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Vray后期渲染》课程“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4-05-22谢健玲
[摘 要]《3D+Vray后期渲染》课程教学在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难点就是学生软件技能掌握程度不高,应用水平差。本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标,从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项目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搭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寻“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3ds Max;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3ds Max软件是目前国内设计行业最流行、最实用的效果图辅助设计系统工具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3D+Vray后期渲染》课程也是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漫等设计类专业的必修专业技能课,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的《3D+Vray后期渲染》课程教学中,因为各种因素的问题导致学生在3ds Max效果图表现方面能力较差。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3ds Max软件技能,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一、课程改革问题分析
《3D+Vray后期渲染》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学生、软件学习特征、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及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这五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接受知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欠缺;二是3ds Max软件复杂,学习难度系数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综合性强且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往往就会打退堂鼓,导致无法完成制作项目效果图;三是3ds Max软件包括建模、渲染、动画三大模块,每一模块都需要进行深度学习和综合实践应用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相对比其他软件,在操作上更复杂,难度更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较难,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解决问题,容易打击学生学习耐心和热情;四是课程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教师讲授演示—學生临摹跟练—教师指导,在这个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缺乏教学创新,导致课堂呆板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挑战的勇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易出现完成快的学生感觉无聊,掌握慢的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探究能力,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
五是由于线下课堂课时有限,课后没有能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课堂上没能掌握的部分,课后无法通过自学掌握。因此,《3D+Vray后期渲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五个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相关研究结果,探寻具有高职学生特征特色;能够反复多次、随时随地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弊端和打破传统线下课堂学习限制的课程教改与实践的路径与方法。在现有研究中,其中的I+C类数字化课程为“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可实现路径与方向。I+C类数字化课程不是单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或在线教学,而是由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良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大力投入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等要素构成的[1]。本文对《3D+Vray后期渲染》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思路如下:第一,数字化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升级”成了课程本身[2]。将课程内容数字化,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整合教学资源,将课程相关内容完整呈现给学生,让课堂教学不止于课时内、课堂上;第二,项目化教学设计,将课程前期零碎的知识点通过综合项目案例练习串联起来,使课程知识系统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教学效果;第三,使用超星学习通作为数字化课程的平台,以超星平台为依托,并实现课程的全过程管理;第四,搭建综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保障“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数字化课程资源
由于本课程软件教学中实训课时占比较大,包括课堂练习、技能训练、效果图制作、作品展示等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面对面地指导或示范,这一过程都局限在有限的课时里,无法一一指导所有学生,而数字化课程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化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侧重实用性,还要遵循互动性的原则,保障数字化课程的效果。第一,实用性,将微课视频、课件、案例资料、实训素材、习题、授课计划等相关内容转化为线上资源,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手机、网络和电脑的作用进行主动学习,并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递进的阶段进行。在三个阶段中能够全方位不限地点呈现授课内容,既可查漏补缺按需学习,又能综合多学科串联知识点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教师的隐性知识与课程的显性知识构建成有机知识框架,延展课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线下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第二,互动性,数字化课程资源不是完成上传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料就结束这部分的建设了,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等相关数据进行难度、进度、内容量的调整,克服学生的网络学习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程内容还要跟上发展更新的步伐,不要止步不前,教师的互动性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学习中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从而提高学生数字化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提高教师建设数字化课程的水平。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门课程必须是系统性的、前后连贯的,而不是一个罗列知识点的集合。在《3D+Vray后期渲染》课程的基础阶段教学是单个工具或命令的学习,导致知识点碎片化、教学逻辑零乱化,能力隐性化,最终导致综合项目教学阶段中学生无法灵活应用多个知识点完成模型的创建或效果图的渲染,在这个阶段中表现出学生对教师的极大依赖。项目化教学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项目化教学设计列出明确的知识点以及单独与综合的运用方法,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能够带着目标去学习、带着任务去学习,能够将众多知识点贯穿起来,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理解和综合应用,同时有助于成果的输出,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自信心。对比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性得到提高,作业质量提升明显。
基于《3D+Vray后期渲染》课程传统常见的教学问题,开展项目化教学实践进行突破,应用OBE成果导向教育法,构建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的“1234”框架,进行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1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2个基本点即基于项目成果、分层教学为导向,3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4个步骤教学实施开展,即“驱—析—导—督”。第一步“驱”是每次课前发布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明确目的;第二步“析”是教师对项目设计进行分析,学生梳理完成思路;第三步“导”是引导、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第四步“督”是推进学生的实践进度、监督保证项目实践的完成质量。在这个框架中,知识点是重复出现和应用的,难度是螺旋上升的。比如,这次课是3个知识点,下次课是5个知识点,在这5个知识点中包含上次课的重难点、知识点或实践技能。通过项目化教学能够重构教学内容,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软件技能、设计创新思维、项目设计程序与方法连接起来,最终完成项目设计效果图,实现设计能力建构。
(三)数字化学习平台
网络时代,数字化课程的建设以数字化学习平台为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载体和工具。实践教学活动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在线上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打破教室、课时的限制,随时随地在平台学习、参与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但是无论媒介技术如何发展,师生、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始终是教育传播系统中的核心要素[3]。教师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同时同地、异时同地地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根据“1234”框架,在“3”阶段中,教师将线下教学内容利用超星平台转换为线上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课前发布学习任务、签到,让学生阅览课件,了解下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完成讨论区的思考题,实现课前预习;课中教师讲授示范,利用平台随机选人功能抽选学生回答课堂提问,点燃课堂氛围,发布知识点实时测试获取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等。实训课内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师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没有教师示范的情况下自主探究完成3ds Max模型创建或效果图渲染,若无法一一给每个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可登录超星平台观看视频,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课堂实现线上線下混合式互动教学。课后知识拓展,观看案例资料巩固学习内容并掌握其他学科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完善知识体系,发布课后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掌握学生完成情况,并根据学习数据统计分析,获得学习效果反馈、课程考核等,实现课程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有机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学习,构建多元化的学习与教学路径。
(四)搭建综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一直面临着科学性不足、反馈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窘境[4]。《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结果性评价是对某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业成就或者教师教育效果开展的评价和证据,评价的设计和实施都相对严谨严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高考,但是职业化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评价结果本身,而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在《3D+Vray后期渲染》课程中改革实践了项目化教学设计,其中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相对应的需要改革传统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的评价结合结果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改革创新内容包括评价内容、手段和主体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测和评价,建立符合这个教学模式特征的有效评价体系,使这一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的主战场,提升学生适应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能力,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字化平台提升实践技能的能力。
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评价方案设计,以评价对象、评价手段、评价主体为主的立体、全面、多维的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看,包括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局部评价、整体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从评价手段看,包括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现场评价、网络评价、试卷评价、量表数据评价、课前评价、课后评价;从评价主体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个人评价、团队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除此之外,参赛和考证作为评价的加分项。高职教育综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对知识、技能进行考核,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提升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学习积极性,需要掌握了解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
在“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中,需要搭建相匹配的教师评价体系,求证“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优劣,最行之有效且直接的求证方法就是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程考核中的提升与否。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其他教师与督导听课、评课以及超星平台上的数据分析等,考量教学过程中是否切实实现数字化教学转型、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是否按照综合评价体系完成学生的课程评价、教学模式改革后是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了教学成效等。该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根据以上反馈,对教学设计、评价体系搭建做出优化,并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以期提升数字化转型教学的水平,提高“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助力高职教育课堂革命。
结束语
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加强数字人才建设势不可挡,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应紧跟时代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所需,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搭建数字化教学环境,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对专业课程重构,构建“数字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为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保障,实现高职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和“促进高质量就业”的两大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郭文革.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5):41-46.
[2]周序,黄路遥.数字化课程40年发展评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8(10):51-58.
[3]赵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以Photoshop课程为例[J].大观,2022(1):123-125.
[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把握数字化契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3):5-11.
作者简介:谢健玲(1989— ),女,汉族,广东江门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家具。
基金项目: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创新强效工程”项目,高职教育“数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3D+VRay后期渲染》课程为例,项目编号:NY-2021CQ-JGYB007。
2021年校级“创新强校工程”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创新性探索,NY-2021CQ-JGYB015。
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培育路径研究——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NY-2022KYY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