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种子贸易国家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植物检疫措施
2024-05-18王建坤刘晓超刘鑫姜莉李隆旭邱占奎王泽鸿冯黎霞付海滨
王建坤刘晓超刘鑫姜莉李隆旭邱占奎王泽鸿冯黎霞付海滨
(1.沈阳海关,辽宁 沈阳 110179;2.大连海关,辽宁 大连 116001;3.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6236;4.沈阳海关技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16)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1],2014年在约旦第1次鉴定出来[2],目前全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报道[3]。本文对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的发生和危害、主要种子贸易国家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检疫措施进行综述,并提出防治和脱毒处理建议。
1 发生与危害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BRFV)分类学上归于帚状病毒科(Virgaviridae)、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主要寄主为番茄和辣椒,还可侵染茄子、龙葵、烟草、藜麦等。目前已报道病毒发生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墨西哥、美国、比利时、法国、荷兰、以色列、德国、土耳其、约旦、希腊、英国、巴勒斯坦、意大利、西班牙、中国(已根除)等[3,4]。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主要为害寄主植物的叶片、茎秆、花萼和果实等部位。病毒入侵后,嫩叶、顶芽会出现花叶的症状;叶片会出现变窄、畸形的症状;茎秆和萼片会显露坏死条斑;花萼早期会产生着色、褐变,后期极易出现干枯症状;果实会出现黄色斑点、斑块,后期变成褐色,果实可变形,直至坏死,对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有极大影响,该病毒能够随植物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5],已被列入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6]。
注:图片来源于CABI,2024。
注:图片来源于CABI,2022。
2 主要种子贸易国家和地区检疫措施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扩散迅速,已经引起国际间的高度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相继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其传入。
2.1 国际检疫措施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要求,国家官方植物保护组织必须监测植株生长情况,准确了解当地植株生长各个阶段的疫情情况,强化疫情监测调查,发现可疑情况的,及时采样鉴定。同时,国家官方植物保护组织要及时报告有害生物的发生以及扩散情况,对出口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检疫,发放符合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要求的植物检疫证书,以防止其通过国际间的运输进行传播。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各国可按照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对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输入指定和采取植物检疫措施,如检查、检疫处理或者禁止入境。《种子的国际运输》(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38号)指出,种子与其他的植物繁殖材料一样,存在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当种子被引进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其传带有害生物,并导致有害生物定殖和扩散可能性很高。国家官方植物保护组织应当施行与有害生物风险结果相符合的植物检疫措施,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子进行传播和扩散。要按照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框架》(ISPM 2)、《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ISPM 11)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ISPM 21),针对性地开展进出境种子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以及确定后续要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植物检疫措施可以施用于作物生长及种子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个时期。各项植物检疫措施可以单独或联合施行,以降低有害生物风险传播风险[7]。
2.2 我国检疫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要求防止植物病毒等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8]。海关总署于2021年发布了《关于防止番茄褐色皱果病毒随番茄和辣椒属种子传入的公告》,要求从种植期间就要加强对番茄、辣椒种子的管理控制。入境种子需符合以下3种情况,并在植物检疫证书上予以注明:种子输出国家或地区没有该有害生物发生;种子输出国家或地区部分地区虽然发生植物疫情,但按照第4号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建立非疫区的要求》建立了该有害生物的非疫区,且出口的种子产自非疫区;输出国家或地区发生植物疫情,并且也没有按要求建立非疫区,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在种植期间实施田间监测,确认在种植期间没有疫情发生,并在出口前对该批种子抽样,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或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检测,确认不带番茄褐色皱果病毒[1]。
2.3 欧盟检疫措施
欧盟委员会对该有害生物高度重视,其下属的卫生与食品安全总司分别于2020年、2021年、2023年下达了“EU第2020/1191”“EU第2021/74”和“EU第2023/1032”共3个欧盟指令,发布并2次修订了防止疫情传入并扩散的检疫措施,主要涉及进口要求和检疫措施,将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列入欧洲和地中海国家植物保护组织A2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进行严格管控,要求对从欧盟成员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入境的番茄和辣椒种子,应由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正式监督下的专业机构对种子进行取样,并检测是否携带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BRFV)。取样按照《货物抽样方法》(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31号)执行,≤1000粒种子取样量为28粒种子、1001~3000粒种子取样量为58粒种子、3001~30000粒种子取样量为284粒种子、>30000粒种子取样量为1000粒种子,针对种子样品,欧盟认可的检测方法只有实时荧光RT-PCR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常规RT-PCR不允许用于种子中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的检测。同时,要求在植物检疫证书上附加声明:种子的母本植株是在根据适当时间进行的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官方检查确认已知未发生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的生产基地生产,种子或母本植株按照(EU)2023/1032要求,进行官方取样和检测,不携带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并注明母本植株生产基地、注册号。对于源自第三国的对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具有抗性的番茄种子、辣椒种子,在植物检疫证书中要进行声明。
2.4 美国检疫措施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于2019年发布了控制番茄和辣椒2种植物进口措施的联邦法令,认为番茄和辣椒是ToBRFV的2种主要寄主,以上2种作物的种子是番茄褐色皱果病毒传入的高风险途径,鉴于种子生产的全球性和种子的跨国运输,其分布范围可能比报道的还要大,有必要采取措施限制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的主要寄主植物番茄和辣椒的种子进口。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要求,输往美国的种子不能带有该有害生物,要求种植输往美国的番茄、辣椒种子的地区不能发生疫情,对于输往美国的种子,要求在植物检疫证书上附加声明:该批番茄种子和/或辣椒种子的具体产地,该地区经过国家植物保护机构认定没有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或该批番茄和/或辣椒种子的代表性样品经过官方检测,不携带番茄褐色皱果病毒[10]。
2.5 日本检疫措施
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对《植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附表2-2第36项规定的现行措施进行修改,对于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辣椒和番茄种子,包括一般贸易、寄递和个人携带渠道,都要进行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检测,并将结果体现到植物检疫证书中。检测方法:在收获期,随机从番茄或辣椒植株中抽取样本,重点为有疑似症状的植株,通过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进行检测,证明不带有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在出口前,采用国际种子联盟协议建议的方法,采取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检测,证明不带有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取样数量:根据国际种子检测协会(ISTA)的要求,随机从批次中抽取样品,种子粒数≥46000粒时,取样4600粒进行病毒检测,种子数量<46000粒,抽采10%的种子进行检测。经检测证明不带有番茄褐色皱果病毒,输出国国家植物保护组织需要在植物检疫证书上附加声明:该批种子符合《植物保护法实施条例》(MAFF第73/1950号法令)附表2-2第36项(亲本植物适用的检测方法)或(种子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11]。
2.6 韩国检疫措施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MAFRA)对进出境种子携带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进行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增补修订了检疫措施。对来自中国、土耳其、法国、德国、荷兰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辣椒属和番茄种子,要求进行RT-PCR检测,具体要求为种子出口前进行检测。检测样品量为4600粒以上,子样品不得少于400粒。对于总量在46000粒以下的小批量种子,抽检的样品应不得低于总量的10%。同时在植物检疫证书上附加声明:出口前通过PCR检测证明该种子未感染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后期又在重点关注国家名单中增加阿根廷、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12]。
2.7 其他主要种子贸易国家检疫措施
澳大利亚要求每批次入境的番茄和辣椒种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种子是否携带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相关情况需要植物检疫证书上予以明确,以降低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有可能造成的生物安全风险。新西兰要求进境番茄和辣椒种子都要自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的非疫区或非疫产地,或最少抽取3000粒样品采用官方认可的方法进行检测,不得检出发现该病毒。土耳其对德国、墨西哥、约旦、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输土耳其的番茄与辣椒种子提出了明确的检疫措施,要求不得携带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相关种子必须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番茄褐色皱果病毒不得检出,植物检疫证书中必须注明以上情况,方可入境。俄罗斯对所有入境番茄和辣椒的果实和种子进行植物病毒检测,重点为番茄褐色皱果病毒。阿根廷鉴于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BRFV)极有可能随种子国际贸易传入,将该病毒列入监管有害生物名录,并将该病毒的发生国家列为重点关注国家,提出具体的植物检疫要求,要求进境番茄和辣椒种子不得带有番茄褐色皱果病毒[13]。
3 对策建议
我国是番茄、辣椒等农作物种子制种大国,也是番茄和辣椒的主要生产国,每年番茄、辣椒种子进出口量极大,作物播种面积广泛,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鉴于机械传播是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14],因此,建议防控病毒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检疫与田间管理,加强进出境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并配合脱毒技术研究。
3.1 加强田间管理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可通过汁液摩擦、移栽、修剪、喷药等农事操作传播,加强田间管理举措尤为重要。确保使用的种子无毒,进行定期土壤消毒,发现受感染或疑似感染植株时,建议及时清除。在农事操作前应洗手并消毒,佩戴一次性手套,操作过程中定时对人员和工具进行消毒。污染的设备可用家用漂白剂(0.5%次氯酸钠)、2%的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10%磷酸三钠或者20%脱脂奶粉进行消毒[14]。
3.2 加强进出境检疫
对进境种子及其证书进行严格检疫和审核,检出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或发现证书不符合要求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做退运或销毁处理[1]。
3.3 加强疫情和信息监测
加强外繁制种等种子基地的疫情监测,发现问题,及早根除。通过国外官方植物保护组织网站、学术期刊等渠道,搜集国外番茄褐色皱纹果病发生信息和检疫政策变化,
3.4 加强脱毒处理技术的研究
脱毒技术的研究,有助于防止番茄褐色皱果病毒随进出口种子传入、传出,促进我国种子的出口和优质种质资源的引入,保护我国生态安全。相关国外研究发现,使用磷酸三钠和盐酸处理带毒种子,能够有效杀灭其携带的病毒,经过特定浓度和时长的处理后,经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有效率达100%,且有助于种子的萌发[15]。目前,国内尚无番茄褐色皱果病毒脱毒处理技术的研究,有必要进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