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路径探索
2024-05-22谢梦瑶张晨郑恺
谢梦瑶 张晨 郑恺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路径与效益发挥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XYJ2023C01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梦瑶(199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人文教育教学。
[摘 要] 作为教育部“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科”是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推动文科类实验室建设为撬动点的探索,已成为高校探索“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模式和学界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军队院校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有其独特的育人特点和育人优势,探索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对推动军队院校教育教学转型、强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新文科”;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057-04
为提升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2019年4月,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出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推进“新文科”建设,《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0年工作要点》强调提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文科类实验室,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学术发展。”[1]
“新文科”的“新”,主要在于通过新技术赋予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新内容,以现有的文科专业为基础,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新突破。“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目标首先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2]对于军队院校而言,承担着备战打仗的特殊任务,通过“新文科”的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使命更为凸显。文科类实验室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改革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实需求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平台载体功能,支撑“新文科”建设发展,促进文科与其他学科交叉重组和融合创新已成为高校探索的新热点。
基于此,本文总结了“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形势,并以融合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分析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形势
军队院校的实验室是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为部队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的重要平台。文科类实验室是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军队文科类课程能力训练的重要场所,为培养军事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军事基础、专业业务、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提供支撑。
“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将改变主要通过理论灌输传授知识的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文科专业高质量发展与建设产生深刻变革和深远影响。对于提升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建设一流军队院校而言,传统文科类实验室整体建设还较为落后,存在一定差距。
(一)建设理念有待提升
在传统“重理轻文”教育观念中,理工科等学科被认为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学科,这些学科的实验室发展较为成熟,而文科类实验室建设相对较弱。大多数军队院校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其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同样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部分军队院校对文科类实验室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一方面,由于军队院校管理部门对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文科类专业是通过理论搞教学,不需要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在实验室整体规划时偏重于理工科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军队院校的文科类专业确实存在过多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现象。文科类课程教学虽然不涉及实验仪器操作,但也需要专门的场所来完成相关课程的系统性研究。比如,可以建设语言实验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军校学生开展语言教学与培训,建设具备针对出访等涉外任务进行专题培训的实验条件,满足全校各层次、各类型语言课程的教学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需求。
在“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应着眼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坚持一体化布局、标准化建设,紧贴军队院校培训任务规划,将文科类实验室建设融入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计划中,统筹资源配置,研究“人文+其他学科”的新模式,拓展人文社科的研究视野和研究空间,努力建成目标定位清晰、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资源丰富的文科类实验室,努力提高军队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在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军队院校的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必须走信息化道路,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军校师生的教学与科研需求。需要明确的是,文科类实验室不是简单地“文科+实验室”嫁接,信息化道路也不是“计算机+软硬件”组合。在传统文科类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总是片面强调硬件建设,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并未同步,实验室整体建设信息化不高、智能化低。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许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仿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經应用于理工科实验室。军队院校的文科类实验室也应紧跟时代发展,加快文科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不仅要积极建设动态更新的课程资源库,加快实验室软件资源和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还应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管理和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比如,某军校的心理训练实验室,不仅可以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应激调控、心理防护训练、心理放松训练等实验教学,还可以通过建设战时心理攻防虚拟环境室、心理训练系统平台、VR虚拟训练放松室、5D战场环境模拟训练室等,开展虚拟现实测试、脑电测试、心理战攻防技能训练和演练等培训任务,具备培训学生掌握舆论战、心理战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功能。
(三)开放共享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文科类实验室开放程度较低,实验室之间互相不了解,缺少协作,实验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军队院校也不例外,很多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一般借鉴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导致文科类实验室没有形成“大文科”视阈下的集群化实验室建设,出现研究项目“同质化”的现象,不利于资源整合和学科交叉的优化组合。
一方面,部分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多为教师上课使用,开放程度较低。文科类专业大多更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一般只是将搭建的实验室平台当作理论教学的延伸,对实验教学的需求不高。所以大多数文科类实验室开放时间短,学生不得随意使用,导致文科类实验室在很多时间被闲置,使用率降低,开放性不够。比如,某军校的智慧语言实验室只在授课和单独指导学生参赛时开放,学生并无单独权限申请使用,使用时需要以大队为单位走审批流程,大大弱化了该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大多实验室都包含较为昂贵的软硬件设备,为了保护实验设备安全和产生的实验成果,大多只允许本专业师生使用,对其他相关专业师生的开放程度不高。
另一方面,有的军队院校的文科类实验室隶属于不同学院,各学院之间平时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联系。文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多从本学科发展需要出发,忽视了文科之間的关联性。比如音乐、新闻传播、人文等实验室分散在不同学院,实验室资源不能及时、有效地共享,利用率较低,不利于进行多学科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不能形成整体效益,更不用说“新文科”所提倡的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这样的文科类实验室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距离国家要求的人才有一定差距。
二、“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文科”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既是对传统文科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文科思维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新文科”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文科基础上,对不同学科专业进行重组,形成文理交叉,即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政治、语言、文学等课程中,达到扩展专业知识边界和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3]在此背景下,作为支撑“新文科”实现创新变革的重要抓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实效,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现象日益明显,文科类专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逐步提高。在“新文科”背景下,军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的融入,既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要体现“人文+技术”带来的新变革,打破文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提供全新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模式,使文科类专业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更加凸显,如智慧法学、数据传播学、计算心理学等新的交叉学科理念开始形成。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强了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管理的便利度,更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尤其是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让文科实验从模拟演练走向虚拟真实,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增强了文科实验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比如,某军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战前动员演讲》《军事新闻写作》等专题就使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还原新闻事件现场,通过现代技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真切地、真实地感受到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培养军队需要的“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的实用型军事人才。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带来“技术赋能”,从而给学科交叉、课程改革等提供了有力支撑。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为战育人的协同机制
军队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战育人。军队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校院有关部门、地方联建单位、骨干人力资源,搭建以战领建、统筹规划、集约共享、注重效益的文科类实验室平台,做好文科类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形成“产、学、研、用”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的发展要注重整合资源,攥指成拳,才能发挥为战育人功能。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应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引领,对标国家级、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文科类实验室的概念内涵、结构层次、运行体系、管理保障等建设发展要求,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促进学科之间碰撞、交叉、融合、创新,实现文科类实验室为战育人功能的发挥。
另外,作为服务备战打仗、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应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实战设计文科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熔铸忠诚品格,树立文化自信;通过文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优化重组,扩大文科类实验教学的覆盖面,不断强化文科类实验室的为战育人功能,开创军队院校文科实验育人新局面,努力为国家发展和军队建设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如何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推进文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为战育人协同机制,是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任职岗位的现实需求
在“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更应紧密围绕学生未来任职岗位的现实需求,结合所担负的实际任务,针对性、个性化搭建实验平台,提升用所学理论探究问题根源、探求解决未来工作中复杂难题的综合能力,助力未来岗位履职尽责。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可以立足文科专业建设,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融合,鼓励学生进行学科交叉研究。比如,某军校的政治理论实验室,针对各层次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需求,通过智慧VR一体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通过智能触屏一体机等视频播放设备,存储多种政治理论系列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党的创新理论知识考试系统,进行网络学习、测试,使学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知识……这些特色功能的建设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助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现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的跨越,提升学生听党指挥的自觉性,磨砺胜任首次任职岗位的政治工作能力。
在“新文科”背景下,軍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如何为学生提供符合未来任职岗位需要的科学研究实践平台,如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是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不仅具有一般院校文科类实验室的功能,还具有军队院校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文化价值和军人价值的认同,铸牢忠诚使命的责任担当,为我军培养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提供助力。
作为军队院校,在改革强军的关键时期,面对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需求,文科类实验室的建设应突破固有体系,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完成转变,服务国家和军队的发展战略。
(一)注重顶层设计,做好科学规划
“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应聚焦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只有明确了这个根本性问题,才能对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进行全面规划布局,科学准确定位。
军队院校是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必须要立足部队发展需要,更新建设理念,正确认识文科类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传统文科类实验室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建设机制和运行模式,实施统筹规划和集约共享,以服务国家军队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注重文理交融创新、专业优势互补,将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科研条件建设等统一纳入学校实验室总体发展规划和谱系管理,打造一个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综合性文科训练平台。
比如,某军校的政治理论实验室,在经过充分论证、深入调研和科学谋划之后,该政治理论实验室整合该军校文科类学科专业,规模化、系统化地建设了党的创新理论专修室、“红色血脉”先进军事文化专修室、军人心理训练与测评实验室、人文素养培育实训室等,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心理服务工作等功能,突出理论研修、品格培塑、氛围熏陶、情景体验、心理服务、能力训练等特色功能,为筑牢军校学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提供有力支撑。
(二)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开放共享
实现学科基础相近和可以交叉的实验室资源充分开放共享,是“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的建设思路。通过优化管理机制、资源优势互补等方式,最大化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开放共享,提升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的研究效率与水平。
一方面注重开放管理。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要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实验室,为学生通过使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强实验室智慧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日常智慧化运行流程,健全信息化使用和管理机制,提升使用和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注重资源共享。在保持传统文科研究方法的同时,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要通过技术赋能,加强人文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聚集地方、院校、基层部队各方资源,提升文科类实验室资源的集聚能力;牢牢坚持为战育人的导向,把不同专业特色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对文科类实验室进行全面整合优化,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实践平台。
在“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应该实行开放、交流、联合、共享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管理规定,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军事人才中的作用。
(三)提高成果转化,实现效益发挥
成果转化和效益发挥是衡量文科类实验室创造价值的难点。由于文科类实验室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人文社科等主观领域,大部分文科类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一般是论文、学术著作、教材及教辅用书、学术论坛、专题培训等,为文科专业提供理论研究和思想创新,这些成果难以简单地量化分析其质量和影响力,为价值评估带来一定难度。
在“新文科”背景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有一定的成果转化应用前景。通过整合文科类实验室的培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学生军队文化活动技能,孵化特色鲜明、在军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军队精神文化,在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某军校的网络舆情实验室,依据“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引入新媒体平台技术、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依托驻地的舆情监测中心,联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新时代“网络与新媒体”“军事新闻”和“网络舆情数据监测分析”等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服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四、结束语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引领下,在“强军兴军”“改革强军”“教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号召下,在“新文科”建设的大力推进下,军队院校文科类实验室建设在深刻领会“新文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文科专业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不断地提高军队院校文科专业的学科建设水平,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军队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旻,胡志彪,廖森年,等.地方本科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探索:基于OBE理念的视角[J].龙岩学院学报,2022,40(6):123-128.
[2]解志韬,胡菲菲.高校文科实验室助力“新文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2(7):56-58.
[3]陈冬业.新文科视角下文科实验室的管理[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1):72-75.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