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意蕴与实践指向

2024-05-22张秀生曾凌尧

江汉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

张秀生 曾凌尧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富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内外部条件的约束决定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越快,越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把握好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等原则,努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实现就业机会公平,完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发展,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的格局。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协调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本质与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22&ZD017)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24)05-0010-07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描绘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阐述了社会主义是基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公有、社会生产实行计划调节、消灭了阶级和国家的人人平等的自由人联合体(2)。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丰富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毛泽东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且明确强调要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现在,我国又不富,也不强,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我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进一步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强调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5)。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不是少数地区的现代化,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国各地的普遍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他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6)。

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在黨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明确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7) 。2021年,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讲话中明确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必须把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8)。这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满足人民物质富足、精神富有必然成为广大人民的新的愿望,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厚植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等政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条件。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立党为民,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并最终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人民走向富裕必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习近平多次强调,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内容,因此要通过各种举措推进共同富裕(9)。

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富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决定分配,因此生活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一个社会的分配水平和结构根本上决定于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分配从来都不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分配水平、分配结构根本上都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其分配水平、分配结构都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水平和结构乃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水平和结构,同样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贫富分化、阶级的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恩格斯指出:“只要生产的规模还没有达到不仅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产品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总会有支配社会生产力的统治阶级和贫穷的被压迫阶级”(10)。至于“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据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11)。他们明确指出消灭阶级要依靠生产力高度发展,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了,旧的社会分工和阶级才会消失,共同富裕才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2)。恩格斯认为,大工业和农业的高度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可以组织分配以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因此,社会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相互敌对的阶级就是多余的了”(13)。这表明,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如果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是绝对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任何分配都只能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分配,只有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14),才能使分配水平达到富裕的程度,才能形成人人富裕的分配结构。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根本上要依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马克思指出:“财富生产的‘规律和条件与‘财富分配的规律是不同形式下的同一些规律,而且两者都在变化,都经历同一历史过程,总的说来,只不过是一个历史过程的各个要素”(15)。在谈到未来的新社会形态时,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16)。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特别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定性作用。他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依靠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靠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取得新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依靠和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从生产力发展现状来看,还不能满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虽然我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力,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平衡,在生产力体系中仍然存在诸多落后的生产力,这使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也因此制约了人均产出水平和整体富裕水平的提高;第二,虽然我们有相当数量的高素质技术和专业人才,但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顶尖人才和高素质技术人才、专业人才依然相当缺乏;第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但总体上还没有达到顶端,因此在国际产业链中我国所处的依然是附加值比较低的位置,劳动者薪酬增长受到很大限制;第四,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但短板依然突出,不仅传统上的一些短板依然存在,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短板也相当突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17)。这表明,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18)。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如何发展生产力呢?显然我们不能再延续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因为在传统模式下,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一是工资水平的上升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已使我国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迁移;二是随着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高污染企业要么关闭,要么外迁,导致这些行业及其关联产业的生产收缩;三是发达国家推动的与中国“脱钩”的产业链转移使得发达国家资本更大规模流向其他国家,这既挤压了我国的出口市场,也降低了出口附加值;四是国内和国际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传统产品的市场不断收缩;五是世界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正呈现出新的变化,这就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和新兴生产力加速发展,由此推动着科技领域和生产技术、发展模式的全面创新。这就意味着,要实现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寻求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新重点。习近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实际和需要,首创“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并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9)。在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的表现、驱动力、发展路径和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习近平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1)。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22)。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23),标志则是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24)。习近平对科技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量,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要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特别是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做强做优现代产业体系。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必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体制条件和内外部环境;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条件;强调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25)。202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26)。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的飞跃,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新重点,昭示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7)。

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我国生产力发展急需新突破的形势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依靠和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从多个方面促进共同富裕:

第一,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每一种质态的生产力都有与其相对应的经济增长空间。生产力质态没有新的变化,经济增长空间就必然受到限制,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漫长的近乎停滞的状态根本原因在于极低水平的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打开经济增长的新的空间,从而带来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蛋糕”做得越大,越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的逻辑在于新质生产力能带来新质态的供给和扩展的需求。新质生产力会通过先进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组成的产业体系反映出来,它们既相互提供先进产品,也能向其他产业提供先进产品,从而提高各产业的发展能力,推动各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通过迭代传统产品来扩大市场,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会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顶端,从而使我国扩大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生产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因此,新质生产力通过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带来经济增长的飞跃将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新质生产力会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共同富裕与劳动生产率紧密相关,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可以说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共同富裕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劳动生产率,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是生产力的表现,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必然越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根本上取决于科技创新。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发展可以归结为脑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28)。恩格斯认为,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29),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也会是无止境的(30)。邓小平明确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1),科技创新越快,科技创新水平越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就越高。共同富裕要求劳动生产率有大幅度的提升,实际上就是要求生产力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任何生产力都有其发展的空间和限度,传统生产力带来的是与其相对应的劳动生产率,传统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和限度决定了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空间和限度。传统生产力的发展使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它所提供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空间和限度无法满足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如果不能突破传统生产力的限度,我们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新質生产力则是超越传统生产力的新的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它突破了传统生产力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限制,提供了劳动生产率能大幅度提高的新的空间,因此就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础和物质条件。因为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创新,特别是由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来驱动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越快,创新水平越高,新质生产力发展越快,劳动生产率越能大幅度提高,因此也就越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新质生产力会推动产业革命性升级。新质生产力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会催生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升级,另一方面也必然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革命。产业的革命性升级一方面会极大地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使社会财富极大地增长,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丰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供应,提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品质。显然,产业革命性升级必然会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第四,新质生产力会促进就业和提高劳动报酬。新质生产力拓展了经济增长的空间,推动了先进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因此也就为就业增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生产力已很难为充分就业提供条件,更重要的是传统产业很难满足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就业率越高,越有利于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能够扩大就业需求规模,而且能够为高素质技术和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必然会促进共同富裕。劳动者劳动报酬越高,越有利于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扩大了就业需求规模,并且新质生产力需要大规模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会促进劳动报酬的提高,因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本质上是一体的,但从具体工作来看,仍然需要协调好两者关系,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着力做好共同富裕的推进工作,使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被全体人民共享。

其一,切实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则。2021年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讲话中提出了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的原则,即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

一是遵循鼓励勤劳创新致富的原则。所有价值都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所有产品都是劳动者的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产物,所有的创新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共同富裕只能建立在广大劳动者勤劳创新的基础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靠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只有始终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才能发挥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新质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长。

二是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组成的(32)。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指出“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33)。他认为,“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焰高。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34)。习近平多次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特征所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才能发挥各种类型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总的来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最有利于发挥多种生产要素的作用、最有利于创新、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才取得了巨大发展,要使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习近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35)

三是要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既定的战略目标,必须尽力而为。这一方面意味着要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需要,按照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的发展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强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把握好推进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力度,决不能超越和损害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此来保证共同富裕能持续发展。习近平指出,“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政府不能什么都包,重点是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即使将来发展水平更高、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36)。

四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新质生产力比传统生产力先进,是更高质态的生产力,但其发展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包括14亿人口的共同富裕,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3000美元,与发达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应当认识到共同富裕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我们要有耐心,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要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37)。因此,我们既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扎扎实实推进共同富裕,也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要急躁冒进。

其二,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实现就业机会公平。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水平决定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创新的源泉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如果没有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就根本不可能有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创新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才队伍的水平,人才队伍创新精神和能力越强,创新水平越高,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越快,必然越有利于共同富裕。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对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创新创造,甚至排斥颠覆性技术创新,本质上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彻底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要从以培养工程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求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要求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得到充分使用,因此必须消除各种阻碍公平就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就业市场,实现就业机会公平。

其三,完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必须坚持公平和效率,确保公平正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得到实施,保证创新具有充足的动力,能充分激发各种生产要素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和能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新质生产力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在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38)。他还谈到要加大消费环节税收调节力度,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加大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39),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40)。

其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取得了巨大发展,构筑起了摆脱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基础。共同富裕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发展。一方面要更大程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要更大程度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水平。

其五,推进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长期存在,症结在于农村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着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41)。要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必须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必须依靠农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越快,越有利于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越有利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农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城市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大力推动农村非农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小城镇建设,吸引新质生产力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由于要素禀赋以及历史原因等,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相当突出。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老少边穷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以及各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区域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突出的基本原因,因此是实现区域之间共同富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不同区域新质生产力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等存在着差异,因此必须着眼于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合理选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与布局。

一是各个地区都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各地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共同富裕的基础。习近平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42)。

二是推动区域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互合作、相互推动、相互融合。要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下,建立区域间的新质生产力分工合作机制;探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一个地区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别的地区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途径推进区域间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发展。

三是推动新质生产力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优化新质生产力要素的空间配置。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要素区域间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保障新质生产力要素在区域间自由而充分的流动,同时从宏观效率出发,建立健全新质生产力要素的空间配置调节机制,既让发达地区新质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也让欠发达地区新质生产力要素不断增长,新质生产力得到不断发展。

四是全面推进区域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之间的差距是新质生产力区域布局更协调的前提。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转移支付、发达地区对口帮扶、对欠发达地区重点支持等手段加大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建设力度。总之,要通过区域间新质生产力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区域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7—567页。

(3)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496页。

(4)(3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274—276页。

(5)(3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83、260页。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页。

(7)(1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8)(18)(33)(35)(36)(37)(38)(39)(40)(4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41、210、143、184、143、143、145、145、144、146页。

(9)(3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126页。

(10)(13)(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3、307、308页。

(11)(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13、814页。

(15)(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200页。

(19)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人民网2023年9月9日。

(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23年12月12日。

(21)(22)(23)(24)(25)(2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4年2月2日。

(26)(42)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民日报》2024年3月6日。

(2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29)(3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77页。

作者简介:张秀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2;曾凌尧,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

(责任编辑 李灯强)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肇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