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视野下历史学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2024-05-19史丽婵

科技风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教学实践

摘 要: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基础。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和师范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按照专业认证中“合作与实践”要求,师范类高校要克服自身短板,充分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双导师”制度,完善健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认证;历史学师范生;教学实践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并公布了各级认证标准,决定从2018年起开始对全国的师范类专业进行专业认证。文件明确指出“通过二级认证的师范专业,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和面试工作”[1]在专业认证的八个一级指标点当中,我们所熟知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等是师范生要达到的理论学习指标点,合作与实践则是规范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是通过师范院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师范生的教师教学技能,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认证对历史学师范生实践教学的要求

实行师范专业认证是为促进师范类专业长久发展,是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認证理念当中的“产出导向”对高校历史学师范生专业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实践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合作与实践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八个一级指标点中,合作与实践占有较大比重。根据二、三级认证标准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在培养机制上,要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求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实践平台。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建立一套能够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的机制,并要求能够保证导师的数量、能力、责任心和长期合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建立一整套体系完整的规章制度,让师范生体会师德、教学、班级管理和教研实践等,对师范生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监控、有效评价并改进。

(二)构建师范生实践教学平台

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离不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在校内要建立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中学课堂真实场景相似的实训平台,有效利用学校的微格教室、智慧教室等教学设备,结合课程内容的编排,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在校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2]。以培养学生岗位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师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理论内容与教师职业标准的对接。另一方面,鼓励高校院系与基础教育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切实感受历史教育现状以及教学实际的案例。

(三)加强“双导师”队伍的建设

打造“双导师”队伍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又一亮点内容。过去对于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具有中学一线实践背景的教法教师,而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当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由高校优秀的专业教师和教法教师组成,校外导师则会遴选优秀的一线中学教师和教研员担任,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态度、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当然,学校要对“双导师”定期的教法指导和专业培训开展情况以及后期成效进行定期考核追踪评估,依据学生的评价和指导效果对校内校外导师及时反馈和整改。

(四)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构建可行、适宜的教学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是贯穿践行“一践行三学会”的重要助推剂。教育实践评价可以包括很多内容,如教育实习手册、听课记录、班级管理实录、校内教师试讲指导手册等。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进行多维度的评价,评价的标准要明确,评价主体要多元。对学生重要的专业教育见习、演习、研习和实习的各个阶段皆制订实施方案,方案里要写明评价的标准,校内教师试讲指导手册要印制试讲评分等级,听课记录要有指导教师评语。评价的主体要包括本专业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等,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师范生在得到各种反馈之后,还要适时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提升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二、专业认证下历史学师范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师范生在进入高校以后,普遍看重本专业的基础核心知识。以历史学师范生为例,学生对于学习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热情明显高于教法类的课程,对于历史学教法理解不到位,对中学历史教材的教学设计缺乏创新。部分师范生在备课、教学设计环节中,只是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摘抄,没有对课本内容精心打磨设计,也没有对教材重难点进行关注,因此造成了很多高校师范生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创新,仅仅只用中规中矩的方式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没有达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也间接造成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在实行专业认证以前,高校为了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一般都特别强调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忽视了教法类的课程。教法类的课程也只是课程教学论和中学课程赏析,这样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教育实践训练得不到保证

师范生在课程的设置上反映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所以在师范生的四年本科实践课程中,课程的总体时间显得不足,师范生的主体参与感与实践体验感不佳。[3]师范生的主要教育实践训练是围绕传统的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对于教育研习和教育演习参与少,形式上略显单一。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师范生的课时数与上课类型是由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决定的,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安排也不一样。在一些县乡师资力量缺乏的地区,师范生带班上课的机会就比较多,而城区中学上课的几率明显少于乡村中学。因此,在经过一学期的实习实践之后,学生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

实习基地是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师范类院校缺乏与实习学校的深度合作,现有的实践基地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双方的合作形式比较松散,中小学与高校之间没有合作的良好的契合点,没有建立互动双赢的合作关系。

(三)教法类教师一线教学经验不足

在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法教师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高校师范类的教法教师是在高校师范类专业中进行学科教学设计的教师。教法教师不仅要向师范生传授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理论等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向师范生传授学科专业知識。因此,教法教师不仅要懂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充分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于教法教师来说是一种能力的考验。

高校在职的教法教师在学术领域没有建设性的成就,教法类教师的岗位明显缺乏吸引力,造成师资力量不足。有些走在前列的高校开始聘请一线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兼职教师,虽然外聘教师有一线中学授课经验,但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经验却稍显不足,而且没有长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便没有形成约束力。

(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足

在传统的高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无论是专业课程考核还是实践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大部分都是任课教师。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多,大班制教学现状,很多任课教师无法全面认识和考查学生的具体表现,这样就造成成绩评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考查方面,课程考核仍然是以期末试卷理论性考试为主,命题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单纯记忆和考查,学生通过卷面成绩得学分,但是实践教学的考核更多的应该体现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就算有些教法教师开始采取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的综合成绩评定,但是由于人数过多,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水平,也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

有考核就有评价,尤其是有了评价才有反思,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的考核一般是安排在期末,教师通过过程性考核分析出来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这就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专业认证下历史学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近年来,为了顺利完成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唐山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师范生实践教学平台与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学院建有微格教室、教学评价室、语音室、“三字一话”实训室等。特别是在去年,学校重新建设了一批新的智慧教室,并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智慧教室使用的培训。历史专业建设的特色设施有国学实训室和文物室。国学实训室目前已经有古琴、围棋、茶艺工具、毛笔字用具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器具,已开设了毛笔字、围棋、古琴等多期兴趣班,为学生进行了专业之外的延伸拓展学习;文物室收藏文物近260多件,为学生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必要条件。

学校重视与地方政府、教育局、中学的密切合作。唐山市教育局统筹、协调,将师范生送到各区县学校进行教育实习,根据各区县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需要和具体要求,唐山师范学院负责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历史学专业相继在唐山市区高中、初中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每年输送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到该校实习,定期与唐山一中、唐山十二中等举办研讨会,提高所实习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施

历史学专业构建了通识实践+专业实践+教育实践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通识实践方面:除了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外,以第二课堂组成的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中分学期、分批次、分类进行了多项师范技能竞赛,以赛代练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师教学技能。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周一次的毛笔字训练,第二学期的师范生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比赛,演讲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二年级师范生多媒体课件比赛、讲课比赛,三年级讲课和说课比赛等。

专业实践方面:布置一年级专业学生每天描摹一篇钢笔字、每周在系里展示粉笔字的作业,以期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三笔字技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的专业著作研读,以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第七学期安排专业考查,从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足够保障,促使学生专业知识的延伸,更加具体、形象化了相对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教育实践方面:首先,依托我系国学实训室的平台,对师范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在一年级新生中组织书法、围棋、古琴、茶艺,以期提升师范生的文化素养。其次,走出去,按照方案规定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定期在教法教师带领下去中学进行师德养成、听课、磨课、总结等活动,并将教育见习过程和反思写入素质养成手册。再次,请进来,由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相结合,先将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讲课和说课大赛分组预赛,由校内专业教师进行预赛分组指导和比赛,选出优秀学生进行决赛;定期聘请唐山市知名中学一线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入校入班,初步建立与中学对接互通,形成内外协调联动的实践教学培养形式。

(三)完善“双导师”制度和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中学一线教学接轨,在师范生教学实践培养方面引入了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优秀的教法教师进行校内指导,校外导师由我校和实践基地学校择优遴选一线有经验的优秀中学教师担任。双方共同负责中学教法、教材和学生讲课的指导,帮助实习生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并指导实施,对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态度、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学校对校内指导教师每年召开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培训会,详细解读实习工作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确保指导效果。对校内指导教师提出要求,规范管理,注重效果,做出总结;对校外指导教师采取定期座谈反馈交流,请进来,走出去,在反馈交流中不断改进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随着高校与中学互动交流的增加,成立了“历史教师工坊”,共同研究制订教学方案,以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历史学专业在教育实践评价中内容丰富,对实践能力进行多维度评价。如教育实习内容包括实习周记、听课记录、教案、班级管理实习记录、主题班会活动记录、参与教研活动记录、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习总结。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教研能力等,教育实践评价标准明确,评价主体多元。历史学专业教育见习、演习、实习和研习各个阶段皆制订实施方案,评价标准明确。评价主体包括本专业指导教师、校外导师和带队指导教师,评价主体多元。正是因为坚持全方位、全覆盖地对每位学生进行师范技能训练,学生的教师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评价贯穿教育实践的每个环节。如教育见习的课堂观摩记录、见习体会,实习中的评课和教案反思等。教育研习环节则为教育实习后总结、反思实习经验,提升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加强对提升教学过程的认识水平而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

总之,专业认证是新时代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建设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尤其是以产出为导向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鞭策着师范类高校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增强历史学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性和职业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S].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2]彭艳红,廖军和.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结构及指标体系构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3):7279.

[3]张串串.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三峡大学,2021.

基金项目:2022年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视野下历史学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2JG31)的成果论文

作者简介:史丽婵(1988— ),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唐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法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教学实践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