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探索科学,游戏启迪智慧
2024-05-20章敏
章敏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与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还可以在感知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应善于发现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在生活中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此外,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成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只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对幼儿而言,游戏是其学习的主要方式,引导幼儿在科学游戏中自主探索,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幼儿园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和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本园自主研发的《科学泡泡小游戏》一书,聚焦一种生活中的主体材料(现象)设计并实施多元化的科学小游戏,积极投放、调整操作材料,为各班幼儿创设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科探区。
多材料激发兴趣
幼儿园主要以水、空气、力、电磁、光为科学小游戏的主要探究对象,根据不同材料的科学特性、不同年龄段的能力水平、不同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科学小游戏。
在选定幼儿感兴趣的材料(现象)后,教师会先结合相关书籍对材料(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游戏。以磁铁为例,我们基于材料的“吸铁性”和“异极相吸”的特性,设置磁铁迷宫、拯救小动物、小猫钓鱼、黄金矿工、磁铁拼图、磁力对战等游戏;利用磁力的可传递性,设置挂窗帘、猴子捞月等游戏;利用同极相斥的特性,设置推小车、磁悬浮列车等游戏。
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充满着好奇,在看一看、玩一玩的过程中会发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也会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比如在玩“猴子捞月”游戏时,幼儿根据树的不同高度选择磁力适宜的磁铁,磁力太强的容易倒,磁力太弱的够不到水里的“月亮”。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科学知识尝试、选择不同材料,然后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游戏变得更加有趣。这恰恰和发明家的工作思路如出一辙。幼儿园应该将各种各样的材料投放给幼儿,推动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自主探索、玩转游戏。
多样式推动游戏
支持幼儿在科学小游戏中深度学习是幼儿园研究的重点。幼儿园采用了“发散式游戏群”“层次式游戏群”“混合式游戏群”三个科学小游戏,帮助幼儿持续、深入地获得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
发散式游戏群。此类游戏以教师预设的游戏为主,教师将游戏材料的科学特性与游戏的探究点进行连接,使幼儿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直接与材料相互作用,了解材料的特性并获得关键经验,提升科学认知。以“皮筋儿大乐探”为例,皮筋儿有“弹力大小”“颜色不同”“粗细不一”“振动大小”等科学特性,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出皮筋儿捆捆乐、皮筋儿风琴、皮筋儿小船、皮筋儿拉力赛、愤怒的小鸟等科学小游戏。幼儿在可操作、可探索、可讨论、可展示的空间里,初步感知皮筋儿的科学特性。
层次式游戏群。此类游戏是基于一种材料(现象)的一个科学特性,开展从简单到深入的具有层次性的游戏群。教师通过投放辅助材料设置游戏情景,引发幼儿的探究、实验、制作等行为,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感知材料的特性。以“皮筋儿大乐探”为例,针对皮筋儿弹力的某个特性,教师追随幼儿兴趣点,生成一系列关于弹力的游戏,使幼儿在乐玩探索中获得深层次经验。
混合式游戏群。此类游戏呈现递进式特点,是每个班级围绕一种游戏材料的多个特性,形成具有层次性的多个小游戏。以“皮筋儿大乐探”为例,幼儿针对皮筋儿弹力的多个特性展开探究,基于兴趣点、生活经验,生成新游戏。
多路径促进发展
各班级根据幼儿兴趣选择不同的材料作为游戏主体材料,并按照发散式、层次式和混合式的方式推进科学小游戏。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段、游戏兴趣以及个性化的游戏需要提供班本化的游戲路径。班本化的游戏路径是动态的,不仅能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游戏进程中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还能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等资源,助力园本化科学小游戏课程的有效实施。
基于多年探索,幼儿园积累了自主游戏、挑战游戏、情境游戏、主题游戏和亲子科学小游戏五种类型的游戏模板。
自主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科学小游戏,用什么材料、和谁一起玩、在哪玩、用什么方式记录等都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游戏需要而自主选择。当幼儿选择困难时,教师会适当引导与启发,以观察者、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环境。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推动游戏进一步发展。
挑战游戏。通过设置问题或者障碍,幼儿以挑战的形式探究游戏。比如“滴滴乐”中比比哪个瓶盖装水又多又不溢出来,“转转乐”中以沙漏计时挑战哪个瓶盖转得最久,“叠叠乐”中比比谁可以用布丁盖叠得又高又稳……幼儿自己讨论游戏规则并分工,以“猜拳”等方式决定谁先来、选哪个赛道等。挑战游戏使幼儿关注到影响游戏的一些细节,促使他们考虑问题更加仔细、操作更加细致。
情境游戏。教师根据游戏的玩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有趣的游戏氛围。比如,“转转乐”中创设“瓶盖的愿望”情境,幼儿通过让瓶盖转起来、转不停,达成愿望。在趣味情境中,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瓶盖,变成鲜活的角色,使幼儿沉浸其中。
主题游戏。为使幼儿对一种主体材料的科学小游戏保持新鲜感和持久兴趣,幼儿园尝试挖掘主体材料的内涵,不断生成、丰富科学小游戏的玩法,在主题与科学小游戏之间建立更多连接,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亲子游戏。亲子科学小游戏的内容源于两方面:一是幼儿园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构完整的科学小游戏。二是幼儿喜欢、家里经常玩、趣味性强的生成性游戏。这凝聚了幼儿、家长、幼儿园的智慧。基于幼儿园现实情况,亲子科学小游戏包括三种形式:母子科学小游戏、父子科学小游戏和祖孙科学小游戏。
第一,母子科学小游戏。幼儿阶段,母亲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比较多,大部分母亲具有做事认真仔细的优点,能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幼儿园希望母亲的陪伴和影响可以培养孩子安静、细致操作的习惯。母子科学小游戏重视操作性,操作以幼儿为主、妈妈为辅。幼儿园提供多变化、多功能、易操作的各类材料与适宜工具,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反复尝试,探索不同材料、不同操作方式对游戏发展的影响,从而发现并比较异同,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与专注的学习品质。
第二,父子科学小游戏。父亲普遍精力充沛,喜欢刺激性游戏、动手能力强。有些富有冒险精神的游戏,父亲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实现。父子科学小游戏具有探索性、挑战性、变化性等特点,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探究能力。父亲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多次探究并挑战,鼓励孩子在探究中思考,大胆“试错”,进行简单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可以使孩子更加大胆自信、越挫越勇,进一步激发探究热情。
第三,祖孙科学小游戏。祖辈年龄多数处于55岁以上,普遍有视力退化、体力下降等状况,他们在家庭中主要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所以祖孙亲子科学小游戏具有难度低、易操作等特点。祖孙科学小游戏内容源于祖辈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科学原理,帮助祖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像科学家一样,在真实环境中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器皿解决问题,探究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游戏操作帮助祖辈排忧解难,可以使幼儿切实感受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生活与科学的密切联系。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注重实践探究是一大特色。科学小游戏通过多材质、多形式、多路径的策略,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