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4-05-20马应库
马应库
【摘要】党建和教育教学业务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才能形成一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良好机制,才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文章就有效助推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高思想认识、培育良好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校党建;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8—0028—05
党建和教育教学业务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1],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才能形成一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发展机制,才能确保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笔者学校近年来的党建、业务融通发展实践,笔者认为通过实施“双促五重五步式”党建方法体系,能有效助推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高思想认识,培育良好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学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整合是必然趋势。因为“能定位才能有方向、有作为,会融合才会有深度、有力度”。现实表明,新时期以来,经过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深刻洗礼,基层学校党组织对自己的主要职责“非常熟悉”,但在加强党建和具体业务两手抓、两手硬时,“仍然穿着新鞋,走的老路”。尽管党建、业务“一盘棋”的思想认识到位,但在工作开展上仍然是“各唱各调”,没有统一起来,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忽视了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尤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没有找到实现党建和业务融通结合、互促共进的“共性面、协同点、共振点”,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学校资源浪费、工作作风务虚的现象大量存在。所以,有效促进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党建、业务一体化、两促进、两发展,有着紧迫的必要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2]。
二、学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当此背景下,经过笔者所在学校的积极实践探索研究,“双促五重五步式”党建方法体系适时而生。“双促”就是双线促进,即“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五重”指五个重点发力点,即重政治引领、重理论武装、重担当作为、重团队建设和重组织保障。“五步式”指五项同频共进举措,即打造站位“有高度”、学习“有深度”、干事“有力度”、组织“有温度”、事事“有制度”的党总支。
“双促五重五步式”党建方法体系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基层学校党建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它以“双促”贯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这一主线,以“五重”凸显了党建在业务工作中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细化了党的建设“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三大核心任务,使党建在业务工作中有了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立足点、着力点和创生点。而“五步式”的同频多措并举,又将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共进聚焦到党总支这个最坚强、最活跃、最富创造性、最有感召力和引领性的战斗堡垒上。通过党总支的锤炼打造,辐射引领学校上下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高站位部署、高标准推动、高质量落实”,“坚持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探究学校发展和特色办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抓党建就是抓业务,业务强促使党建优,让党建工作在学校业务中体现价值,“同频共振、双融双促”,强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能。
三、学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重政治引领——强化政治统领,把准办学方向
学校的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根本问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小学党组织要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把培育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坚决扛起党建引领的旗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班子的治理能力[3]。在做好有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同时,更需要與学校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有效结合、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力整合,遵循党建和教育规律,做到以党建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保障办学方向,提高育人质量。
(二)重理论武装——凝练办学思想,锤炼办学品牌
学校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党团队一脉相承,以党性光辉辉映人文、科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学校传统和特质,凝心聚力凝练办学思想,锤炼办学品牌,引领办学方向。比如,笔者所在位于市区中心,由科研院所合作办学、国有民办、市院联办改制而成,在校学生多,校园空间狭小,生源层次驳杂。学校提出了“成人成才”的办学目标,努力践行“读书务求实,育人慎修身,勤奋求学问,认真学做人”的校训,本着秉承科苑精神,在喧闹市区清净校园小天地,实现培育“精神成人、知识成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个大愿景,培养了阳光博雅、温润谦朴、好学笃行、健康向上的黄河少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校文化和校风。学校形成了“科慧润生,党建双成”的办学策略,努力让科慧沃土上的党建双成凝练清正党风,党风熏陶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四风”氤氲使得校园文化、环境设施、体制机制等更有品质、更有效益,学校追求更有质量的课堂、课程和治理体系,促使学生成人成才,教师成就成功。
(三)重组织保障——调整组织结构,优化治理体系
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工作中找准定位,聚焦教育教学,引领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各个领域按照教育规律和育人规律办事[4]。一方面要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做好引领,保障落实;另一方面要靠治理体系的变革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书记要把治理体系革新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带领和支持校长、教师共同推进治理体系的优化,保障、配合和促进教学革新。为突出党建引领和教育教学中心,强化学校治理特别是教育教学过程性治理和质量提升治理,学校对内部组织机构做进一步调整,设置党建室、教研室和督导室,由学校班子成员兼任主任或负责主抓。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把年级组摆在中央,其他处室作为组织引领、业务指导、课程研发、资源供给和服务保障围在四周,把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这样,既能强化行政向服务的转型,同时也能强化教研工作与学科工作的融合,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造性实施。
(四)重团队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一流的教师成就一流的学校,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党建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干劲,建设一支担当奉献、改革创新的干部队伍和高素质、专业化的“四有好老师”队伍[5]。
为此,学校党组织要牢牢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打牢人才根底,向着“建设现代化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要注重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党章党规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著作及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践行“四有”“四个相统一”要求和教育家精神,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要突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要求,从政治要求上关爱教师、制度保障上激励教师、工作生活上关心教师、工作作风上约束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力军作用,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用高雅的气质、庄重的外表、文明的语言、儒雅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健康向上的思想引导和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和榜样,做社会的楷模。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小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311”教师培养模式。“3”指“青蓝工程”“三名工程”“研修工程”三大培养工程;第一个“1”指“12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二个“1”指“1+1+ n”教师成长发展体系,以此形成教师专业成长与特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成长路径,让每一位教师在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得以提升并成为教学工作的骨干。“青蓝工程”让薪火相传,老中青骨干教师接力。“三名工程”让名优教师助力,引领专题研讨、课堂研修、课题研究和帮扶研教,带领青年教师成长。“研修工程”视自身特点发展特长,展现教育教学个性风采,让自我需求发力。
(五)重顶层设计——科学研判趋势,做好发展设计
如何通过党建工作引领教育变革,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小学党组织必须解决的根本大事和要事[6]。
推动基于规律和未来预期的学校育人方式转型,需要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因此,学校党组织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坚定不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基于科小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未来学校育人工作要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教育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在由重视智育轉向五育融合,由统一讲解转向精准施教,由学段分治转向贯通衔接,由传统教室转向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由以教定学转向为学而教,由常态课堂转向数智校园,由以校为主转向家校社协同全环境育人七个方面实现转型。
(六)重铸魂育人——聚力思政建设,切实培根铸魂
思政建设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党组织的本职工作和重点工程。学校思政建设要抓好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层面的工作,同时还要着力做好内外宣传工作。学校党组织要注重方式方法,牵头组织、研究把控做好教师思政工作,关键要综合施策解决好思政观念入脑入心的问题,并将之转化为教师的内在认知和行动自觉[7]。党组织要通过思政工作着力抓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在守住底线基础上调动教师从教的积极性,用思想境界的提升引导教师爱教善教乐教。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选齐配强训好思政课教师,构建思政工作体系,协同整合思政资源,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形式、紧贴时代解决灵魂深处的思想意识问题。强化思政课程的同时,要发掘各个学科和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内蕴,将思政融入各个学科、各项活动,探索出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立德树人新路径,实现育德、育心、育行的一体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很好地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年级组为单位设立党员示范责任区,由年级组长担任责任人,开展了立足岗位做贡献“红烛杯”技能比武,推评设立教学改革示范岗、热心服务示范岗、安全稳定示范岗,搭建“名师+骨干”“先锋+引领”交流平台。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思政教育资源协同等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所有学科思政一体要求、一体行动、一体引领,内容互补、形式分层、共同提高,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育人格局。
(七)重自身建设——遵循制度规矩,争做优秀党员
1.健全党建制度。党建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规范组织设置,规范党内生活,建立健全一系列党建制度,党的组织建设在哪里,党的领导制度就跟进在哪里,切实保证学校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效保障党组织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以强有力的落实机制,促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地见效,切实将党的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学校的有效措施。
2.推进“三会一课”制度化、规范化。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内容、形式和程序,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和原则性,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采用多种形式内容、多种措施不断丰富“三会一课”内容,搭建平台,创新“三会一课”学习载体,扩大学习覆盖面,提升党员参与率,让“三会一课”的开展有活力,党员干部的学习有动力。
3.规范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制订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安排季度党建主题活动。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按照“应建必建”的要求,做好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严格党员发展标准,严把入口关;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考核,对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通过党务公开栏、学校网站等平台,及时向全校师生公开党建工作、业务工作等重要事项,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建文化。让党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去,彰显学校特色。
4.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要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发挥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多角度、多形式组织开展活动。三要提升自身素养。组织带领党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四要善于做基础工作。组织教育党员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大局观念,关心师生生活,倾听师生呼声,用实际行动赢得信任和支持。
总之,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是党的教育方针得以有效落实的必由之路。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背景下,学校党组织应进一步明确自我定位、持续提升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能力,在总体制度設计的大框架内创新实践方式、高效开展工作。“双促五重五步式”党建方法体系是助推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一种有效探索,不仅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学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协同发力点,同频共振点”,而且能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提升党员的理论武装,强化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促进学校上下一体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孙铁民.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27-29.
[2]孙连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国企研究,2019(16):49-50.
[3]郭宝宏.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18(02):71-72.
[4]刘立明.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35-37.
[5]王永生.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5):38-39.
[6]杨军.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25-26.
[7]贺海英.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8):39-41.
(本文系2023年甘肃省大中小学党建“双优”工程专项研究课题“‘双促五重五步式助推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3DJSY-04ZDB)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