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5-22刘兰徐长文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史高职院校

刘兰 徐长文

【摘要】本文基于《大学生党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得出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利用党史广阔丰富、生动具体、真实动情的特点,通过向高职院校学生讲好中国共产党丰富的历史,本文提出拓宽红色党史的传播途径、挖掘地方的红色党史、加强党员教师教育辐射作用、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点有效拓展党史育人等路径,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关键词】党史|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笔者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发布《大学生党史融入理想信念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某传媒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6份,经过观察、比对问卷结果为主,访谈调查为辅,95.22%的学生认为党史对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塑造有非常重要作用,4.78%的学生则认为党史对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没有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自我认识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并积极主动重塑理想信念。大部分学生认为理想信念缺失主要是对党史的不熟悉,政治理论知识匮乏,政治思想方面丧失信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淡化,对于党的基本常识理解肤浅等原因。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大学生心中有理想信念,才能走得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牢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其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保证为谁培养人的基础,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2]。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而且在育人上,党史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同一性。本文基于此,为使党史有效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而探索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党史的内涵和特点

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包含理论、实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丰富的内容。根据樊文娥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建党以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大革命阶段、土地革命阶段、抗战阶段、民主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文化大革命”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可见,中国共产党史就如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比如伟大建党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有血有肉的教育素材以及各种通俗易懂的党史故事。党史具有广阔丰富、生动具体、真实动情的特点。广阔的党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和精神宝库[3]是培育大学理想信念的重要素材,运用党史启迪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塑造理想信念功效才会显著,社会效益就会高而远。

二、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提供精神支柱。它可以昭示奋斗目标,催生前进动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上过于重理论而轻实践,致使育人效果欠佳。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政治认同感薄弱、网络文化辨别能力不足等问题。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如久旱逢甘霖,内容上增强了育人效果,思想上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爱国爱党的政治认同感,激励了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爱党认同感

党史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渲染着爱国爱党文化。党史中有着众多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遗迹、人物、事迹等。中国共产党的每个历史时期在每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都值得大学生铭记,比如江西省有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示范基地,涵养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革命精神,激励着高职院校学生爱国爱党[4]。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它是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学生参观南昌起义八一纪念馆可以加强和弘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有利于激励高职院校学生艰苦创业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发展,筚路蓝缕,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中国共产党建立就像新企业的创建。它于1921年注册,资本金接近0,人数58;1949年10月1日在主板市场上市;目前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中国共产党人数的剧增,纵观历史,放眼全球,称得上史上最牛“创业团队”。中国共产党历年来在应对各种苦难挑战中锤炼了各种品质,其中艱苦奋斗精神是它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我们党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大学生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是大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阶段[5]。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恰恰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式也愈发严峻,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倾向选择稳定的工作。甚至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刚出校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选择躺平。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央视网鼓励大学生“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利用学历的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创造自身的价值。“双创”政策下,创业易守业难,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道路上需要艰苦奋斗精神。高职院校学生能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过程中汲取艰苦奋斗力量。

三、党史是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

理想信念是学生的精神动力,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党史为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仅提供丰富的榜样人物,而且它饱含丰富的历史传统和历史文化资源,可为高职院校学生塑造理想信念提供学习借鉴。

(一)党史人物培养学生认同感

百年党史,涌现出各种仁人志士,比如雷锋、钱学森等。这些仁人志士不仅有着坚定的民族信仰,而且有着对理想信念的科学探索。尽管时代不同,但他们的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有巨大的影响。例如,大学生在每年的3月5日“雷锋纪念日”,知晓雷锋事迹,开展雷锋活动,践行雷锋精神,绽放青春光芒。“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放弃国外的前程,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雷锋、钱学森是坚定理想信念的良好榜样,对高职院校学生有良好的感染力。榜样的精神能飘进他们的心里,净化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行为。大学生学习优秀的党史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就会丰富理想信念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6]。近期上映的影片《长津湖》,它反映的是父辈们和年轻人的精神传递。影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这场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打仗”。现实生活中,沒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高职院校学生当前正处于塑造自身理想信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想、情感及政治同时也是薄弱期、敏感期。正确地使用党史人物潜移默化,利用党史中优秀典型人物、榜样人物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利于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感[7]。

(二)党史文化厚植高职院校学生家国情怀

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血脉。党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重民族精神、讲信仰的党史文化有助于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党史精神,能促进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更加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8]。党史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涵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同时,党史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成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赋予了新使命,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注入了新动力,为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提供新实践。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党史文化有效渗透高职院校学生家国情怀的建构[9]。

四、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在调查问卷中,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党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的吸引力不足,如传统的说教式的党史植入、党史讲解的生搬硬套,缺乏新鲜与活力等。由此可见,需要丰富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当前的大学生处在新媒体时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传统的党史教育形式很难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开展活动,运用党史背后蕴含的精神、阐释和传播好中国精神,教育、引导、感染高职院校学生正确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10]。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党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融合的契合度,真正做到高职院校学生可以从党史汲取养分,客观地了解党的过去,影响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塑造,才能挑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担。

(一)拓宽红色党史的传播途径

党史汇聚了丰富的红色党史。红色党史的弘扬和宣传有利于大学生对党史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继承。大力拓展红色精神传播渠道是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之一。新时代网络平台是传播最迅速的平台,在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党史融入网络平台,高职院校学生能快捷有效学习党史方面的书籍。自媒体比如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也是炙手可热的传播方式,也可作为党史传播渠道。党史传播渠道的拓宽便于高职院校学生从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

(二)挖掘地方的红色党史

地方的红色党史是指党组织领导当地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自身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的历史记录,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叙事性,是吸引高职院校学生将理想信念与党史结合的切入点,挖掘地方党史的红色精神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坚定爱国爱家理想信念。地方党史的红色精神依托党史教育实践基地,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党史的主动性,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塑造[11]。地方党史的红色精神易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真正汲取力量,让红色故事从课本上落地生根,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三)加强党员教师教育辐射带动作用

党员教师是高校党史教育的中坚力量,在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构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党员教师既是党员,又是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对党史知识了解更系统,更全面,有着极高的政治格局。党员教师可以利用高校课堂重要阵地,开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党员教师教的不仅是知识,而且还肩负着传承党史文化的重担。他们对党忠诚时刻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师在传承党史文化中,拥有着极强的共情能力,将抽象的党史,讲透彻、讲明白。党员教师用爱心、耐心、真心、责任心浇灌着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入脑入心,将党史融入自身理想信念塑造。以学生干部寝室带动班级,班级带动系部,系部带动学校,以点到面,从面到整体,形成网格加强教育辐射带动作用。

(四)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点有效拓展党史育人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能快速吸收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喜欢崇尚创新,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追求高质量生活但往往缺乏实践动力,止步于薄弱的社交能力和抗压能力。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缺乏实践动力,可以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参观党史实践基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的学习是知识与头脑的修炼,社会实践则是眼界的拔高。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因此,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观党史教育实践基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实地考察能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感受党史文化的魅力,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使其感同身受,达到高效的党史育人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薄弱的社交能力,可以组织高职院校组建党史宣讲团、在党史博物馆讲党史,从而锻炼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可通过组织观看学习优秀党史人物影片,运用榜样的力量,有效弥补高职院校学生薄弱的抗压能力,从而有效拓展党史育人。

五、结语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发扬优良传统,把握历史使命、发挥特色优势的重要养分。党史为高职院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丰富的党史人物资源和精神文化财富。无论是优秀的文化还是榜样的党史人物,对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具有引领性。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汲取党史包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良的传统文化,以党史中的优秀典型人物为学习榜样。結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点中开展党史教育,拓宽党史红色精神传播渠道、挖掘地方的红色党史、加强党员教师教育辐射带动作用、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参观党史文化实践基地、宣讲党史等路径。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将党史融入,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理想信念会更坚定,格局更高远,眼界更长远。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4):4-5.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30-31.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2-21(1).

[4]张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5):8-9.

[5]宋红宇.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3(4):66-68.

[6]李华,田永健.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大别山精神为例[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1,6(2):74-80.

[7]李思博,赵伟丞.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1):115-118.

[8]刘敏.党史教育融入青年理想信念培育的现实意义及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146-148.

[9]邢娜.“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与融入策略[J].济宁学院学报,2023,44(1):85-89.

[10]杨凡锋,王振宇,周礼.红色歌曲融入党史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新丝路:下旬,2023(3):136-138.

[11]李颖.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56-58.

(作者单位:刘兰,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徐长文,江西省地震局)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史高职院校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