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2024-05-20■季辉
■季 辉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方式不及时更新,课堂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过于注重分数,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等。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寻找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正确使用数学思维和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学生产生的探索意识和解题思维都是从问题本身出发的。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借助自己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剖析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相关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数学七(上)“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全国各地冬天天气预报的视频,并提出一些问题:有些地方下雪温度降到了零下,零下的温度是如何表示的;有些地方在冬天却是十几度,此时的温度又是如何表示的;为什么温度的表示是一个范围等。通过这些问题串的设置,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正负数。看完视频后,教师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关于正负数的实例,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给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数学素养也得到提升。
二、坚持因材施教,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差别。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表示认同,坚持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授“平行”一课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图形认知水平分层教学。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尺子画出含有平行线的图形,在画完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评判所画图形是否包含平行线。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加深对“平行”一词的理解,能迅速找到线与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其次,在画完图形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平行线。除了平面图形外,教师还可以将立体图形也融入平行的学习中,发展学生三维空间想象力,将多个有关联的数学知识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回答,让每一名学生都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后,在发现学生解答情况存在差异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锻炼数学思维,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三、锻炼动手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书面和口头讲授向学生单方面地灌输知识,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进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养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围绕问题进行观察、推理、实验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动手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时,教师在开始上课前找一些小工艺品,让学生分别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的角度对物品的观察结果进行绘画。在绘画结束后,教师对物品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进行讲解。随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自己身边的一件物品来画出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教师将各小组的三维图和所画物品收集到一起,然后挑出一组三维视图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寻找被画物品。学生从两个方向锻炼了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通过正向思维认识了一个物品的三个角度的视图,根据三维视图利用逆向思维推出物品原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橡皮泥,列举一些圆锥体、三棱锥等学生不熟悉的立体物品三维图,让学生思考并捏出自己想象的形状。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原理和魅力,明确三维视图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是通过数学学习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线,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