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牛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2024-05-18李景玉李文利孙萍萍吴琨李恩伟韩东辰张营超王晶韩悦徐亚杰
李景玉李文利孙萍萍吴琨李恩伟韩东辰张营超王晶韩悦徐亚杰
(1.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吉林 白城 137000;2.洮南市畜牧总站,吉林 洮南 137100;3.白城市洮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 白城 137000;4.大安市牛羊胚胎中心,吉林 大安 131000;5.大安市草原管理站,吉林 大安 131000;6.白城市畜牧总站,吉林 白城 137000;7.白城市洮北区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白城 13700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的牛羊类畜产品,已由过去的民族性、区域性消费转变为大众性、健康性消费,牛肉被消费者认定为绿色保健食品,是烤肉、火锅等消费的主要肉类品种[1]。饮用牛奶可以补钙,促进伤口愈合,所含乳糖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神经发育,具有多种好处。2023年初以来,国内肉牛行情断崖式下跌,奶牛养殖也出现亏损,某1000头规模的奶牛养殖场,2023年年亏损近100万元。2024初肉牛行情在24元·kg-1左右浮动,淘汰母牛甚至低到16元·kg-1。受持续的价格低迷及银行贷款压力等因素影响,导致许多抗风险能力弱的养殖户挑群处理,继续养殖的农户大多数也基本靠降低饲喂标准,减少投入来降低成本,导致牛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产弱犊或影响母牛下个情期正常发情配种[2]。牛皮等副产品也是生产高级皮革和高端食材的首选。各级政府也积极号召发展肉牛产业,各方资本纷纷进入养牛行业,中国肉牛产业正在进入高速变革时代[3]。
1 牛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牛产业因牛个体大、繁殖周期长、养殖技术含量高、投资大、效益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有人称其为畜牧业中的“重工业”,目前牛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 养殖技术水平落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短短几十年牛由役用动物转变为肉用动物,而且品种改良速度快,生产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饲养方式也由过去传统放牧转变为舍饲为主。不会有所有优点都集中在一个品种之上的牛品种,牛在品种改良提高生产性能的同时,耐粗饲能力和繁殖率也在下降[4]。人们对牛的饲养管理认知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水平,认为牛是以吃草为主,辅助给些精料就可以了,饲草料氮能水平严重失衡,各生长阶段管理目标不明确,养殖技术跟不上饲养需求,出现难产、配种困难、产弱犊,育肥牛料肉比不合理,后期饲喂出现酸中毒等情况。落后的养殖技术严重影响了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5]。
1.2 繁殖率低
牛繁殖能力的高低与饲养管理水平、不同生长阶段营养调控有着直接的关系。初配过早或产后体脂率下降严重,都会导致繁殖出现问题。因大多数从业者缺乏相关认知,导致当前大型舍饲养殖繁育母牛的年均得犊率不足65%,个体户得犊率不足80%,近35%的繁育母牛在“吃闲饭”。初产牛性成熟与体成熟不达标情况下受配,二产时会有约50%的母牛无法正常繁殖而被淘汰。牛是大型单胎动物,繁育与生长周期均较一般养殖动物长且初期投入大,繁殖母牛受胎率低和初产牛淘汰率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生产周期和经济效益,还需要持续投入,养殖者在2~3年内都看不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存在逐步走向被“吃倒闭”的风险[6]。
1.3 行业持续下行压力市场价格低迷
受市场影响肉牛销售价格与鲜乳销售价格下降明显。很多养牛从业者处于养殖赔钱和卖牛难的两难境地,牛奶的价格低于牛场盈亏平衡点,导致大量低产奶牛被淘汰,淘汰奶牛流入市场后也冲击了肉牛行情[7]。
1.3.1 特殊时期物流运输受到限制
因疫情防控期间封闭,疫情后肉牛集中出栏,进口牛肉量大等因素。2023年上半年,育肥牛收购价格连续23次下跌,6月东北地区大型肉牛屠宰企业屠宰率54%的西门塔尔育肥公牛,收购价格下跌至24.4元·kg-1。累计下跌幅度高达27.38%,彻底跌回了2013年以前的行情水平,育肥牛出栏价格累计下跌了10~11元·kg-1。创下了中国肉牛行情连续下跌的历史之最[8]。
1.3.2 经济萧条消费观念转变
大经济环境下,牛肉产品消费低迷的影响。从大型肉牛产品经销商处获悉,2023年牛肉产品平均价格下降2~3元·kg-1,销售量下降30%~50%。牛肉市场消费疲软[9]。经济大环境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人们消费观念转变,销售商反映疫情放开后经营业绩还不如疫情期间。
1.4 奶牛养殖亏损主要原因
1.4.1 养殖企业被乳品企业“卡脖子”
乳品企业捆绑销售奶牛养殖投入品,乳品收购企业对奶牛场使用的投入品除牧草外,精补料、兽药等投入品销售给奶牛养殖企业,不得外购而且价格高,养殖企业承担高昂的养殖投入[10]。
1.4.2 生乳收购价低
乳品企业降低生鲜乳收购价格。牛奶价格由4.5元·kg-1(最高时5元·kg-1)下降到目前的3.6元·kg-1(其中包含0.06元·kg-1运输费用)。奶牛场盈亏平衡点为3.8元·kg-1,生产1kg牛奶赔0.26元,造成养殖企业生存困难、维持更困难的艰难处境。
1.4.3 小型乳品企业生存困难
日产鲜乳低于10t的奶牛场,面临乳品企业不再收购需自寻出路局面。乳品企业自建牛场比较多(自建牛场地方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在乳品销量下滑的背景下,乳品企业优先保全自有牛场,日产鲜乳10t以下的小规模牛场面临生存困境[11]。
1.5 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
牛屠宰及深加工、牛副产品加工(如皮革),这些产业是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后续保障,能够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获得更多附加值,促进就业、增加税收[12]。区域内这些企业还比较弱,生产的产品比较初级,且没有形成质量标准,科技研发、资金实力等欠缺,处于“小打小闹”层面,没有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2 确保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牛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市场不可控因素。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是刚性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牛肉在人们饮食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3]。2022年中国牛肉产业在世界排名中(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能够看出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牛肉人均年消费量7.3kg,世界排名54,人均占有国产牛肉更少,5.2kg,世界排名87。我国猪肉年消费量过大(39kg/人),从健康的角度,牛肉还存在很大的增量空间,这也是其他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情况下,社会资本都流入肉牛产业的原因[14]。克服牛产业发展市场不利因素,在各地现有资源优势基础上,拟从以下10个方面强化政策措施,确保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表1 2022年我国牛肉产业在世界排名表
表2 体重450kg基础母牛年饲草料成本概算表
2.1 用好用活信贷资金
牛产业初始资金投入大、资金回流周期长。要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在养殖中的金融作用,延长贷款期限,保证繁殖母牛获利或育肥牛出栏后收取贷款,确保养殖期间现金周转,保障牛的饲料供应,防止因资金断裂无饲料可喂或降低饲喂标准[15]。
2.2 推动现有的优惠政策落地实施
加大青贮补贴资金,外地引种补贴、冻精补贴、牧草加工收获机械补贴、农机补贴等力度[16]。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及时到位,不受扶贫资金整合等政策影响,确保优惠政策惠及养殖户,补贴资金不被节流使用[17]。
2.3 保险业务正常开展
结合实际对肉牛保险业务运行情况进行认真梳理,查找管理漏洞和隐患,按照工作规程要求,切实完善和强化风险防控措施,创新和拓宽担保模式及渠道,扩大抵押物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扩大保险业务覆盖范围[18]。确保牛产业平稳运行,保险业务可持续开展。
2.4 对基础母牛实施政府财政/金融补贴
牛业的根源在于繁育母牛养殖环节,母牛能够健康生长,数量可持续增加,就能为牛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研究制定基础母牛针对性补贴政策很有必要。各地政府可根据财政状况确定补贴数额。具体的补贴资金数额和补贴对象建议如下。
2.4.1 补贴资金金额
每头牛的补贴资金数额可以参考1头基础母牛年饲草料成本概算金额。
2.4.2 补贴牛数量
以下计算方式供参考(以实际统计数字为准):存栏牛主要由基础母牛(6月龄后的母牛群体),犊牛(6月龄前的牛),育肥牛构成。假设3部分牛按6∶3∶1比例。以存栏量为12万头牛计,基础母牛数量约在7万头左右[19]。
2.4.3 补贴对象
补贴应不分规模养殖和散户养殖,散养户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时间和剩余劳动力,农副产品养殖肉牛是目前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方式的主要饲料来源。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由畜牧业管理部门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进行调整,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奶牛存栏50头以上为规模养殖场[20]。
2.5 加强技术培训
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是迅速提高牛产业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花钱少见效快。牛繁殖率低、淘汰率高、育肥料肉比不合理等因素,是从业者饲养管理水平低的重要体现,开展培训工作很有必要[21]。一定要利用好农闲期间,将切实可行的养牛技术,管理手段,教懂、教会养殖从业者[22]。
2.6 加强屠宰深加工能力,建设牛肉储备库
积极与国内外企业进行技术、产品开发合作。采用伊斯兰倒挂式屠宰、西式分割、延时排酸、冷链运输、精细分割等工艺,生产具有严格质量标准的牛肉产品,且能稳定供应,牛肉产品才能实现高价格销售,充分挖掘牛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各地应利用区位优势,争取项目建设国家牛肉储备库,调节区域肉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关系。
2.7 加强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是牛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因市场行情低迷,养殖者为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投入品供给,导致养殖肉牛整体营养水平下降,影响牛免疫力,发生疫情。增加动物防疫经费,应免尽免。加强产地和运输检疫力度,防止染病动物流通。疾病防控要规范化、标准化,引进动物要严格进行隔离检疫,病死动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基层兽医防疫人员业务素质,增加基层兽医防疫人员数量。
2.8 构建现代化肉牛养殖技术体系
现代化肉牛养殖技术体系包括繁育、肉牛规范化饲养技术、牛肉质量分级评价、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努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肉牛繁育模式,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肉牛品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生产与育种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不断加大改良力度的同时,确定理想的生产模型。
构建现代化肉牛养殖技术体系,是对传统肉牛业进行系统改造,也是提高肉牛产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有着重要的生产实际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
2.9 开发新的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
饲料成本占养殖业成本的70%左右,寻找和利用当地新的饲料资源会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如,玉米副产品,玉米糖渣就是很好的饲料资源,蛋白、脂肪含量高,经过发酵处理后牛十分喜欢采食[23]。一般情况下,玉米糖渣被烘干后销售给外地饲料企业,目前烘干成本需700元·t-1,如该资源能就地转化利用,可以大大降低养殖饲喂成本。
2.10 加强品牌建设
目前市场上有“牧标”“伊赛牛肉”等著名品牌。品牌是识别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可以满足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的消费偏好[24]。各地要逐渐打造自己的牛肉品牌,要想健康长寿,多吃牛肉,实施肉牛品牌战略,使产品溢价,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以优质牛肉和品牌赢得市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25]。
3 展望与讨论
推动当地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富民工程。2024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要求稳定牛肉基础生产能力,推动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促进健康消费。通过解决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解决广大养殖户不想养、不敢养、如何养的问题,推动当地牛产业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