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素养视角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24-05-20秦作刚

关键词: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秦作刚

摘 要: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优质的品德元素,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融入,能优化德育工作的开展模式,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小学班主任应从文化自信素养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德育工作中。本文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并指出了文化自信素养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及具体策略,旨在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3.056

文化自信是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中所需重点关注的话题。小学班主任应结合当前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现状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优化德育教学模式,深化学生的德育体验,力求达到提升文化自信、促进品德发展的目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融入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拉近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传统文化的融入能使学生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1.德育缺乏丰富的素材

德育工作是当前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丰富的素材为依据,使学生在不同的素材中感知德育内容。然而,当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却缺乏足够的素材。很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大多以空泛的理论为主,以口头讲述的形式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德育问题进行理论讲述。班主任的德育内容比较单一,德育活动缺乏充足的素材。因此,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当前德育素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德育体验,影响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德育开展形式较单一

德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德育工作是对学生思想意识及价值观的干预。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德育方式下进行道德体验,然后才能触及内心情感及思想意识。当前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形式呈现单一性的特点。班主任将德育工作局限在教室内,以单一的语言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多以亲身体验为主。单一的语言层面的讨论活动很难激发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也很难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德育内容的体会不够深刻。

3.德育开展效果不佳

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体现在:第一,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没能解决小学生现存的德育问题。很多班主任在明确德育主题时没能联系小学生的实际问题,德育工作没能发挥实效。第二,小学生对于班主任所组织的德育活动兴趣较低,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差。这就使得学生对德育活动的体验不够深刻,德育没能深入学生的内心。第三,德育工作缺乏主题衔接性。德育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同样的德育主题需要班主任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对德育主题的衔接不到位,因此学生的德育提升效果不够明显。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小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体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对国家产生自豪感、归属感,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随着世界文化融合节奏的加快,许多外国文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外国文化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积极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很多小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开始崇尚外国文化,如庆祝西方节日、着西方服饰、追求国外产品等等。这些文化迷失的行为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內容丰富,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应立足于学生错误的文化取向重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帮助小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知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应带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给学生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从现实出发重视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解决学生现存的品德问题,将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

1.为德育提供优质的素材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积淀,其中记录了中国民族发展史中的精髓。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内容包罗万象,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传统文化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融合能打开班主任的管理思路,给班主任提供丰富优质的素材,帮助班主任诠释不同的德育主题,深化学生对品德内容的体会。班主任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德育问题精选适合的文化素材,使学生在优质文化素材的帮助下提升思维方式,实现品德发展,促使学生能够在深度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定文化信心,提升文化自信。

2.丰富德育工作开展形式

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思想、礼仪、技能、习俗等多种文化元素。不同的文化内容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文化自信素养视角下,传统文化能丰富德育工作的开展形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德育体验。小学班主任应转变传统单一的德育开展方式,根据所融入的传统文化类型丰富德育开展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如传统思想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进行实践验证,传统礼仪与传统技能需要学生一边探究一边亲自操作,传统习俗则需要学生搜集更多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才能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传统文化能引导小学班主任不断探究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3.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素养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入传统文化的重点应聚焦于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这种德育模式下,班主任要重点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传统文化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探索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使学生在形式各异的德育活动中感知先辈的优秀品德。这样的德育能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主题系列的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文化自信素养的提升。

四、文化自信素养视角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1.以传统文化思想引领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出发明确正确的管理思想,科学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多思想文化精华,如天人统一、中庸、仁爱、和谐、尊师重道、厚德载物等等。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能给班主任提供更多管理思路,创新班级管理方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在传统文化向德育工作的融合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引领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在班级管理的参与中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的力量。

例如,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该思想所提倡的博爱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应以儒家思想中的博爱为核心,合理开展班级管理。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落实儒家思想中的博爱,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深刻感知儒家博爱的内涵,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儒家博爱思想的引领下,小学班主任能将博爱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提升。

2.以传统文化素材创设班级环境

环境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应重视班级环境的创设,借助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体系庞大的传统文化为班级环境的创设提供了诸多优质的素材。小学班主任应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创设优质的班级管理环境,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了解更多传统文化,感知更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中张贴以励志为目的的传统古诗词名句,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在古诗词文化中,学生能感知古人乐观的精神及豁达的品格。

班主任可以在板报设计中设置传统美德专题栏并定期进行内容更新。专题栏主要呈现与传统美德相关的图文故事如岳母刺字、凿壁偷光、海瑞惩恶等等,教师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传统美德系列文化,就能够让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传统文化素材的支持下,小学班主任能创设具有人文特色的班级环境,拓展学生的文化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3.以传统文化元素营造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在文化自信素养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应时刻关注班级氛围,以正确价值理念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国千百年历史发展中正能量的集合,小学班主任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渲染下,学生能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逐渐形成文化自信,践行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优秀品德。

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将“鲲鹏展翅正此时,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班级口号,在每日的晨读时间带领班级学生喊出这句班级口号以实现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振奋学生精神的目的。这句口号改编于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它以积极乐观的言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团结一致、激流勇进,展现少年儿童的潮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一面。这样的班级氛围充分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使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的文化自信也由此得到有效提升。

4.以传统文化主题开展专题班会

专题班会是小学班主任落实班级管理,开展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文化自信素养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应精选班会主题,科学设计班会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深刻教育。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文化种类不断造福着一代又一代人。每项传统文化都值得小学生深入研究学习,每项传统文化几乎都能帮助班主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专题班會中能提升班会的德育价值,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在德育工作开展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科学设计班会活动。

例如,在劳动节来临之际,班主任可以组织以“传承扎染工艺,感知文化魅力”为主题的专题班会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班主任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具体学习传统扎染工艺。在班会上,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所学的扎染方法及工艺成品,具体讲述扎染技术的由来、特色、内涵及功能并展示相关扎染的工艺流程。在专题活动中,学生可以具体了解我国传统的扎染工艺技能,感受及体验传统工艺的精湛技术。在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上,学生能深入了解古人的智慧,深刻感受当前社会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学生能在精益求精的传统工艺中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

5.以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存在于我们国家的各个区域。传统文化是在人类活动中所积累形成的,因此,地域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文化自信素养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应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深刻感知传统文化的力量,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提升。

例如,小学班主任应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以劳动器具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在不同年代劳动器具的参观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当地的发展史,感知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所运用的劳动生产工具的变化,感受时代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客观了解社会的发展演变。在劳动器具的参观中,学生能站在更加理性客观的角度分析社会的变化,体会传统文化为后人所提供的宝贵财富,感知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更能深刻体会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学生能在亲身体验中对传统文化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形成文化认同意识。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应积极承担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应激励学生主动担起社会责任。小学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将其合理融入德育工作中,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少丽《基于文化自信培养的小学班主任德育路径分析》,《考试周刊》2023年第41期。

[2] 桑梅竹《茶文化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福建茶叶》2022年第4期。

[3] 卢昌秀《浅析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年第4期。

[4] 叶少梅《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四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21年。

猜你喜欢

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