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茬小麦抗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

2024-05-19朱永放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技术优质

朱永放

摘 要:稻茬小麦产量和品质受到重点关注,为提高稻茬小麦抗逆性,朱湖镇开展稻茬小麦抗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采用精种壮苗培育技术,控氮补磷增钾高效管理技术等,显著提高稻茬小麦种植效益,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增产增收。

关键词:稻茬小麦;抗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稻茬小麦指稻田收割后利用稻田残留水分、养分种植小麦,是一种高效利用的种植模式。由于稻田土壤特殊性,其种植环境复杂多变。稻茬小麦面临逆境胁迫,如干旱、寒冷、病害等,研究稻茬小麦抗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精种壮苗培育技术

1.1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纯度高种子,避免混杂其他品种。保证出苗整齐生长一致,便于田间管理。选用发芽率高种子,播种后迅速出苗,减少缺苗断垄现象。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长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品质。在播种前将种子摊晒,利用紫外线杀灭潜在致病源,促进种子后熟,翻动种子确保晒得均匀。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去除种子病粒、虫蚀粒,提高种子质量。选种后种子大小均匀,发芽势强。将种子浸泡在药剂或肥料溶液中,使种子吸收足够水分,促进发芽生长。利用药剂杀灭种子携带病菌,减轻病害发生。常用浸种药剂包括杀菌剂、微量元素肥料等。浸种时注意控制浸种时间温度,避免种子受损。例如,浸种药剂及用量: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按照药剂说明书进行配置,建议使用浓度為0.1%-0.2%药液进行浸种,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补充小麦所需微量元素,使用含有锌、硼等元素肥料进行浸种。在拌种药剂及用量中:常用拌种杀菌剂包括三唑酮、福美双等,每100公斤种子使用杀菌剂100-200克进行拌种,或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拌种,使用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每100公斤种子使用生长调节剂1-2克进行拌种。在拌种过程中确保药剂均匀粘附到种子表面,使用喷雾器或搅拌器进行拌种操作,确保药剂分布均匀[1]。

1.2精细播种管理

适宜播种期是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前提,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墒情以及前茬作物收获时间,稻茬小麦播种期应选择日平均气温在15℃时进行。有利于小麦种子出苗,避免高温或低温对小麦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土壤肥力较高、品种分蘖力较强情况下,适当减少播种量,避免后期群体过大导致拥挤倒伏。相反,在土壤肥力较低、品种分蘖力较弱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确保基本苗数。稻茬小麦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之间,具体深度应根据播种方式调整[2]。采用精量播种机械,精确控制每粒种子播种位置深度,避免浪费种子,提高播种效率。精量播种机械主要指条播机,使用精量播种机械时注意调整播种量、播种深度和行距参数。播种前检查种子质量,确保种子纯净、饱满。土壤墒情适宜,过干或过湿均会影响种子出苗。播种后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遇到特殊气候条件(如干旱、连阴雨等)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小麦发芽和生长。及时灌溉补水是应对干旱关键措施,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生长需求,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采用覆盖保墒技术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小麦行间覆盖秸秆、塑料薄膜等材料,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率,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在连阴雨条件,土壤容易积水导致小麦受淹受害。及时清理田间排水沟渠,确保排水畅通,防止小麦受涝。采取中耕松土、增加通风透光散墒降湿。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小麦根系呼吸[3]。

1.3苗期管理

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田间查苗,查看出苗情况,对于出苗不齐、缺苗断垄立即采取补种措施。补种时选用同一品种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后补种,补种后仍不能达到全苗要求地块,可在小麦分蘖期进行移栽补苗,确保田间全苗。中耕松土深度要根据小麦土壤条件确定,在小麦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对于土壤肥力较低地块,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对于土壤肥力较高地块,应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小麦徒长。小麦苗期是病虫害易发多发时期,要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发生及时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注意轮换用药。

2.控氮补磷增钾高效管理技术

控氮技术通过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氮肥过量使用。过量使用氮肥导致小麦徒倒伏,增加病虫害发生风险[4]。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小麦品种特性,科学确定氮肥施用量。采用分次施肥方法,将氮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部分,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素需求。磷对小麦根系生长、分蘖籽粒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稻茬小麦种植中由于前茬作物对磷素吸收固定作用,导致土壤有效磷含量不足。要及时补充磷肥,满足小麦对磷素需求,磷肥施用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和小麦生长情况确定。钾对小麦产量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增钾技术通过增施钾肥提高土壤钾素含量,满足小麦对钾素需求。例如,基肥是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土壤肥料,为作物整个生长周期提供养分,基肥通常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施用量根据土壤氮素含量确定,如土壤氮素含量较低,可适量增加氮肥施用量,每亩施用尿素(含氮46%)10-15公斤作为基肥。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每亩施用过磷酸钙(含P2O5 12-18%)30-50公斤。在缺钾土壤中,每亩施用氯化钾(含K2O 60%)或硫酸钾(含K2O 50%)10-15公斤。

追肥是作物生长中根据作物需求补充施用肥料,小麦追肥分为返青肥、拔节肥和灌浆肥等。返青肥在春季施用,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拔节肥是在小麦拔节期施用肥料,促进小麦茎秆生长和穗分化,每亩施放尿素10-15公斤。灌浆肥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3.综合抗逆促壮防早衰技术

3.1优化土壤环境与养分管理

3.1.1土壤物理性质的优化

关注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质地、结构、通透性。通过深松耕、旋耕等耕作措施,打破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深松耕深度达到30厘米,旋耕深度在15-20厘米,确保小麦根系顺利生长。

3.1.2土壤化学性质的调整

调整土壤化学性质,如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了解土壤pH值,采取相应调节措施。对于酸性土壤施用碱性肥料提高土壤pH值,对于养分不足土壤根据小麦养分需求特点,合理增施有机肥,如每亩地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

3.1.3土壤生物活性的提升

增施生物菌肥、有机肥等,为土壤中微生物提供充足能源,促进其繁殖活动。分解土壤有機物质,释放养分供小麦吸收利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土传病害发生。每亩地施用生物菌肥50-100公斤,与有机肥或化肥混合施用[5]。

3.2选用抗早衰品种

选择具有抗早衰特性小麦品种是防止早衰重要措施,品种需要具有较强根系发育能力、高效养分吸收利用能力。通过种植抗早衰品种,提高小麦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

3.3合理密植与调控群体结构

播种量大小直接影响小麦基本苗数,决定最终穗数产量。播种量过大导致小麦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容易引发早衰。播种量过小会导致基本苗数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地力水平高、品种分蘖力强、播期适宜条件下适当减少播种量。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地块,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0-15公斤。对于地力水平一般地块,每亩播种量增加到15-20公斤。晚播或地力较差地块,每亩播种量增加到20-25公斤。在确定行距和株距时,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地力水平等因素。对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行距控制20-25厘米,株距控制在3-5厘米。对于分蘖力弱、成穗率低品种,行距缩小至15-20厘米,株距缩小至2-3厘米。

3.4科学施肥与灌溉

基肥是小麦生长基础,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每亩地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30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公斤。根据小麦生长适时进行追肥,在小麦拔节期每亩地追施尿素15-20公斤,促进叶片生长。在小麦孕穗期,每亩地追施尿素5-10公斤,配合磷酸二氢钾1-2公斤,促进穗粒数提高。在缺锌或缺硼土壤上,每亩地分别施用硫酸锌1-2公斤或硼砂0.5-1公斤。微量元素通过叶面喷施方式补充,喷施浓度为0.1%-0.2%,喷施时间在小麦拔节期。每次灌水量应根据土壤质地和小麦生长需求确定,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60%-80%。

3.5病虫害防治与叶面喷施

3.5.1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过程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侵袭,如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导致其产量品质下降,因此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1)锈病:锈病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或橙色锈斑,防治锈病关键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三唑酮、烯唑醇等。每亩地使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2)白粉病:白粉病危害小麦叶片茎秆,导致叶片枯黄早衰。防治白粉病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方法,农业防治包括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等。化学防治使用粉锈宁、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每亩使用20%的粉锈宁乳油50-70毫升。

(3)赤霉病: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防治赤霉病关键小麦扬花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每亩地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4)蚜虫和吸浆虫:蚜虫和吸浆虫吸食小麦汁液,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减产。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每亩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在实际防治中,结合朱湖镇当地特点,确定治疗方案为:吡虫啉使用1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啶虫脒使用浓度为20%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使用量为50-70克/亩。使用内吸性杀虫剂采用喷雾法进行施药,每亩地用药量根据吸浆虫严重程度确定,建议使用量60-80克/亩。喷雾时应确保药液均匀覆盖在小麦穗部,提高防治效果。

3.5.2叶面喷施

叶面喷施迅速补充小麦所需养分,提高其抗逆性,可根据其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进行适时叶面喷施。

(1)喷施时期:叶面喷施时期应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确定,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效果较好。

(2)喷施肥料种类与浓度:叶面喷施肥料种类根据小麦养分需求选择,常用叶面肥包括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肥料等。尿素喷施浓度为1%-2%,磷酸二氢钾喷施浓度为0.2%-0.3%,微量元素肥料的喷施浓度根据具体元素而定。

(3)喷施量:每次叶面喷施量应根据小麦叶面积确定,每亩地可使用肥料溶液50-75公斤进行喷施。在喷施时确保叶片正反面都能均匀受肥,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

4.无人机绿色植保技术

4.1无人机绿色植保技术的优势

4.1.1高效性与时效性

无人机绿色植保技术以其独特飞行能力和作业方式,展现出极高工作效率。传统植保作业受地形、作物高度等因素限制,而无人机轻松飞越障碍,快速完成植保任务。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恒定速度,确保喷雾均匀且覆盖范围广,提高植保效果。迅速响应病虫害发生紧急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4.1.2节约资源与成本

无人机绿色植保技术在资源利用方面表现出色,无人机喷雾系统采用先进喷头设计,精确控制药剂喷洒量和喷洒范围,避免过量使用农药造成浪费。作业过程无需大量人力参与,减少了人力成本。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严重程度,智能调整药剂用量,智能规划作业方案,实现精准施药。

4.1.3安全性与环保性

传统植保作业人员需要直接接触农药,存在较高中毒风险。无人机能代替人员进行高空作业,避免人员与农药直接接触,降低中毒风险。无人机采用喷雾系统能减少农药飘移,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通过搭载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作业过程中环境参数和作物状态,确保植保作业安全环保。

4.1.4灵活性与适应性

无人机可根据不同作物类型和生长阶段,调整飞行高度、速度,确保植保效果最优化。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无人机绿色植保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农業生产场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2无人机绿色植保技术在稻茬小麦栽培中的应用

在稻茬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威胁其健康生长重要因素。传统病虫害监测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无人机绿色植保技术能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设备,对小麦田进行高效精准病虫害监测。无人机在低空飞行捕捉到细微病虫害迹象,如叶片病斑、虫卵,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系统。稻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干旱、高温等不利环境影响,导致生长受阻。无人机绿色植保技术可喷施抗逆性诱导剂或生长调节剂,刺激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其抗旱、耐高温等能力。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进行喷施作业,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小麦叶片,达到最佳诱导效果。无人机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籽粒灌浆,实现蛋白质含量提高,提升小麦市场竞争力。

5.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稻茬小麦抗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应用,为现代农业带来新生机活力。集成多种先进农业管理措施,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显著提高小麦抗逆性。选用抗逆性强品种,稻茬小麦能适应复杂生长环境,有效抵御干旱、高温、盐碱等不利因素影响。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小麦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5.2展望

在品种改良方面,未来有望培育出更多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小麦新品种,为稻茬小麦栽培提供更丰富种质资源。在智能化管理方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可实现小麦生产“全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资源95%利用率。在绿色生产方面,进一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小麦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张秀丽,祁小军,等.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18):70-72.

[2]窦宝云,孙海涛.探讨山东小麦种植优势及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7):205-207.

[3]谷玉双.冬小麦种植空间区划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10):67-69.

[4]侯宪芝.小麦种植中农机的应用探究[J].模型世界,2022(6):226-228.

[5]李战.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研究[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7):45-47.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技术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