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音乐剧的创新赛道

2024-05-19忻颖

上海戏剧 2024年2期
关键词:演艺音乐剧上海

忻颖

2月25日,2023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颁奖典礼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本届风云榜共收集到139部专业剧场和演艺新空间音乐剧的参评信息。这些剧目中有国际知名的热门大作、有体现本土制作的成功范例、有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实践,还有脱颖而出的新兴之作,凸显了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蓬勃势头,也描绘了过去一年上海音乐剧市场的发展图景。

上海是国内音乐剧演出最具活力、体量最大、产业进程最快的城市,音乐剧的演出场次、观众人次及票房收入在各剧种中排名前位。据统计,2023年全国演出的9960场音乐剧中,有5888场在上海。近4年,音乐剧人均票房贡献连年攀升,2023年达到2224元,人均观演频次达到4.24场。根据票务平台票星球的数据显示,过去3个月,从外地购买上海音乐剧戏票的观众数量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看音乐剧去上海”的愿景已经成为现实。

更让人欣喜的是,从这张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音乐剧的创、制、演水平呈现创新开发、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为全国演艺行业探索有价值的“上海样本”。

引进剧赛道,审美更多元

来自“巴黎歌剧院”的水晶灯今年又将在上海大剧院点亮,原版《剧院魅影》要回来了。2月21日,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在上海宣布将于今年7月重启国际巡演,以中国作为启航站,先后落地七城。

在很多中国观众心中,《剧院魅影》是音乐剧的代名词。2004年,原版《剧院魅影》首现中国舞台,在上海大剧院连演100场,是里程碑式的文化事件。经过了20多年的市场深耕拓展,到如今,音乐剧早已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是一部剧的代名词,而是中国演出市场的重要力量,上海逐渐成为国内观众最多、市场最繁荣的音乐剧“码头”和“源头”,也成为引进剧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试金石。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登上央视春晚,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非同凡响的惊喜,也标志着法语音乐剧“热潮”的来到。2024新年伊始,法语原版音乐剧《唐璜》作为上海文化广场的年末演出季压轴之作,率先为上海观众献上一台迷人的视听盛宴。随后,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与《巴黎圣母院》相继开票,两台共40场上海站演出火速售罄、一票难求。

暌违多时的德奥音乐剧也将在今年回归上海。作为今年上海文化广场演出季发布的重磅演出,剧迷翘首期盼的德语原版经典音乐剧《伊丽莎白》与《蝴蝶梦》也将以音乐剧版音乐会的形式盛大登陆,将在上海演出近40场,预计引发德奥音乐剧在上海的新热潮。

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上海文化广场自重建开业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引进与推介欧洲非英語经典音乐剧来华首演首秀,特别是深耕法国和德奥音乐剧多年之后,已取得丰硕成果,培育出优质新兴市场及核心观众,拓宽了音乐剧在上海的多元审美。今年4台法国与德奥大戏轮番登台,可谓是欧洲经典音乐剧的大年份。”

此外,英语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芝加哥》《妈妈咪呀》,俄语原版《安娜·卡列尼娜》等都将在今年到访上海。愈加成熟的上海市场勇站潮头,正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多样的市场需求迎接着海外音乐剧的到来。

演艺新空间赛道,

模式与经验双丰收

在这次2023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的主榜单中,专业剧场和演艺新空间成为并驾齐驱的两个序列,尤其令人关注。

近几年来,上海演艺新空间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小剧场音乐剧的萌芽探索和异军突起。从产业发展来看,音乐剧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娱乐性,这一点从其盈利模式和市场需求可见一斑。小而美、体量轻的“新空间演出”的音乐剧作品让内容创新的产品逐渐“下沉”到不同的场地空间,更精准地吸引了细分之下的大众市场,同时这些演艺消费的热情正蔓延到多维度消费场景中,彰显“溢出效应”。“‘新空间演出是上海演艺行业金字塔的坚实塔底,为夜上海丰富多彩的都市文化消费圈不断扩容。”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张余说。

目前在上海,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在各大商圈商街、滨水岸线、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等公共空间的相互融合中,具有演艺特色的餐饮、酒吧、书店等新兴文化消费实体与项目层出不穷,成为建设亚洲演艺之都一支不容忽视的产业生力军。在新空间里诞生的小剧场音乐剧,在为上海音乐剧发展贡献充满活力的舞台、引领都市潮流、挖掘文旅消费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走出上海走向全国,丰富了各地的演艺新空间,其创制也在大量剧目的实践中累积了经验并得以复制推广。

2020年8月份,小剧场沉浸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在上海的亚洲大厦开业,以此为起点,引发了新空间音乐剧的星星之火,也由此出品方“一台好戏”开启了深耕新空间的全新旅程。迄今为止,《阿波罗尼亚》在上海演出了900多场,直到现在平均上座率95%,2021年之后,陆续在成都、广州、长沙开设了三家一模一样的复制版的《阿波罗尼亚》分馆,进行长档期的驻演。“一台好戏”制作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复制了上海最早的环境式小剧场音乐剧《阿波罗尼亚》的模式,从杭州火遍全国,实现了从一个爆款到另一个爆款的故事。一台好戏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齐说:“在《新龙门客栈》整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很多《阿波罗尼亚》以及新空间里做的尝试,以及这些观众的消费习惯和审美偏好。我们始终相信复制模式是很简单的,但是做出好内容是很难的,但是只要你有了1,后面的0就有了成长的根基。”

上海出品国际制作,

探索原创新赛道

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中国的音乐剧只经历了20多年的市场发展。在成长和探索的几十年间,国内音乐剧的成长与国外音乐剧的同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消费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下,正处于高速拓展中的中国音乐剧市场已不满足于“引进、汉化和原创”的齐头并进,作为“排头兵”的上海正积极探索国际化的创制路径,努力做大以音乐剧为代表的演艺市场“蛋糕”。

魅鲸文化出品的原创音乐剧《灯塔》以“守塔人”为抓手,挖掘IP的情感深度与价值,延展出另一个有所联结且更为庞大的音乐剧《翻国王棋》,该剧以版权输出的方式推向韩国市场,成为中国首部“出海”的原创音乐剧。魅鲸文化创始人王作文说:“在这次合作中,我们不仅仅收获了版权输出带来的收益,获得更多的是‘用中国人的视角讲述世界故事这一文化自信,以及开拓了新的市场和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近期我们尝试让《灯塔》这部驻演了3年的作品再往前走,我们从伦敦西区邀请了3位有经验的演员,开启全英文版,让《灯塔》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今后原创IP走出去的计划充满无限可能。”

3月3日,由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西岸大剧院、昱华文化联合制作的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以下简称《大彗星》)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完成了51场演出。这部取材于托尔斯泰巨著《战争与和平》部分章节的音乐剧,最初是一部小微剧场的沉浸式音乐剧,后体量升级登上百老汇舞台。从美国百老汇到中国上海,上海版音乐剧《大彗星》超越过往演艺市场常见的原版引进、中文汉化等模式,而是由中国音乐剧团队与美国百老汇团队联手打造的国际制作版。

“这是一个创新性的行动,组建国际制作团队,由中外演员共同呈现全英文演唱的剧目。我们学习百老汇的制作流程,同时展示上海的制作能力。”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认为,这种中外互鉴的模式,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更新思路,解锁新的方式。她也期待,海派文化的包容性和丰富性,能激发中国音乐剧人“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我们不能总是跟着跑,要考虑如何更多地参与、要跟先行者在同一赛道做事”。

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徐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制作的原创音乐剧《麦克白夫人》首度开启中外联创形式,将于5月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首演。音乐剧《麦克白夫人》作品为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现代改编,以全新的视角和线索切入经典。音乐剧剧本编剧及作曲詹姆斯·比尼和吉娜·乔治亚历经多年创意创作,二度由中英艺术团队合力打造,通过国际化的演职团队,驻场开放式舞台的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一部兼具“国际孵化”和“中国原创”属性的音乐剧。

无论前几部音乐剧作品,还是目前正在創作中的《麦克白夫人》,导演徐俊说,模式的创新归根结底还是为服务内容,要坚持艺术精神,才能提升中国音乐剧的原创力。“中国原创音乐剧如何突破困境,我认为还是要回到作品的原创力的根本问题上。我们日渐庞大的观众群体早就不满足只看国外作品和引进剧目,缺乏自有知识产权的作品,也难以形成稳定的运营,进而产生长久的经济价值。艺术原创力是决定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生命力乃至演艺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音乐剧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与艺术追求的必然所向。”

猜你喜欢

演艺音乐剧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上海之巅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