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式教学方法分析

2024-05-21郭艳莉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单元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郭艳莉

摘 要 阐述“大单元”统整式教学的内涵,然后从“大单元”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积极作用出发论述其必要性,最后提出大单元统整式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统整课文主旨、设计跨学科的“大课程”、构建单元“大情境”等,通过多角度分析与阐释,系统论证大单元统整式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大单元”  统整式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单元课文整体性,突出知识系统性,有效进行大单元教学”[1]。“大单元”教学是在满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下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跟随教材编排的核心思路,通过对若干教学内容的系统统整,打破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以篇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一个较大的知识主题范围内对多个篇章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处理,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化理解。笔者拟对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式教学的内涵、必要性及运用策略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大单元”统整式教学的内涵

1.大单元“大”在何处

何谓“大”单元?笔者认为,“大单元”之“大”,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的扩大、思维视野的开阔、学习素材的丰富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上。“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课文的界限,在一个较大的知识主题范围内选取多个相关篇章进行教学,注重结合语文学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轨迹进行解析,在更宏观的视角下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在教学方式上,“大单元”教学集成了课文语言材料、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学习素材,教学强调任务驱动,设计多种语文学习活动,如语文实践、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避免了填鸭式的机械教学[2]。

2.统整式教学的实质:“主题”对“任务”的统整

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式教学的实质,在于以“主题”为基础,对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进行统筹和整合。在统整式教学中,“主题”是组织整个教学的纽带和支撑。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设置多种相关的语文学习“任务”[3]。这些任务既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包括语言实践活动。在主题的统领下,不同类型的语文学习任务之间形成内在的逻辑关联和组织关联。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取单元的核心主题,确定主题教学的目标,组织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从多角度设置与主题相关的语文任务,如文学阅读、语法分析、写作训练、口语交流、文化探究等。

二、开展“大单元”统整式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聚焦某一主题,组合多篇课文,引导学生对比异同,体会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是在一个知识主题范围内对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进行整合,学生可以在这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主题下对各门学科知识形成交叉联结和知识迁移,而不再是简单线性的、相互隔离的知识堆砌。此外,“大单元”教学所提供的跨学科、跨课时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能力。“大单元”统整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打通知识壁垒,将知识点有机关联,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理解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修养等核心素养。

2.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脉络

开展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式教学,有助于教师在宏观层面全面把握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与融合。“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一个较大的知识主题进行规划,将多个相关课时的教學内容和活动进行统筹组织,这有助于教师树立系统化的教学观,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走出隔离式、碎片式教学的误区。“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各项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式设计,对语文学科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各环节的有机配合。同时,“大单元”教学强调开放的学习导向,教师要带领学生在知识迁移中获得提高,这需要教师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由此可见,“大单元”统整式教学有利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脉络。

三、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式教学的策略

1.统整课文主旨,提炼单元“大主题”

在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式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各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与主旨,通过比较不同课文的主题与内容,找出其共性所在,以此厘定能概括各篇课文的“大主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教师首先要通读每篇课文,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本的核心主题,运用概括、提炼、归纳等方法,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横向比较不同课文,判断在内容与视角上是否存在某种共通性或关联性,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不同课文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教师要提炼出一个能够涵盖各篇课文主题的“大主题”,即单元的核心主题,使原有的多个课文主题上升为一个统一的“大概念”,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四篇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反映了科学家不懈探索、与疾病作斗争的科研历程;《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加来道雄自述的物理学家成长历程为线索,反映了科学家严谨求实、创新不懈的精神;《中国建筑的特征》以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为例,反映了建筑领域的智慧与创新;《说“木叶”》通过对文学手法的探讨,反映了文学创新的过程。提炼出单篇主旨以后,就可以比较不同课文的主题,寻找共性线索,四篇课文分别反映了医学、科学、建筑、文学不同领域的创新历程,但共同反映了人类智慧与创新的价值,在共性基础上提炼单元大主题。四篇课文均体现了人类在不同领域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围绕科学探索、创新精神展开论述,体现了不同领域对知识的追求、对规律的发现和对问题的解决。因此可以提炼出的单元大主题为“智慧、创新与发现的力量”,它包含了单元中所有课文的核心思想,也概括了教材导语所强调的单元学习目标,即“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更进一步可以解释为:人类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不断求索的精神,不同领域的探索与创新都推动着社会进步,弘扬创新精神,就是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通过这样的提取过程,教师既统整了不同课文的主旨,又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大主题,使学生在学习单篇课文时也能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为开启单元教学提供了前提与基础。

2.统整学科融合,设计单元“大课程”

在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语文学科的大单元基础上,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有效衔接,构建跨学科的“大课程”,实现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师首先要根据语文大单元的主题,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选材时应注意两科课程主题上的契合性,组织学生从两个学科的视角对主题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可以组织学生运用两科知识开展综合性学习,如模拟讨论、现场体验等,使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成为可能。这种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先确定语文单元的主题方向,然后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内容,设计一系列关联不同学科的学习项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又要引导学生联系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领会其他学科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所收录的《屈原列传》《苏武传》《过秦论》等,都是反映秦汉历史的优秀史料和史论,教师可以将其与历史学科进行有效衔接,构建以“中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学科联动“大课程”,根据语文大单元的主题方向,选取相关的历史文化内容。在“大课程”的语文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史记》《汉书》中的经典段落,走近史家笔下的屈原和苏武,感受古代历史写作的文学特征;阅读《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把握史论与史书撰写的异同。在历史部分,教师可以围绕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补充详细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脉络,对历史兴衰的规律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语文与历史学科的统整式教学设计,不仅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实现了两门学科的有机衔接与融合,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统整课时元素,构建单元“大情境”

在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式教学中,教师需要贯穿全单元构建一个连贯的“大情境”,将不同课时的教学元素有机组合,使单元教学环环相扣。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贯穿整个单元的沉浸式语文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可以扮演某一角色,或置身于某种语言环境之中,使学习过程更具体、更形象。在不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都需要牢牢抓住情境这个主线,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比如,在单元教学开始设计引起兴趣的导学活动,让学生进入情境;在单元教学结束采用情境化的综合任务,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这种贯穿始终的情境设计,可以塑造沉浸式的语文学习体验,使学习任务之间形成内在逻辑,增强知识的连贯性。

以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五篇课文,根据教师用书对该单元的阐释以及对课文主旨的统整,该单元的主题是“社会现实观察与批判”,也就是作家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知人论世”,如何“身临社会,观照人生”。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林冲不得不落草为寇的心境变化的描写,《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顽固守旧、固步自封的形象,都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观照过程。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两种“大情境”构建的方式,一是扮演一批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小说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种种社会现象,收集创作素材,模仿鲁迅、施耐庵、契诃夫等作家的手法,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小片段;二是扮演小说中的人物角色,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尝试用小说中人物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也可以根据单元文章的不同角色进行创作或续作,改编课文人物相遇的剧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对人物的共情演绎出新的故事。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单元”统整式教学展现出独特的教学价值,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脉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统整课文主旨、设计跨学科的“大课程”、构建单元“大情境”等策略推进大单元教学。总之,这一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课时和篇章框架,使学生形成宏观的知识视野,是值得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探索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金 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大单元教学课程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2023(28):102-104.

[3]殷满成.高中语文大单元统整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2023(11):33.

[作者通联:安徽宿州市泗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大单元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