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加强数字农业建设
——以数字化赋能蔬菜产业升级
2024-05-18刘文国郝婷婷张晓燕黄向丽王月萍
刘文国 郝婷婷 张晓燕 黄向丽 王月萍
近年来,寿光市按照“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快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的智慧化提升,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变,力争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蹚出一条新路子。
1 基本情况
1.1 以“数字+”撬动蔬菜设施升级
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40 多家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成投用了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一批智慧化园区,蔬菜大棚、蔬菜园区变身成为“绿色车间”“绿色工厂”。
1.2 以“数字+”抢占蔬菜科技前沿
引进了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试验站、农业农村部蔬菜种子检验寿光分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借助物联网手段推动分子育种筛选、智能精量播种、种子自动分拣,目前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达到205 个[1]。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国产蔬菜种子占有率达70%及以上,成为国家级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2]。
1.3 以“数字+”保障全链条蔬菜安全
着眼从田园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开发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利用国土测绘高清3D 地图,对蔬菜大棚、合作社和农资门店进行GIS 位置定位,将每个蔬菜大棚、每个批发市场、每家农资门店全部纳入监管,实现对农资交易信息的自动采集,构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监管服务体系。
1.4 以“数字+”畅通农业新循环
投用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村淘宝县级运营服务中心,探索实施“定制农业”“基地直供”等特色电商营销模式,5 000 多种蔬菜、种苗实现了网上销售,成为唯一入选商务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的县级市。2021 年,寿光市荣登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3]。
1.5 以“数字+”探索金融惠农新模式
依托农商行与中国银联研发产销服务平台,吸纳1 365 家蔬菜合作社、6.86 万户大棚种植户接入平台,交易次数38.28 万笔、交易金额74.84 亿元,为4.2 万个经营主体及农户授信72.4 亿元,发放贷款21.08 亿元,农户的“无感授信”覆盖面达到了82%。与建行山东分行合作开发寿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累计采集交易数据60 万笔,为种植户发放纯信用贷款6 526 万元,真正变信用数据为融资资本。
1.6 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依托寿光智慧农业装备交易中心,成功举办2023 山东(寿光)智慧农业装备博览会[4],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智慧农业装备、品牌农机,以重点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为核心,大力推广智能温控、物联网装备等智慧农机,带动全市80%的蔬菜大棚安装智能化装备;在数字粮田、数字菜园、数字种业、数字监管、数字营销、数字治理等方面打造了14 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已完成投资3 885.88 万元,整体进度达到65%。
荷兰模式高端蔬菜种植厅
2 存在问题
2.1 缺乏高技术水平的设施农业智能装备
设施农业专用传感器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精准化程度、稳定性、耐用性较差的问题。如在设施蔬菜大棚生产中,受大棚内高温、高湿等因素的影响,传感器一般使用3~6 个月后就会出现数据偏差。同时,农业物联网设备专业性较强、种类较多,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而设备安装公司的质保期有限,导致设备使用成本大大提高,从而影响了农户的使用热情,也限制了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发展。
2.2 设施农业智能装备普及程度不高
目前,机械、智能化设备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温室环境监控、施肥灌溉、部分机械设施的控制等方面。在以茄果类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领域,由于从种植到采收需大量人工操作和精细化管理,如种植管理过程的整枝、点花、去叶、摘果等环节,占用劳动力较多,还没有很好的智能化设备解决方案。同时,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在农业领域属于新生事物,农户在接受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疑虑。当前物联网设备价格较高,在应用中单个温室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如在1 个100 m 长的大棚内安装水肥一体机、放风机、视频监控、喷淋设施、环境参数传感器等全套智能设施,需要5 万~7 万元,农户难以承担。
3 对策及建议
3.1 以项目为依托推动设施农业智能装备更新迭代
蔬菜立体栽培
加快推进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建设,支持实施主体同中国农机院等部门合作,开发完成智能巡检机器人、日光温室环境数字化控制系统、物联网生产管理平台等新型数字化系统,完成蔬菜品种选育信息管理系统、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等开发和数据采集,创新应用“区块链+蔬菜”全流程模块;打造寿光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现有涉农数字平台,加快新一代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改造升级,对运行规范的1 350 家农资门店和580 个示范蔬菜大棚,实现视频监控设备全部安装对接,农事行为AI 智能识别库基本建立,实现生产环境数据自动采集与农事行为识别数据采集,实现一网统管、扁平治理,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种植管理销售全程数字化技术装备更新迭代。
3.2 以政策为引导推动设施农业智能装备普及工作
按照“双百双千”工程和《寿光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5]要求,争取在数字粮田、数字菜园、数字种业、数字营销、数字监管和数字治理等农业产业领域,打造14 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在农业各领域逐步普及应用;结合寿光市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提升行动,先对15 家样板社和10 家示范家庭农场进行数字化提升,推广自助过磅系统、财务数字化管理系统,在示范棚内安装可视化监管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温控等装备,建立种植数据模块,打造数字农业发展新高地;在种业研发上,依托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高端蔬菜分子育种公共实验室,配备SNP 分型检测仪等顶尖实验设备,建立分子育种电子信息数据库,加快品种选育进程,力争新增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10 个以上;同时,依托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开发完善“数字地展系统”,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国内外参展企业品牌信息、地展种植品种信息,打造“永不落幕”的种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