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教师

2024-05-21李学帅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者型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社会对教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学美术教师应随之树立育己意识,对自身的专业实力、文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对中学美术教师普遍存在的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的思考,以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人文素养、教育理论研究能力为目标,提出“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教师”为中学美术教师“新形象”的观点,结合相关国家政策与前沿期刊、论文作支撑,论述“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教师”的成长目标与基础教育艺术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相契合,亦符合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求,并分别对教师职前受教育阶段和职后的育己阶段的不同成长途径展开了探索,得出切合实际的中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成长方法。为美术师范生的学科能力积累和中学美术教师的育己、育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家型;学者型;中学美术教师;新形象;育己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184—03

一、背景

美术教育是以美育人,其关键是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美术教育发展的根基。2017年,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1]2018年,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这就需要教师掌握适应职业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变化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

二、中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及原因分析

(一)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欠佳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普遍存在着个人专业技能“贫瘠”的问题。其一,中学美术教师绘画能力薄弱、艺术表现技法缺失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有些教师虽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表现,但其作品的质量往往不尽人意。作品未显现出教师应有的文化、艺术修养,在课堂教学中不具有示范价值。原因是许多教师虽然有较高学历,但他们职前受教育阶段未经过充分的艺术实践训练,走上工作岗位后育已意识怠惰。其二,教师专业技能单一,对美术学科中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面广度不够。原因在于各地学校的中学美术教师是从开设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而来,并非都是美术教育专业出身,其在校所学专业单一,涉猎的艺术门类窄,无法应对中学美术教材涉及技能多样的教学任务及教育改革的需要,加上职后工作稳定,缺少艺术探讨氛围和绘画技能训练。

(二)美术教师的理论知识片面、研究能力不足

教师的理论知识面窄且流于表面,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美术作品创作基本原理模糊,对美术史中各个流派出现的原因、风格等一知半解。在课堂上,教师受自身知识面限制而无法抓住要点,甚至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解读时术语匮乏,课程内容单薄,给学生造成学习枯燥之感。美术教师运用理论知识最广泛的地方当属美术鉴赏类课程,以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为例,美术鉴赏课占初中美术课程总数的1/3,此外,创意实践课程亦需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撑,而教师的知识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质量。

中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意识较为薄弱。“多数教师习惯了体制内的生存与发展,思考和创新与体制有着天生的对抗作用。即使少数相对来说比较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教育者也只是处于较为尴尬的状态。”[4]原因在于美术师范生文化基础欠佳。在受教育阶段前期的美术高考强化班未系统地学习艺术理论,加之在高校学习期间研习教育理论不扎实,未养成研学习惯,入职后,这些弊端就逐渐显现。

(三)美术教师对“育己”的目标和方法不明确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将教师角色通常理解成使学生通过等级考试或进行信息传递的人,将工作的关注点放在育人方面,对“育己”却表现出彷徨。教育者不单单要在教学技能上保持先进,探索如何“教”。还要提高艺术造诣、关注前沿教学思想、夯实理论基础,终身“学”,学即是教的“源头活水”。“‘育己应先于‘育人,教师的‘育己不是单指或者说主要不是指脱离了职业实践的自我修养,而是指教师在职业实践中对完美职业角色的思考。”[5]虽有教师具有自我提升的愿望,但也存在对自身发展目标不明确以及教师缺乏自主选择性的现象。

三、探索21世纪中学美术教师新形象

(一)多能一专的美术家型教师

“多能一专的美术家型教师”的育己目标能激励中学美术教师始终保持美术教学的先进性,“多能”是同时掌握此领域内多种相关专业的原理和专业的一般技能,中学美术教材涉及到油画、版画、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其职业取向与之多能是匹配的。“一专”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掌握坚深的专业技巧和理论知识,“专”的较高境界即是可以称为“美术家”。中学美术教师避免拘泥于单一艺术表现技能,也不可多能无专。

“美术家型教师”是指有较高的审美判断力、娴熟的创作技巧,且其美术作品达到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其作品具有审美价值、独特风格,美术家型教师的审美素养与作品传递出的内涵对观者有一定的触动与启发。“美术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创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格物致知的学者型教师

“格物”指获得推究事物发展的原理与规律,“致知”是在前者基础上归纳成理性知识的过程。“格物”要求教育者应有教学实验、创新的意识,由经验型向着科研型教师方向转变。致知在格物,教师以其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挖掘和丰富美术课程教学素材,突破教材的局限,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整合地方美术资源,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提升教学的成效,获得优质教学结果,使研究成果具有示范性和普适性。“学者型”中学美术教师应是其从教区域内美术教育领域的思考者和研究者。

(三)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教师

在21 世纪,同时具备教育教学、艺术创作、科研创新等多种能力的“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复合型教师”方可代表优秀中学美术教师的新形象。其以过硬的美术功底担起学科教学的重任,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艺术追求合理安排。“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教师”在工作岗位中,切不可将自己定位成“超然绝俗”的“艺术家”,要拒绝“艺术家的傲慢”气质,作为美术家型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品评青少年的艺术成果。

四、塑造“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教师”新形象的必要性

(一)與基础教育艺术核心素养教学发展的需要相契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6]在美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之下,“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教师”具备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力,中学美术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与艺术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相适应。其“美术家型”强调的教师“多能一专”教学能力,与核心素养中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的教学目标相契合,旨在技艺训练时把握愉悦性与放松性,教学内容设置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引发其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创造力。“学者型”教师所具备渊博的美术理论、审美经验、人文素养,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依靠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浸润学生身心,亦融入情感联结。“学者型”教师反对“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即发挥美术教育感性教育的作用,在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文化历史知识和教师的真情实感,学生得到一定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此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育人目的。

(二)符合美术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求

此发展目标为正在受教育阶段的美术师范生明确了将来职业的属性,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一方面,能让美术师范生毕业入职上岗就能顺利开展工作,并为其个体的终身从教打下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又能避免他们毕业难入职或虽就业却难以可持续从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美术师范生教育资源的流失。”[7]

“美术家型与学者型教师”目标为中学美术教师的育己提供了思路。教师既有“美术家”的绘画技能、艺术气质,又有“学者”的人文修养。在教学与工作中,教师通过其高效的课堂、优秀的课题论文、出众的艺术作品展现出过硬的业务能力,得到学生与同事们的尊重。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型教师不满足于“啃老本”,吸收新的教学方法,更新美育观念,探索更多美术教育方法实现的可能性,有利于其始终保持饱满的职业状态。一个有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中学美术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好的美术家,笔耕不辍的进行绘画写生甚至艺术创作,提高艺术造诣,同样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五、“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教师”成长路径

(一)教师职前受教育阶段专业素养提升方法

美术师范生是美术教师的职前身份,是教育事业的后备力量。这就要求美术师范生在受教育阶段提升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审美经验,为其职后工作奠基。高师美术系的专业设置具有多样性,对师范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美术师范生充分把握必修、选修课以及课下师生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主修专业获得突出造诣的基础上,同时了解多种艺术表现技能。美术师范生需在受教育阶段培养起“审美经验”,审美经验形成于平时的绘画训练,画面的用笔、用色、构成、取舍都是对审美意识的强化,师范生需具备的审美经验还包括解读中学生创意想象画的本领,是一种人文关怀能力,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绘画结合心理学的正确的解读和引导,有利于中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师范生需培养起“教学认知与能力”,明确研究性美术教育实习的目的,在“经历与反思”中向着“有教育情怀的合格人民教师”方向前进,确立踏实的学习与实践态度,这是成为“美术家型”和“学者型”迈进的前提条件。

(二)教师职后教育阶段专业能力提升途径

教师的专业技能、美术理论的宽度与广度影响着教学质量,美术教师应有针对性的主动探索专业成长途径。

在教学一线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数据对推动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者,有条件的中学美术教研队伍与高师合作,在高校教师的帮助下,中学美术教师以非功利的心态投身于教育政策研学、论文写作规范、中学美术课程教材教法等研修课程之中。

美术教师“将创作展示在教学中”能更好的协调教学与创作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扎实的美术表现技法现场示范教学,学生即可直观了解绘画过程,提升美术学习兴趣,又可近距离观看画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造型表现力。学校课后的教研活动同样对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提升作用,如油画、版画、设计、剪纸、艺术理论专长的教师定期开展跨门类、跨技法的交流,形成教师互助氛围。

美术教师“做正确审美价值观的引领者”。一堂好的美术课,是学生的“视觉盛宴”,因此,首先教师需具备对优秀作品的筛选能力,提升教学素材的质量,避免教学素材陈旧老套、脱离学生生活。教师积极地参加、观摩优秀美术作品展,将具有正确价值观内涵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与审美情趣。

六、结语

随着各地文联、美协、美术馆等单位持续推动美术教师队伍建设,各地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美术家型、学者型特质的优秀中学美术教师,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教学理论研究和专业创作等领域具有出色表现,这个层面的美术教师具备独特的审美判断与哲学思维,课如其人,画如其人,成为美术教育行业的榜样。本文是笔者对中学美术教师新形象的探讨,对“美术家型与学者型”兼顾的复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展开论述,希望对中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01—19].http:// www.moe.gov.cn/jyb_xwfb/s6052/ moe_838/201701/t20170119_ 29531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3]甄巍.新时代美育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要求[J].艺术教育,2021(5).

[4]商应丽.新时期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大舞台,2013(1).

[5]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7]谢雱,汤顺鑫,刘颖奇,等.美术师范生学科能力适应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必要性——以湖南师大课题组2020年上半年的调查为例[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0(11).

作者简介:李学帅(1998—),男,山东邹平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学者型
学者型编辑的成长困境及提升策略
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南翔中短篇小说阅读散记
学者型钧艺传承人
——记陶瓷艺术大师张义
培养学者型编辑人才,提升学术原创图书品质
消除职业倦怠做“学者型”的老师
一名“学者型”干部的嬗变
“学者型”女县委书记的敛财术
以翁贝托·埃科为例,谈“学者型作家”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