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儿童天性,唤醒故事的力量
2024-05-20黄施泽
黄施泽
故事是大人和孩子沟通的最好语言。儿童还处在具象思维的阶段,并且情绪的波动比较大,他们不理解抽象的知识和道理,但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吉姆认为,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从“听故事”到“讲故事”“编故事”,对于儿童来说是一项挑战,需要通过系统的方法进行故事启蒙。
一个优秀的故事,离不开好的框架、内容和观点。通过故事力星球公益项目的实践,我们发现故事拆解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儿童叙事框架的理解运用;故事联想力的培养,可以引发儿童对故事内容的创编;故事思辨力的培养,可以推动儿童形成新颖独特的故事观点。
复述故事游戏,培养故事拆解力
故事拆解力培养是提升儿童讲故事能力的关键步骤之一,每次针对故事的拆解和复述,都是对故事温故知新的过程。复述故事的游戏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对故事结构的理解、对故事素材的积累和良好的表达力。在实践中复述故事游戏的开展有两种常用方式,一种是情景表演式引导,另一种是思维导图式引导。
◎案例:情景表演式引导
教师:龟兔赛跑故事的开头,兔子嘲笑乌龟什么?(摆臂跑步状)
学生:说乌龟跑得慢。
教师:然后兔子和乌龟做了什么?
学生:赛跑。
教师:兔子发现乌龟被落在很远的后面,决定怎么样?(眯眼睡觉状)
学生:睡大觉。
教师:结果乌龟慢慢地超过了兔子(小步挪动进行模仿),最后赢得了比赛。
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完整表达一句话时,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很容易受外部干扰,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演和模仿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强化孩子的记忆。同时要帮助孩子建立故事发展时间顺序的概念,让孩子了解事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把故事复述得有条有理。
有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对故事的理解力有所提升,但是对于故事结构的知识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行增加。儿童更倾向于记住故事内容而不是故事结构。我们对儿童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当孩子大脑中有故事的结构框架,他们往往能更好地复述故事内容。教师或家长带孩子运用思维导图拆解故事脉络及故事元素,能强化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思维导图式引导
教师:《李子核》这个故事最开始讲了什么?
学生:妈妈买来了李子,想饭后分给大家吃。
教师:接下来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瓦尼亚没吃过李子,于是偷吃了一个,结果妈妈发现少了一个。
教师:妈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妈妈开玩笑地说,吃了李子核,肚子会长出小树。
教师:瓦尼亚是怎样应对的,故事的结尾是什么?
学生:瓦尼亚结结巴巴说,我把核扔到窗外了,最后大家都笑了。
教师:好的,我们把刚才梳理出的关键点画在对应的思维导图中,一会儿大家可以拿着自己的思维导图复述。
教师按照“故事开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故事结尾”的框架,引导孩子了解故事的时间脉络。当孩子记住了故事的大意,就可以试着对应思维导图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故事。拆解故事好比给孩子拍一张故事的“X光片”,让孩子更清晰地了解整个故事。在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孩子拆解时间脉络的基础上,教师和家长可以再问一问孩子每个阶段的情绪和感受,让孩子了解到主人公情绪的丰富变化,也为其未来复述和创作故事打下基础。
故事续编游戏,培养故事联想力
儿童天生有编故事的愿望。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曾说:“希望您能挤出一点儿时间,注意听听孩子对玩具的自言自语,玩具居然说起话来,您的孩子给大木偶和小木偶分了姐妹,批评黑猫不洗脸。”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孩子最简单的编故事创作。除了常见的让孩子推测后续情节的续编外,我们曾使用过两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故事联想力,一是反思式续编,二是前传式续编。
◎案例:反思式续编
教师给孩子讲《樂于助人的小白鸽》的故事,故事内容是小白鸽热心助人,帮助了不好意思道歉的白兔及生重病的熊奶奶,然后教师进行反思式续编的再创作。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凶猛的老鹰爱吃鸽子,如果老鹰来小白鸽家敲门,让小白鸽帮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呢?
学生A:不能帮,老鹰会把小白鸽吃掉。
学生B:对,就像小红帽不给大灰狼开门一样。
上面的案例让孩子了解,乐于助人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儿童辨别是非能力较弱,这样的故事续编能增加孩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故事虽然告诉我们道理和知识,但是容易造成单一视角。为了避免“单一故事”给孩子带来的认知偏差,我们可以针对每个故事进行反思式续编,去质疑、完善故事的道理。
◎案例:前传式续编
教师为孩子讲完《乌鸦喝水》的故事后,引导孩子给这个故事编一个前传。
教师:乌鸦为什么会孤零零地出现在大森林中?
学生A:有可能它迷路了,或是和伙伴走散了。
学生B:它可能跟爸爸妈妈吵架,自己飞走了。
教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大森林中为什么会有一只装满水的水瓶?
学生C:可能是谁不小心落下的水。
学生D:不一定,可能是有毒的水,专门诱骗口渴的动物。
教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为《乌鸦喝水》的故事编一个前传。
前传式续编是以目前的开头为结果,编一个现有故事的前传。很多孩子的思路都是“正推导”,前传式续编能够让孩子练习倒推问题的能力。比如刚才提到的“乌鸦为什么会孤零零地出现在大森林中?”当孩子通过续编,编出了一个乌鸦脱单飞离了水源地的情节,得出“乌鸦不应该飞离太远的水源地时”的观点,孩子已经能够意识到如何让自己避免遭遇故事主人公的困境,获得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故事辩论游戏,培养故事思辨力
当孩子通过辩论学习思辨性的分析故事,那么,对于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他们同样拥有辩证思考,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两种游戏拓展孩子的故事思辨力,一是“真假故事”辩论赛,二是“七副眼镜”故事辩论赛。
◎案例:“真假故事”辩论赛
教师:大家都读完了《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现在请正方选手说一下,为什么你觉得大灰狼说的是真的?
学生A:我觉得大灰狼版本是真的,因为在食物链中,狼就是吃猪的,但大灰狼把小猪当朋友,小猪却敌视大灰狼,如果大灰狼吃掉小猪有错,那么我们吃火腿肠是不是也有错?
教师:请反方选手说一下为什么觉得小猪说的是真的?
学生B:大灰狼把第一个房子吹倒,茅草屋是不能压死小猪的,一定是它说谎,如果真的把小猪压得很严重,也应该给医院打电话抢救。
这场“真假故事”辩论赛本就没有输赢,孩子的发言体现了他们对故事的思辨性思考。很多孩子往往就一个故事只能得出一个道理或观点,这其实就是思辨性不强的体现,故事辩论赛可以让孩子从一个故事看出不同的道理。
案例:“七副眼镜”故事辩论赛
教师:在《宝莲灯》的故事中,如果以“大小”眼镜为例,我们先从“小”层面,即个体角度来看,故事表达的是沉香救母的孝心可歌可泣,那么如果从“大”层面,即天庭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大家觉得玉帝的做法怎么样呢?
学生A:玉帝的做法很合理,因为违背天庭的规矩就应该受到惩罚。
学生B:对,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不然会有更多的人效仿。
学生C:我不认同,这个“规矩”本身就有问題。
在故事力星球项目中,我们曾运用独创的“七副眼镜”看故事法启发孩子,对故事从真假、大小、得失、主次、正反、长短、前后七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的观点,以更好地参加故事辩论赛。从“正反眼镜”角度分析,《宝莲灯》的故事通常都是歌颂刘彦昌和三圣母之间的爱情和沉香救母的孝心。但是从反向的角度看,二郎神是不徇私情、维护正义的代表,我们身边需要更多的“二郎神”似的执法者。
故事辩论赛是练习多角度看问题的培养,所以孩子的想法可以没有对错,有些家长一听到不符合世俗标准的观点就打断孩子,这是家长缺乏思辨力的表现。所以,要培养孩子的故事思辨力,教师和家长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大人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是学步的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同样是孩子故事思辨力启蒙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