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个有”高站位、高标准做好宣传工作
2024-05-20郑梦秋
□ 郑梦秋
笔者是山东老年大学一名宣传工作者,结合多年的宣传工作经验,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想高站位、高标准做好宣传工作,应该坚守“三个有”:
一是要有这样一种信仰: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政治前提。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自觉担负使命,做党的政策主张的阐释者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人民福祉的守望者。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定政治信仰,用每一期推文、每一个故事、每一份信息、每一次采访,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展现老年大学形象、讲述老年大学故事、彰显乐龄先锋精神,让党的旗帜在老年大学高高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年大学、关心老年大学、支持老年大学。这既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也体现了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情怀和担当。
二是要有这样一种能力:能言善辩、能写善思。宣传部门是党的“喉舌”,宣传工作者是这“喉舌”的神经末梢,必须要具有能言善辩、能写善思的能力。既能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又能深入基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开展花式宣传宣讲,用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好党的声音。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从线上到线下,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社会宣传,无论是理论宣讲还是新闻发布,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理论阐释,都需要灵活的“脑瓜子”、利索的“嘴皮子”、过硬的“笔杆子”、规矩的“铁尺子”。正所谓:刀要放到石上磨,人要放在事上练。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勇于在工作中磨炼,不断攻坚克难,练就从事宣传工作的“十八般武艺”,用灵活方便的微视频、生动鲜活的校园故事、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宣传方式,做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让老年大学形象深入人心。
三是要有这样一种担当:能谋善断、能征敢战。新的赶考之路“鼓角声声催征急”,这要求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特点,老年大学面临的时代背景、社会形势、目标要求、重点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信息发布从“唯一”到“之一”的渠道之变,传播对象从纸媒到屏媒的用户之变,媒体形态从“单一”到“融合”的跨界之变,我们要坚信: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要始终以“我们依然是我们”的政治定力坚守本色,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我们还要超越我们”的勇气锐意进取,坚持政治立校,当好学校声音的传播者;坚持人民至上,当好学校和学员的“连心桥”;坚持改革创新,当好融合发展的“突击队”;坚持面向校外,当好主流媒体宣传的“主力军”;坚持“智囊特色”,当好综合发展的“思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