1930年3月2日下午两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一楼礼堂举行,礼堂中复刻了成立大会的场景,会场一侧是讲台,有一块黑板,边上有三只靠背椅,下面是长条凳,成立大会上,潘汉年先讲话,然后鲁迅等人讲话。会议通过若干项决议,其中包括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冯雪峰和鲁迅翻译了好几本苏联的文艺理论书。根据冯雪峰的回忆,1936年8月,他向鲁迅建议,文章中应该多用“我们”,少用“我”,用“我们”来得壮旺些。

1936年10月,鲁迅去世后葬于上海万国公墓。1947年9月,许广平对鲁迅墓地做过一些改建。1956年1月,国务院决定,迁鲁迅墓于虹口公园。陈毅担任“鲁迅墓迁墓委员会”领导,鲁迅墓在7月19日动工,10月9日完成,10月14日,鲁迅灵柩正式迁葬于虹口公园,周扬主持迁葬仪式,他安排了两批扶柩人员。1956年,虹口公园鲁迅墓前竖立了一座鲁迅白水泥雕像,高210厘米。1961年,为纪念鲁迅诞生80周年,白水泥像改铸为铜像,基座以花岗岩制成。

鲁迅说过,“一戴纸冠,遂成公物”。然而,这个“公物”的解释权也不归某个机构所有。在我看来,鲁迅一直坚持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而很少使用那个“我们”,很了不起。

猜你喜欢

内山冯雪峰动线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内山完造的中国观
郭沫若与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
彼之师,己之友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参观动线设计研究
丁玲无限遗憾
大秦岭·国宝朱鹮
西安年 · 最中国
基于业态的商业动线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