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学习毛泽东新闻宣传工作思想

2024-05-18李春阳

党史博览 2024年5期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稿。全文共1100余字,文理并茂、博古通今、气势磅礴,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年这条新华社消息发出不久,毛泽东曾写信给时任新华社的社长胡乔木指出,要加强综合报道,“其办法是借着一个适当的题目如像占领南阳之类去写”,并将之作为范例推广。胡乔木也认为:“像《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在古今中外的新闻史上,也没有第二篇。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气派,很精练,把解放战争和中国历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真实反映了我们当时胜利进军中充满了势如破竹的气魄。”

自古以来,南阳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48年11月4日,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南阳守军王凌云部弃城南逃,南阳全境获得解放。南阳解放,使其由中原主战场变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的重要战略后方和战略基地。战讯传至西柏坡,一向极为重视南阳战略地位的毛泽东难抑心中喜悦,当即提笔写下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一杰作,并于11月5日一早,率先通过新华社的红色电波向大江南北播发,后全文又于11月9日在《东北日报》上刊载。

重温这篇经典新闻佳作,不仅可以领略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更能从文稿背后领悟学习毛泽东关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思想。这对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新闻宣传工作应坚持党性原则,保证宣传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毛泽东始终把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原则是要“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使群众了解党的正确主张,扩大革命的影响力。他强调党的宣传工作必须具有党性、组织性和战斗性,这是确保党的事业成功的重要武器之一。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发表于淮海战役前夕。此前,在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之后,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也挺进豫皖苏平原。三路大军呈“品”字形,互相策应,机动歼敌,共同挺进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军队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在这关键时刻,南阳的胜利解放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它使得大别山同豫西解放区连为一体,不仅为人民解放军决战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全国解放吹响了号角。这一时期,为了配合党在战略进攻中的中心工作,党的宣传工作着重于激发人民军队决战决胜的坚强意志,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力量与共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就是这一时期新闻的典型代表。

新闻以“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破题,开篇就展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神武的胜利形象,并通过解放南阳这一件事营造出共产党必将胜利的大趋势,呈现出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宏大气魄。而对于国民党守敌的形象,文章通过“全局败坏”“孤立”“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等词句,以及文章末尾“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的”等论述,使国民党守敌孤立无援、落魄而逃的形象跃然纸上。

毛泽东从党性原则出发,字里行间展我军光辉形象,贬敌军嚣张气焰,让《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直接成为一种向敌人展开心理攻势的有力精神武器,起到了“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的非凡效果。此外,这篇文章中的议论对于舆论的正确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他是怕对了”“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虽然短小,却出现于表达“党性”立场的关键处,对于凝聚群众共识,使群众了解并认同党的正确主张具有重要意义,在政治、军事和宣传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保证了宣传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保证宣传工作赢得人心凝聚力量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准则。毛泽东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他认为宣传工作“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毛泽东鲜明地提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新闻用事实说话,事实最能说服人。1942年3月8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词,提出“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新闻宣传基本要求,强调新闻宣传不能讲空话、套话、大话。《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我军在中原等邻近地区军事的发展动态以及在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实施的政策,例如:过去一年蒋军对南阳苦心经营,但始终未达到目的;各军区连成一片,使敌人孤守各据点,军事上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减租减息得到各阶层拥护,使得我军在政治上战胜了敌人;等等。其中详细列出了多个地区名、根据地名以及数字,这些翔实的材料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说服力,使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出不可辩驳的结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必然的,国民党军队的结局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毛泽东《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手稿(部分)

此外,在毛泽东看来,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要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成绩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也需要对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勇于开展批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毛泽东诚恳指出在1947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共产党曾在江淮河汉这一区域“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同时他马上说明这个错误已经“随即纠正了”并“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最终取得了“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的良好效果。掩盖错误不如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发扬实事求是宣传作风的鲜明案例,让党的宣传敢于在党性原则下讲事实、讲真话,这不仅不会起到不良影响,反而更有利于团结各方,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正视并解决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保持肌体健康的决心,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宣传工作赢得人心凝聚力量。

新闻宣传工作应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宣传工作获得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中,要求报纸工作人员“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广大群众都能懂得和掌握党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毛泽东善于用新闻宣传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从而获得广大群众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支持。毛泽东强调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唯有以群众为主要宣传受众,才能为党争取民心,获得“创造历史的动力”,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走群众路线就要以群众为中心,与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懂得群众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从而更好地团结群众并使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用词简洁、诙谐生动,读来仿佛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与朋友畅聊时事,谈笑风生间皆是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这样的语言风格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让新闻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但毛泽东不仅限于此,在平实的语言背后,他又通过高超的语言技巧,于嬉笑怒骂间挥就一篇道理深刻而又令人爱读的新闻作品。例如文中他先以白崇禧的语言为引子写道:“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后借着“共产党生根”的比拟,毛泽东议论道:“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是这篇新闻报道最为精彩的一段。白崇禧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的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作者先以白崇禧之言树立一个标靶,随后又借力打力引申成为作者的武器,通过比喻的手法,层层递进,形象地描绘出共产党人由弱变强、由小至大的过程,并最终呈现出共产党人根基稳固、蓬勃发展的形象,堪称精妙。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践行群众路线的上乘之作。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巧妙的语言技巧,毛泽东将抽象的政治形势转化为广大群众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让广大群众看得懂、理解得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从而真正“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保证了宣传工作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新闻宣传工作应坚持灵活性,保证宣传工作以恰当方式取得实效

毛泽东曾指出:“灵活性就是具体地表现主动性的东西。”毛泽东不仅在革命战争中善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也将灵活性贯穿始终,十分注意宣传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毛泽东一改往日新闻作品的常规写法,在导语部分简要介绍完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事实后,并没有紧接着分析这场战役胜利的原因和情况,而是笔锋一转,介绍起历史上的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此段文字把发生在南阳的现实战事与古代战事巧妙地糅合于一体,把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敏锐的政治见解巧妙结合起来,不仅借古喻今点明了南阳重要的战略位置,更使这篇新闻报道充满了文学价值,让新闻色彩斑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

此外,从这篇新闻发表前后的宣传策略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宣传工作中的灵活性。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共产党人在军事上做好了充分准备以防国民党大举进攻,但在对外宣传上却一直采取低调的态势。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毛泽东一再要求党的宣传工作既要揭露敌人的真面目,又要适可而止,争取和平。在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致信陆定一,要求在社论中“强调我军必胜蒋军必败”。他指出:“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则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至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党的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宣传胜利,具体要求是“使我们的胜利宣传真正具有压倒的声势”,于是在1948年11月5日发表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就极大地宣传了党的胜利,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随着各大城市相继解放,党的宣传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为生产建设服务,为了实现和平建国方略,毛泽东强调在大城市的新闻宣传也必须注意策略。如1948年11月18日,中央宣传部、新华社发出《关于纠正各地新闻报道中右倾偏向的指示》,要求在我军执行城市政策、保护工商业、保护宗教自由与外侨安全、宽待国民党人员与俘虏等问题的宣传上,要有适当分寸,防止右倾偏向。

毛泽东在保证对敌宣传斗争性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因时因事及时调整新闻宣传的策略方针,这使党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主动权,从而推动了革命斗争工作的开展,保证宣传工作以恰当方式取得实效。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刊发不久,毛泽东即函告胡乔木,要求“各地分社负责人或党的负责的人”要学会写“如像占领南阳之类”的综合性报道,“我们是长久缺少此类报道的”,还明确要求“普通记者不能写此类通讯”,可见当时这篇文章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