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出来的年味
2024-05-19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宏圣公司张素菊
◎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宏圣公司 张素菊
关于年味,感受会因人因地而不同,既有吃出来的年味,也有玩出来的年味,但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种年味是蒸出来的。
关于过年的习俗,在我的老家沁水县十里乡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二十三祭罢灶,二十四把家扫,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斤肉,二十七去杀猪,二十八蒸馍馍……一直排到除夕。实际上,大多数人家都是按照这个日程安排完成过年之前应该做的所有事情的。这也难怪,在以前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年货全靠自己加工,比如全家的新衣服需要母亲买来布料自己用缝纫机缝制而成,米和面需要自己加工,豆腐需要自己磨,猪需要村上的人自己宰等等,哪像现在,去一趟超市只需一个下午,所有的年货便可以全部准备齐全。
在所有置办的年货中,除了我们小孩子过年必备的新衣新鞋外,蒸算得上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了。那时候要蒸的东西很多,主要有黄蒸、枣花、口礼馍馍等。其中,黄蒸主要用于过年期间全家人的早餐,枣花用于走亲戚,口礼馍馍用于孝敬老人,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用于敬神的献品。
黄蒸是每家每户都要蒸的一种食品,时间有早有晚,不尽相同。由于我们家人口较少,所以黄蒸和馍馍便安排在同一天蒸。每到腊月二十七晚上,母亲就在一个大盆里开始用泡好的酵汤起面,然后再煮上一大锅红豆作为黄蒸的馅儿。黄蒸主要是由玉米面和软米面蒸制而成,且这两种面需要按1∶2 的比例配制才行。如果玉米面放多了,蒸出来的黄蒸会发硬;如果软米面放多了,蒸出来的黄蒸则太软。
腊月二十八一大早,“蒸”便拉开了序幕。母亲揉面,父亲抡着斧子在院子里劈柴,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常常扮演烧火的角色。
母亲在土炕的边上放一块大大的案板,把一个个大小相等的剂子放在案板上揉圆,然后捏成中空的窝头状,包上豆馅,再揉成椭圆形。一副铁蒸笼是那时家家户户的必备品,等旺旺的柴火把蒸锅里的水烧得沸腾了,母亲便把这些成型的黄蒸放进蒸笼里蒸。
地上的柴禾被我们一根接着一根地往灶膛里续。当一笼黄蒸在热气腾腾中熟了的时候,母亲会盛来一碗冷水先往锅里倒一部分压压蒸气,剩下的冷水则放在旁边。母亲用手一边蘸着冷水,一边快速地把热气腾腾的黄蒸拾到用高粱秆做的篦子上。那时候我们常常感到好奇,母亲的手难道不怕烫吗?
渐渐地,屋子里便弥漫着热腾腾的水气。随着铁笼的一掀一合,盆里的面在一点一点减少,篦子上的黄蒸却在一点一点增加。那一篦又一篦的黄蒸摆满了大屋小屋的茶几、方桌,以至于整个屋子里到处充斥着一股黄蒸特有的味道。
黄蒸当然是趁热吃最好。每到蒸黄蒸的时候,也是我们改善伙食的时候,只不过这种美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所以,当第一笼黄蒸被母亲从蒸笼里拾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口水早不知往肚子里咽了多少次了。
黄蒸吃起来软软的、黏黏的,带着玉米面和软米面特有的香味,若再吃一口用自家红豆煮制而成的豆沙馅,一口甜甜的感觉便回荡在唇齿之间。
黄蒸蒸完了,该蒸馍馍了。这时,在我家炕边放着的那块大案板上,用于蒸馍馍的白面已经取代了黄蒸面。母亲照常站在地上,往已经发酵好的面里兑上碱面后,开始反复揉。母亲一边揉面一边揣摸碱面放得是否够量。蒸了一辈子馍馍的母亲自有一套判断标准,只是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母亲每次都会捏一个小剂子先上笼蒸熟了,检查碱面的用量。每逢这时,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守在炉边眼巴巴地盯着笼里的小馍,只等母亲检查完了,便会成为我们的腹中之物。
如果说蒸黄蒸带给我们的是热闹,那么蒸馍馍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有趣。我们会好奇地站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灵巧的双手把玩着手里的面团,变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花馍。这些馍馍里有常见的枣花,有敬门神的狗,有敬财神爷的蛇,有敬针工娘娘的手和剪刀,也有敬灶王爷的兔子等等。有时由于太过于好奇,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会参与其中,学着母亲的样子蒸几个可爱的小动物。我们用花椒籽儿往小动物的脑袋上一按,一双黑幽幽的眼睛便有了,若用筷子把一小团面夹成一朵花,花的中间按上一颗枣,再插在小动物的身上,眼前的小动物就更加生动了。
从前的日子没有表,判断黄蒸或馍是否蒸熟了,母亲会用一支细细的火柴棒,从黄蒸或馍的中间插进去,若未熟,火柴棒上会粘着面,若熟了,火柴棒就是干净的。
在那个蒸的日子里,尽管外面异常寒冷,但屋子里到处都是火热的样子——屋子被水蒸气熏得热气腾腾,母亲忙得热火朝天,我们小孩子则会兴奋得热血沸腾,日子被蒸得红红火火。这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着袅袅青烟,让这个生生不息的村庄处处充满生活的烟火气。掀开各家各户用各色棉布拼接而成的门帘,每家屋子里弥漫着的都是同一个味道:碱香、面香、豆香、枣香……所有的味道凝结成了浓浓的过年的味道。
待所有需要蒸的东西全部蒸完了,母亲会把这些黄蒸、馍馍等年货储藏在院子里阴凉处的缸里。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这几口大缸就成了天然的大冰箱。当一切准备就绪,便只等贴春联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