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结合路径探究
2024-05-20向去卓玛
向去卓玛
摘 要:写作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包含了节日习俗、精神、渊源故事等内容。教师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推动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推动学生写作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论述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相结合的价值,接着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传统节日出发,探究了如何开展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3.007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远的传承价值。但现阶段部分教师依旧运用单一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写作教学,没有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这一独特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中。这不仅不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利于部分本就觉得写作困难的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写作学习体验,让他们在自己所了解的节日文化中学会如何提升写作兴趣,赏析分解相关文本,丰富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传统节日文化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融合。
一、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价值
(一)能够推动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文化与语文写作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如传统文化的渊源背景、主要习俗和文化精神等。例如,通过讲解春节年兽和放鞭炮的故事,学生便能够在对春节相关主题的写作产生感兴趣的同时,了解春节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了解了传统节日文化,才能够更了解这些文化元素的应用,拓展和了解其他地区传统节日文化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二)能够推动学生写作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结合,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节日文化的层次性问题,学生能够初步设计自己的写作思路,建构自己的写作框架,明晰每一部分结构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够在丰富的实践性活动中增加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体验,从中去分享自己的感受,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升华自己的写作主题。通过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评价的方式,学生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
(三)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结合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包括文化自信、语言应用、审美创造和思维品质。学生在全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之后,便能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性。在这些文化意识的影响下,学生会自觉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者。在全面提升写作学习能力的同时,学生也能够从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范文中了解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学生能够在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文本中学习和积累一些词语和句子,学会一些修辞的应用方式,以提升自己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二、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將春节趣味故事与导入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春节在所有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重视和喜爱,寄托着人们对家的重视和对新年新气象的期望。教师将春节文化或者是趣味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写作导入教学,既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了解春节中的拜神贴春联、大扫除、放鞭炮等活动习俗,也能够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因此,在写作导入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将春节融入写作教学之中,重点讲解春节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教师便可以结合春节趣味故事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春节童话故事的写作兴趣。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童话中一般有哪些人物。学生结合自己对童话故事的了解以及对单元内容的认识,能够了解到童话中有国王、公主、城堡、鲜花等。
在了解了学生对童话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春节的年兽虚拟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年兽如果在童话故事中,一般是怎样的存在。在思考过后,学生普遍认为年兽是负面形象。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给予肯定。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年兽是属于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中可能会出现的事物。学生可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时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如贴春联、压岁钱等习俗,让他们进行进一步思考。学生猜测出答案是春节。教师便可以向学生讲述春节与年兽之间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年兽故事大概为: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一个小山村中,每到除夕,都会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来吃掉村民储备的食物,让村民们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村民想尽办法希望能够驱赶年兽,但是依旧没有将年兽赶走。直到有一次,村民发现年兽没有去过一个家里贴着红布的人家,便认为年兽害怕红色,于是村里人也开始在门上贴红纸。还有人发现年兽每次都是夜晚来,在人多的时候,它就会跑走,由此得出年兽也害怕吵闹。因此,大家每年除夕都会贴上红纸燃放鞭炮,去吓跑年兽。
在这个故事的引导下,学生便能够从学习中国的传统趣味春节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写作兴趣。此外,这样的教学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我国春节的趣味故事,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写作积极性。
(二)将元宵节文化与相关主题范文相融合,开展写作赏析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已经逐渐被忽视,这就导致一些学生虽然知道元宵节,但是并不知道元宵节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意义。这不符合当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要求。教师将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范文运用于学生写作赏析、仿写或者续写中,便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并提升写作能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为例,教师便可以将与元宵节相关主题的写作范文,通过投影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元宵节的同时,去思考如何让元宵节重新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篇范文内容包括元宵节的习俗、日期、主要精神传承、这期间大家会去做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想法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元宵节。通过自主思考,学生可以判断是否能够从范文中所展示的传统节日习俗等内容出发进行保护。保护的方式是语言记录还是行为传承。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便能够了解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方式。
在这一思考结果的引导下,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示范下对范文中描述的内容进行赏析,如元宵节中“圆圆的能吃的小球”等,了解范文的修辞方法和语言描述。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去描述元宵节中的其他习俗。
除了语言上的学习以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写如何保护和传承元宵节,如布置元宵制作、元宵花灯、猜谜等活动。在续写中,学生也可以说说自己对元宵节的保护措施。如此,学生不仅能够在赏析文本中学习如何写作,还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度思考写作的意义。此外,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增加对元宵节的了解,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人。
(三)将清明节文化与信息化方式相结合,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教师将清明节文化与信息化方式相结合,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教材线上搜索、观看视频、阅读网络文章、线上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积累来自课内外的与清明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清明》为例,教师便可以结合课后“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这一写作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清明》,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去搜集清明节的相关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网络搜索关键词“清明节”,学生能够了解到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如清明节的习俗是扫墓、祭拜。接着,学生可以搜索清明节相关的纪录片或是讲解视频,产生对清明节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通过线上阅读清明节相关的博客文章或者是公众号文章,学生们能够对清明节进行深度思考和专业解读,从而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在线上搜集这些资料之后,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下讨论的形式,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探讨,从中找到清明节相关情景写作的突破点。由此,学生便能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了解清明节,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将端午节文化与层次性问题相融合,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端午节是重要的节日,习俗主要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是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教师将端午节文化与层次性问题相融合,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能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写作认知,搭建较为完整的写作框架。学生通过对文章标题、开头、中间、结尾的结构化思考,便能够形成写作思路。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设置与端午节文化相关的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介绍端午节。结合学生的写作基础以及学生对说明文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几项内容:
1.你认为说明文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有哪些说明方法?
2.如果是介绍端午节,你认为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应该怎样去写?
3.在分段的时候,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介绍事物的不同内容和方面?
4.你对端午节了解吗?你了解到的端午节是怎样的?有哪些习俗和文化精神?
5.该如何将这些习俗文化精神融入你的写作介绍中。
通过这样的层次性问题,学生能够了解说明文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其次,学生要构思说明文的写作方向,然后思考端午节有哪些相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搭建成写作框架。通过合作探讨,学生能够了解到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说清楚事物的客观内容和形式,一般是说明某个事物的观点原理、主要內容,具有客观性、准确性、清晰性、逻辑性等特点。说明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举例法、逻辑推理法、描述法等方法。
结合以上思考,学生便能够通过定义法将端午节准确定义,写在说明文开头,然后在文章中间部分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习俗、活动、民间传说故事、地区特色,最后,要对端午节所表达的文化意义进行说明,并介绍这篇习作的主题。这样的思考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有条理性。
(五)将中秋节文化与游戏实践活动相融合,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在这个传统节日中,人们会赏月、祭月、吃月饼。教师将中秋节文化与游戏实践活动相融合开展写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体验,并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需要开展传统节日游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活动进行文章内容的丰富,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写作内容、学生结合评价修改文章等方式,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展中秋节文化游戏实践活动之后,对此写作内容进行补充。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对哪一项活动的印象最深。
接着,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思考。结合中秋节习俗,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多种月饼,参与做月饼的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感受中秋节的文化氛围。在此活动中,学生便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在这一天的活动体验。
例如,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这样进行描述“教师一一为我们准备好制作月饼的材料,之后我与其他同学看着这些还未成型的月饼工具陷入了沉思,顿感无从下手”。
接着,学生可以对彼此的写作内容进行评价。例如,同学A得到了以下评价内容:“同学A在书写月饼最终制作过程的欢喜时,描写得非常细致和具有画面感。但是其对月饼制作的详细过程描述得较为混乱。”在此评价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提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十分匹配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让教师的写作教学符合新《课标》中培养核心素养、提升文化自信这一要求和“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要求。基于此,教师首先应该将春节趣味故事应用于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其次,教师要将元宵节文化相关主题文本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接着,教师可以将清明节文化以信息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此外,教师将端午节文化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构思写作思路;最后,教师要将中秋节文化通过多样性的游戏活动展示出来,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
参考文献:
[1] 张任洁《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名师在线》2023年第28期。
[2] 张萌《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3] 宋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4] 刘全胜《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2期。
[5] 詹燕焮《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集美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6] 陈健《传统节日文化扎根小学语文课堂的路径分析》,《广西教育》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