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文学家冯子振诗文补辑考论

2024-05-18张相逢

张相逢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冯子振(1257 年-?)号海粟,又号怪怪道人,攸州(一说湘乡)人,至元二十四年(1287 年)夏应征北上,在朝二十余年,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离朝后流寓江南,卒年不详。冯子振以“博学英词”著名于时,他足迹遍天下,交游广泛,文章满世,在辞赋、诗文、散曲等各体文学创作方面皆取得了显著成就; 翰墨虽其余事,但为世所重,流芳海内外。茶陵谭景星称其:“凡诗书六艺之关键,子史百家之异同,世所未有之书,人所未见之典,离万卷合一理,目击心会,萃然而生知,瞭然而无余……其大而为文章,勒之金石,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小而为声律,毫芒流落,虽妇人女子,亦得永歌咏叹。”[1]185这样一位在当时声名极盛的作家,既无完整的碑传资料存世,亦无完备的诗文别集流传至今(传世者仅有与释明本唱和的《梅花百咏》,已收入《四库全书》),但其遗作散见于各类文献者尚多。

有关冯子振的诗文,清顾嗣立《元诗选》三集丙集《海粟集》、贺德宗《攸舆诗钞·海粟诗钞》、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三四,前后相承,皆作出重要的辑录成绩; 王毅《海粟集辑存》(岳麓书社,2009 年)①此书于1990 年由岳麓书社出版,2009 年经编者增补后再版,收入《湖湘文库》。据此增补再版本。以及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 20 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年)、杨镰主编《全元诗》第 18 册(中华书局,2013 年)在辑录方面亦各有优胜,可相互补充。本文将在考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对笔者新见的冯子振诗文加以辑录、考证。

1 冯子振遗文补辑考论

冯子振的文章,《海粟集辑存》收录15 篇,《全元文》收录13 篇,除去重合的6 篇,二书共收录22 篇(《与张伯雨书》一题2 首,计为2 篇)。 《海粟集辑存》收录的《本草元命苞序》系转录于孙楷第先生《元曲家考略稿摘抄》的节文,可据《爱日精庐藏书续志》卷三补足[2]790-791; 《全元文》收录的《光武庙记》实非冯子振文章,详参下文的考辨。补遗方面,刘洪强《〈全元文〉补目160 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9 年第3 期)增补《天目明本禅师杂录跋》 《古林和尚语录序》 2 篇②按此“天目明本禅师杂录跋”之题,乃补辑者代拟,然据《天目明本禅师杂录》收录的释清茂、释希陵诸人序跋,知实当拟题《一花五叶集序》或《一花五叶集跋》。,陈开林《〈皕宋楼藏书志〉的辑佚价值》(《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 年第1 期)增补《伤寒纪玄妙用集序》 1 篇,《全元文》补编工作组又新辑《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 《碧岩录后序》 《素斋小集序》 3 篇。以上共辑录冯子振文28 篇。

1.1 《全元文》所收《光武庙记》非冯子振文

《全元文》第20 册收录冯子振《光武庙记》,辑自清光绪十年刊本《畿辅通志》卷一七六。按此文最早见于《康熙唐山县志》卷四上《艺文志上》,作者题元冯子振(翰林学士)撰。全文仅189 字,文后附有孙缵(《康熙唐山县志》的纂修者之一,时任唐山知县)的评论:

文叔以沉几先物之资,受书于庐江许子威,略通大义,故其仗节河朔,蠲苛政,询疾苦,收揽英雄,务悦民心,至芜蒌之豆粥,滹沱之麦饭,间关累卵,光复旧物,良有以也……故老构祠,其来尚矣。张炳文宗义奉祀尤谨,威灵肸蠁,吉梦兆孚,岁云有秋,乃发己资,命工伐石,以纪神庥,用垂永久。因作侑神乐章,俾岁时歌以迎送神云。词曰:……

孙缵曰: 吾读冯子振《光武庙碑记》,慷慨悲烈,庄诵之下,觉帝子须眉栩栩欲动逼真,剑气横空,克复大物色相,光泰冈得此不朽矣[3]353-354。

其后光绪七年刻本《唐山县志》卷十一《艺文上》收录,文字同上。

此《光武庙记》原碑尚存,现藏河北隆尧碑刻馆,戴建兵主编《隆尧碑志辑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年)、张明等主编《河北隆尧石刻》(科学出版社,2018 年)皆有著录(附图版、释文)。 《隆尧碑志辑要》所作题解称:

元至正十六年(1356 年)三月立。冯子振撰文。原在隆尧县北楼乡南汪店刘秀庙前……1986 年经修复入藏入碑刻馆,排位19。通高235 cm,宽74 cm,厚23 cm……碑阳额长方形削角,行书大字2 行6 字。碑阳(图33)为行书,10 行,满行24 字。碑阴楷书,刻附近村施主50 余人[4]103。

此碑碑阳额题“光武灵应之碑”六大字,其下为行书碑文,共10 行,第1 行是“里人张炳文立”,第2 行至第9 行是正文,第10 行是“至正十六年岁次丙申三月初吉抑斋述 石工薄从善”; 碑阴是“唐山县东南隅仁义乡南王店众宾愿助立”的一份施主名单。据此,《光武庙记》当作于至正十六年三月(1356 年),作者是“抑斋”,虽然名字失考,但定非冯子振,全碑也无任何与冯子振相关的文字。前引题解称“冯子振撰文”,应是受到《康熙唐山县志》《光绪唐山县志》等方志文献的误导。

《康熙唐山县志》为何出现这种错误?征诸文献,唐山县原有光武庙和关王庙。考《嘉靖顺德志》卷十一《秩祀志·祠庙》于唐山县著录“关王庙”,小字注“在县东南。元冯子振记”; 又“光武庙”,小字注“县北二十里”[5]。嘉靖庚寅寓居唐山的凌云作《唐山赋》,中云“左祀云长,义气堂堂。海粟奇文,托石琳琅”[3]428。明人王凤竹《重修关王庙碑记》亦云:“……唐之关东旧有王祠,不知创自何时,仅见于元冯海粟一记,至嘉靖乙未尝一修之。”[3]375-376《康熙唐山县志》卷三《人物志·流寓列传》载:“冯子振,东海人,号海粟道人。至正间馆于邑人为质夫家,与韩安世友善,所撰《关王庙记》,其文丽藻,脍炙人口。事见碑阴。”[3]300《光绪唐山县志》卷末《碑碣》于元代著录“关王庙碑 在城东南隅关帝庙内”,小字注:“右碑系正书,冯子振撰文,韩世安书丹。”[6]370据此,唐山县关王庙的冯子振记文,可确定即《康熙唐山县志》卷四上《艺文志上》和《光绪唐山县志》卷十一《碑记》收录的《关王庙碑》; 碑文书丹者则是唐山人韩安世(或作韩世安)。

目前所见最早记载唐山县光武庙有冯子振记的文献,是清康熙初年孙缵等纂修的《唐山县志》。但《光武庙记》非冯子振所作,而且此记仅189 字,庄诵之下,完全没有孙缵所评“慷慨悲烈”“剑气横空”的感受。相反,《关王庙碑》则文势矫健,梗概多气,其文略云:

大丈夫忠愤不酬于尺寸,而庙食滂沛于九州;功名不留于须臾,而义烈感慨于千古……人间世梗梗橛橛之夫,后云长千数百载,所以愿为之执鞭,不慕王之勇敌万人,不慕王之雄视百代,不慕王之能块土裂三分之汉鼎,不慕王之能赤手擎一面之荆州,其拳拳向云长之心,特以其当贼操九州之地已有其七之时,技穷力殚,独不忍背弃流离颠沛之玄德尔……英魄凛凛,虽死犹生[3]354-357。

此与《光武庙记》相比,高下立见,孙缵称“其文丽藻,脍炙人口”符合实情。但如上所述,孙缵对《光武庙记》作者的认定和文章的评论不足为凭,笔者推测孙缵的评论本是针对《关王庙碑》而发,可能在县志纂修、刊刻的某个环节上出现了差错,造成现在所看到的面貌。

此外,冯子振是否曾为唐山关王庙撰写过碑文,也大可怀疑。上述唐山县志中的《关王庙碑》,实际上就是冯子振的《汉关寿亭侯祠碑》。 《嘉靖惟扬志》卷三八《杂志·三绝碑记》载:“冯子振在扬州,尝作《汉关寿亭侯祠碑》,起语欲壮健,久未下笔。苏昌龄时年二十余,代起云:‘大丈夫忠愤不留于尺寸,而庙食磅礴于九州; 功名不留于须臾,而义烈感慨于千古。’ 冯大喜,遂用之。赵文敏书,时号三绝碑,在今庙壁间。”[7]据缪荃孙《江苏金石记》,“三绝碑”由淮东宣慰司刻立于天历二年(1329 年)中秋,额题“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碑”③按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 年)九月加封汉将军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祠其庙。淮东道宣慰司应该是在这种背景下将冯子振撰、赵孟頫书的《汉关寿亭侯祠碑》刻石立碑的。[8]707-708。此碑摹拓颇多,常见于文献记载。扬州《汉关寿亭侯祠碑》与唐山《关王庙碑》之不同在文末一段,前者文末云:“广陵之城隍西庑旧构祠,严祀云长甚谨,予是以掇拾王之平生衷素如是,遂并书之。” 后者文末云:“唐山之关东旧构祠,严事云长甚虔,故掇拾王之平生衷素如是。” 就现有文献判断,冯子振并未为唐山关王庙撰记,但在元文宗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祠其庙的背景下,闻名遐迩的扬州“三绝碑记”遂被稍作改动后移用于唐山关王庙,由邑人韩安世书丹刻碑,时间可能在至正年间。前引《康熙唐山县志》所载冯子振“至正间馆于邑人为质夫家,与韩安世友善”之根据或在于此。

1.2 新见冯子振佚文辑考

本文在前人辑录的基础上,从《扬州琼华集》《宗门统要续集》 《历朝翰墨选注》以及各类书画文献中,辑补冯子振佚赋1 篇,佚文9 篇。

1.2.1 《广陵后土祠无双花赋》(或称《琼华赋》)

此赋最早收录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 年)杨端所辑《扬州琼华集》,题《琼华赋》,赋文并跋共2 792 字(不计标点),为元赋中的长篇(文长不录)。赋后冯子振所作长跋,交代了有关此赋的创作情况:

至元甲午,仆再觐燕都,假道广陵,首访后土祠无双花树,客为言:“此非琼花,谢公埭所移之聚八仙也。”时方凛冬,树非花候,祠宇亦萧然四壁,地亦草莽萋然,私以异之。又十七年,至大庚戌春三月过之,则蕃釐改栋,花亦盛开,游者杂沓,予隔日辄一造。是秋七月,值武林士人杨姓者,谓“琼树又花”。空后连数年数造广陵,花亦数不复良觌。

今年春正月,庐陵士子陈养无忽袖出所作《琼花赋》示予,予叹曰:“君之赋美则美矣,然非赋无双花也。琼花独有于扬州,天下之花莫之与并,惟长安唐昌观玉蕊花差近之,复不可得见。”乃援笔为《广陵后土祠无双花赋》如是……至治三年癸亥春三月望,海粟老人冯子振识[9]440-441。

据此,冯子振之赋当题《广陵后土祠无双花赋》。庐陵人陈浩(字养无)所作为《琼花赋》,与冯赋前后收录于《扬州琼华集》。

其后嘉靖乙未(1535 年)江都人曹璿辑《琼花集》五卷,卷首“琼花集目录”于卷四“赋”下以双行小字注云:“旧有冯海粟赋,其词语太俳,恐非冯撰。海粟集久不传,真赝莫辩,未敢辄入。”[10]506曹璿虽然足够谨慎,但“词语太俳”的特点在冯子振《居庸赋》 《十八公赋》等作品中也相当明显,并不能作为判断“恐非冯撰”的根据。而且,前引赋跋对作赋的原委交代得非常细致、清楚,所涉及的冯子振“至元甲午,仆再觐燕都”之经历也与《十八公赋》所述相合。 《扬州琼华集》所收明代诸人题咏琼花,黄润玉诗云:“挥毫欲继无双赋,倚马惭无七步才。”[9]448高昭诗:“海粟知其详,曾为作长赋。”[9]449杨茂诗:“清香三嗅徒嗟悼,追赋惭无海粟才。”[9]450皆可证明冯子振曾作琼花赋。清道光年间贵正辰纂辑《琼花题咏全集》卷二也收录了冯子振的《琼华赋》,但将冯跋末的落款题作“至正三年癸亥春三月望,海粟老人冯子振识”[11]545,实误。

1.2.2 《续集宗门统要序》

南宋建溪僧人宗永将自释迦文佛至南岳下十一世和青原下十世的佛祖机缘及相关拈语,汇集成《宗门统要》十卷④此书国内已无传本,惟日本京都东福寺和东洋文库各藏有宋刊本。参见严绍璗《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璗海外访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第463-464 页。另外日本学者椎名宏雄《宋元版禅籍研究(五)——宗门统要集·宗门统要续集》(《印度学佛教学研究》30 卷2 号,1982 年3 月)亦有相关考察,可参阅。。 至元代,建康保宁禅寺住持清茂(字古林)在其基础上又续添二卷,增补了南岳下十二世至十八世、青原下十一世至十四世的佛祖机缘及相关拈语,目之曰《续集宗门统要》。现存元刻本《续集宗门统要》十二卷,前十卷即宗永所集,后二卷即清茂所续集; 清茂续集之书后经详细分卷,在明初入藏⑤上海图书馆藏元刻本一部十二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有一部十册,椎名宏雄考察后认为是元刻本,并梳理了此书的版本源流和入藏情况,见《宋元版禅籍研究(五)——宗门统要集·宗门统要续集》,《印度学佛教学研究》30 卷2号,1982 年3 月,第312-313 页。。 现有初刻南藏本、永乐南藏本、永乐北藏本、径山藏本、频迦藏本,前三者皆二十卷,后二者皆二十二卷,书名则皆题为《宗门统要续集》。

元刻本《续集宗门统要》卷首有释希陵《续集宗门统要序》、耿延禧《莆田重开宗门统要序》、姚孳《宗门统要集序》,卷十后有宗永《宗门统要集记》,卷末有补写的清茂跋,并无冯子振《续集宗门统要序》。按冯序仅见于永乐北藏本等《大藏经》中的《宗门统要续集》卷首,其文略云:

建溪沙门永……既次第其人,复次第其语,号其书曰《宗门统要》……乃有古林茂和尚,价重岩泉,名喧宇宙,亲逢昭代垂亿万祀之昌辰,径补禅宗余二百年之罅谱……南岳下十二世接逮十八世,总二百八十六人,见录机缘二百一十二则; 青原下十一世接逮十四世,总一百二十人,见录机缘四十七则,为《宗门统要续集》,示衲子坦途,开人天正眼……海粟居士早惭凿脱,晚悟参寻,冯长老斜日梦回,记久别光明之洞; 永嘉师一宿惊觉,尚相忘证道之歌。稽首宗乘,书心序引[12]465-467。

据清茂跋,《续集宗门统要》成书于泰定元年(1324 年)冬,次年由湖州道场禅寺比丘怀瑛施财刊板[13]卷末。此即《续集宗门统要》的元代初刻本。考冯子振于泰定二年(1325 年)冬十月前往茅山途中经过金陵,借宿于保宁寺,应清茂嘱托而作《保宁寺赋》⑥冯子振所作之赋,实为《凤凰台赋》,而非《保宁寺赋》。[14]93; 同年冬至日为清茂作《古林和尚语录序》[15]373; 又释明本《一花五叶集》,有泰定二年(1325 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茂后序、十二月二十七日清茂引首、泰定三年(1326 年)灯夕后六日冯子振序[16]484-485。是泰定二年(1325 年)年末到次年年初,冯子振在金陵与清茂多有交往。 《续集宗门统要序》可能是在书已刊版后,受清茂嘱托而作,故不见于元刊本。

1.2.3 《衍庆院记》

民国时期,罗振玉出版《赵文敏公虞文靖公法书》一卷,其中收录赵孟頫书碑二种、虞集书汉枚乘《七发》(后有张雨跋)。赵孟頫书碑二种即冯子振撰《衍庆院记》和范仲淹撰《唐狄梁公碑》。 《衍庆院记》云:

……天之□⑦□表示碑文中缺失文字,下同。,则婆留、行密所尝老拳毒手者也。其里父老相传之王墓,则牛羊丘垄,已无复樵儿牧竖啸歌踯躅之处,而况于智诈之相谲,干戈之相攘,□□伯气之相为生死!道眼拂拭,政是不直吾林下之失笑,彼亦何以异此?院之西二里,有湖彻吴松江之尾,识者以为庆源之有所在是,谂尔,则院之岁月久近,未可量也。虽然,吾于衍庆布沙之地窃有感焉。其稍北为葑门,则夫差、勾践所尝行成奔命者也。其西为皇……恶知千载之下所为佛屋者,特崔嵬撑拄其间,其不队不坏者,别自有在,则区区兴废成败之迹,亦何足悲乎?独院北院南耕田凿井之聚落熙熙壤壤,盖明时昭代之雨露渗漉久矣。然则山僧野裓朝梵夕呗,所以衍国家亿万斯年之庆,宜如何其报之王?院僧例甲乙,流水相绍续,今年师确志弥厉,其徒复精进不懈,所谓衍庆者,不愈衍愈□也耶?书以为记。

前集贤待制、承事郎冯子振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并篆题[17]1245-1253。

此记未见其他文献记载。赵孟頫所书仅存44 行(每行8 字),已佚失前半部分,中间亦有缺文。赵孟頫之篆题不详,所谓“衍庆院记”乃罗振玉所拟。

1.2.4 《与鲜于枢》

明屠隆编《历朝翰墨选注》卷三收录冯子振《谢送油酒》和《与鲜于枢》二书札,前者已见《全元文》,后者可为补遗。其文云:

韩子谓:“马在厩,惟伯乐去而不顾,然后知为驽马也。”丈固伯乐后身,仆果良马耶?驽马耶?惟冀早慰[18]426。

1.2.5 《跋唐怀素书藏真帖》⑧第五至第十篇跋,题目皆代拟。

明人詹景凤著《东图玄览》卷三著录“怀素书藏真帖卷”:

怀素《藏真帖》,国初冯子振跋云:“湘僧退笔如山,此退笔之一也,况有损斋题跋,真迹无疑。”按损斋为徽庙(按: 损斋为高宗赵构的号,非徽宗赵佶),跋今失之。后又有赵嵒跋。 《藏真帖》,细勘乃旧人临本[19]116。

按冯子振乃元人,非明人; 赵嵒当即赵岩。

1.2.6 《跋唐国诠书善见律卷》

唐人国诠楷书《善见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流传有绪之唐人写经。后幅有赵孟頫、冯子振、赵岩、董其昌等人题跋。其中冯子振跋云:

僧徒读律不守律,吾侪不读律却守律,然则律岂为我辈设哉!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20]第五卷(14)。

钤“海粟”印章。清王杰等编《秘殿珠林续编》卷二著录此卷,详细记载了本幅基本情况、后幅前人题跋、鉴藏宝玺、收传印记,可参阅。

1.2.7 《跋宋刘松年消暑图》

清陈焯著《湘管斋寓赏编》卷五著录“刘松年消暑图”,有冯子振、张适二跋。冯子振跋云:

读渊明诗“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令人心地清凉,有何暑可避?而松年乃绘为是图,得无失渊明之意耶?然其画善于位置,濠梁濮上,都在阿堵间,非胸次无町畦,得于随所寄而发,不可索其所至也?冯子振跋[21]310。

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卷三亦有著录,题“刘松年水亭清暑图卷”,未过录冯子振、张适跋,然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梁章钜跋,可参阅。

1.2.8 《跋宋人仿唐李邕奂上人帖》

故宫博物院所藏唐李邕《奂上人帖》卷,据刘九庵鉴定,乃南宋人旧仿或系南宋高宗赵构手摹,尾纸有冯子振、赵岩以及明人王穉登题跋。冯子振跋云:

李北海墨迹,自是一种神骏奇逸。此帖不三四行,而语气无一点俗,差类其为人,千载之下,可畏而仰也。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22]50。

钤“海粟”印章。

1.2.9 《跋赵孟頫兰竹石图》

赵孟頫《兰竹石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图后有邵亨贞、王逢、胡之谦、罗志仁、杨载、冯子振、苏大年、郑元祐等人题跋。冯子振跋云:

子固畹花,大概浓叶攒干,子昂尚是疏仙,然格力各自不凡,鼻端一嗅,良尉清事[20]第七卷(168)。

落款“冯子振”,钤“海粟”印章。清吴升《大观录》卷十六所著录“赵文敏墨兰竹石图卷”即此,可参阅。

1.2.10 《跋朱泽民画》

此跋见罗振玉辑《元八家法书》,其文云:

苏台春澹,忽作临风把酒之兴,已而河南张礼卿与其仲氏偕来,庐陵邓觉非、蜀人张与可亦至,朔斋云孙刘希孟、姑苏人朱泽民、莆阳蔡绎之、陈子明预焉。是日也,风日怡畅,四座极欢,泽民从而图之,以俟知者[23]5285-5288。

落款“海粟”,钤“怪怪道人”印章。另外,罗振玉辑《百爵斋藏历代名人法书》(有民国二十七年上虞罗氏影印本)卷上《元俞午翁冯海粟等十二家投赠朱泽民诗文》亦收录此书,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四(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 年)据以著录,题“冯子振朱泽民画跋”,可参阅。

按朱德润字泽民,平江人,与冯子振有交往,冯有《赠朱泽民序》,朱有《送冯海粟待制入京》五古2 首。 “朔斋云孙刘希孟”即刘世贤,吴兴人,以善琴名浙右,游松江,与曹知白友,至正癸巳卒,归葬湖州。冯子振有《赠刘世贤》七古1 首。其余人与冯子振交往不详。

2 新见冯子振佚诗辑考

冯子振的诗歌,《海粟集辑存》收录163 首,《全元诗》收录163 首,其中相同的154 首,二书实际共辑录172 首⑨按《海粟集辑存》独有的九首(《赞中峰净土百八偈》 《题熙陵幸小周后图》 《虹月楼诗四首》 《题郭主簿模摩诘本辋川图卷》 《题赵承旨白鼻图》 《题吕洞宾画图》)中,《赞中峰净土百八偈》辑自《武林梵志》卷八,但缺小序,正文亦不全,当据释明本《净土诗》(有国家图书馆藏明洪武二十四年刻本)补足。 《虹月楼诗四首》辑自上海博物馆藏冯子振手迹,全文另见于明代王理之集《昆山杂咏》(有明嘉靖二十年刻本)卷五“投赠”类,题作《赠朱君璧》。 《题郭主簿模摩诘本辋川图卷》一诗,《珊瑚网》卷二五、《书画题跋记》续卷一、《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一以及《石渠宝笈》卷一四皆著录为冯子振之作,《全元诗》据清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编入俞和名下,实误。除《题赵承旨白鼻马呙图》作者尚存争议、《题吕洞宾画图》疑非诗体外,余皆可补入《全元诗》。。 在二书基础上,本文增补冯子振诗歌14 首。

2.1 地方志中的冯子振佚诗

《万历重修常州府志》卷十六《词翰·诗》之“游览”类收录元冯海粟《游竹坞四首》,诗云:

刘侯将相家,携客晚相过。为言马迹山,诗屋竹千个。清心钮君子,万卷留四座。何言挺特姿,双柯堪捩柁。毗陵如此欢,令我春梦破。

虀庵几时来,小猎鹿茸草。传闻好事人,舟泊门已扫。笑谈倾家酿,邻瓮亦倾倒。清风浮玉天,何必问三泖。海鳌犹堪把,洞壑恣幽讨。

太湖光烂银,日上眩朝彩。幽人住此中,浩荡增磊瑰。亦有千橘林,柯叶霜不改。神仙留丹灶,五色精璀璀。我欲从之游,芝田为君采。

环湖皆是山,岸岸鸥鹭浴。烟岚浮湿翠,尽日看不足。结庐总忘机,开卷抽画轴。四时楼阑倚,人境非世俗。悠哉东湖春,此客面已熟[24]卷十六。

同书卷十七《词翰二·诗》“闲适”类收录冯海粟的《题夫椒钮处士隐居》 1 首,正是此《游竹坞四首》的第三首(个别文字有差异)。另外,清初翁澍编《具区志》卷十六《杂咏·诗》收录的冯海粟《题钮处士隐居》,亦即此“太湖光烂银” 1 首。 《海粟集辑存》和《全元诗》皆据《元诗选》三集《海粟集》收录《题钮处士隐居》,余3 首可据《万历重修常州府志》补遗。以上3 首为五言古诗。

2.2 书画文献中的冯子振佚诗

2.2.1 《题宋人葵花蛱蝶扇面》⑩以下诗歌题目皆代拟。

1970 年春至1971 年初,山东省文物工作者发掘了邹县境内的明鲁荒王朱檀的墓葬,墓中随葬器物有宋人画葵花蛱蝶扇面、元人钱选画白莲图,上皆有冯子振和赵岩二人题跋。冯子振题句云:

宋高宗德寿宫题葵花扇面,后二百年人间得之,以为珍玩,三叹物色,敬书二十八言。

绘墨清新德寿宫,戎葵生意畅西风。金晖留照倾心蠋,秋在黄裳正色中。海粟道人冯子振百拜。[25]

后钤“子振” “海粟” “怪怪道人”印章。按此扇面中有两方“皇姊图书”朱印,知为元皇姊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收藏。

2.2.2 《题钱选白莲图》

钱选字舜举,宋末元初吴兴人,工书善画,与赵孟頫等并称“八俊”。冯子振题诗并跋云:

水晶宫馆旧豪华,曾结芬陀利上花。记得匡庐分净社,东林无数吉祥葩。

佛氏以白莲为芬陀利花,庐山老远种之东林,遂为千载净社之肯綮。钱公已矣,不可多得,当宝之惜之[25]。

落款“海粟”,后钤“怪怪道人”印章。

2.2.3 《题宋谢元折枝碧桃图》

清谈迁《北游录·纪邮下》乙未年(1655 年)九月载:

丁酉,同朱义儒过吴医,吴于乱时以贱直购得大内书画古器若干……元人《碧桃图》,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其诗曰:“碧桃相见又东风,记得当年万片红。说似长陵溪上客,莫将痴事恼山翁。”⑪据现存《折枝碧桃图》中冯子振题诗,“长陵”当作“武陵”。[26]118-119

考《石渠宝笈》卷十六著录“宋谢元画折枝碧桃一卷”,列为次等,拖尾有冯子振、赵岩题句,与谈迁记载相合。此画上有元代“皇姊图书”“都省书画之印”二印,清初为梁清标所有,后入内府,民国时期为张学良定远斋中物,于1994 年4 月10 日在台北苏士比公司卖出[27]。 《定远斋藏书画》有图录。

2.2.4 《题王振鹏锦标图》

清初佚名所著《装馀偶记》卷五著录“元王振鹏锦标图”,有赵岩、陈棨和冯子振三人题诗。冯子振诗云:

生浪龙舟沸鼓旗,万人夹岸看山移。当年大业扬州恨,锦缆牙樯不是隋。

龙舟争锦标于报君不信之场,此画得之,如令大业行幸之君,能潇洒日月于千乘万骑之奔命,则一千八里之扬汴,犹之东西州也。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28]卷五。

清潘仕成撰集《海山仙馆藏真续刻》卷六收录《赵岩题夺标图七绝》 《陈棨题夺标图七律》 《冯子振题夺标图七绝并跋》三帖,亦可参阅。

2.2.5 失题(题画七言绝句)

《石渠宝笈》卷二一著录“元人法书一册”,列为上等,第四幅是行书题画七言绝句,“前则款云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下有‘海粟’一印; 后则款署赵岩,下有‘鲁瞻’一印”[29]8。冯、赵二人墨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故宫周刊》第148 期曾发表此“冯子振赵岩书”。冯子振题句云:

陆有居庐水有传,青山倒景逼沙边。细摹纤貌皆妍绝,彷彿江南在目前。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30]。

此与赵岩题句“一片晴帆欲拂天,林云江月净娟娟。辋川人去丹青在,暖逼欹湖柳浪烟”同在一幅,当是题于某画之后,惜画已佚。

以上5 首为七言绝句。

2.2.6 《题宋郭熙树色平远图》

北宋郭熙《树色平远图卷》,曾经王世贞、梁清标等人收藏,后入藏清内府,《石渠宝笈》卷十六著录,列为画卷次等,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卷尾纸上有元人冯子振、赵孟頫、虞集、柯九思、柳贯、颜尧焕、释祖铭题句,又有王世贞一跋。冯子振题句云:

烟层雾郁迷楼阁,沙屿欹欹俯寒莫。老髯韵度阅千年,润姿偃蹇金石坚。苹洲小艇争云宿,尚有沧江留水竹。郭郎平远今无多,画师珎重奈尔何[20]第九卷(152-153)!

落款“海粟”,钤“海粟”“怪怪道人”“子振”印章。

2.2.7 《题宋李龙眠理帛图》

明孙凤《孙氏书画钞·名画》著录“龙眠理帛图”,有冯子振、邓文原、刘致、夏若水题跋。冯子振题句云:

辘轳银瓶汲修绠,美人理帛深院冷。试拈刀尺称意裁,生怕郎嗔心未肯。银丝无色信手搓,夜长天寒还许呵。一声白雁枕前唤,明日怨无霜花多。唐宫捣练帘瘦月,风紧入弦堕瑶瑟。谁将此幅写倦情,寄与单衣欠绵客。

《理帛图》,李龙眠极细腻者,并州金剪刀,纤手捉摸之[31]38。

落款“海粟”。

另考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六八《画跋·李龙眠理帛图》载:“此图精工古雅之极,据冯海粟、倪云林定以为《理帛图》……海粟歌爽朗有奇致,结法踈野,正是真迹。云林与邓文肃皆负墨池声,孔炎其善宝之。”[32]428

2.2.8 《题温日观蒲桃图》

据《快雨堂题跋》卷七《温日观蒲桃长卷》,王文治(1730-1802 年)曾于友人汪谷试砚斋获观温日观所画蒲桃,并记其概:“画幅长四尺有奇,题跋共长二十五尺有奇。古藤败叶,逸韵横生,令人动心骇魄……日观自题首尾二处,凡四段,书法与杨少师《步虚词》无异。凡十二跋,皆元人笔。其徐顺生赋一首,体物工丽,如六朝人。冯子振七言古诗,纵横诡异,在韩苏体格之外,书法似李北海,诸跋皆佳,此其尤也。明人无一跋,岂明代名家未之见耶?”[33]221-222王氏记识之后附录冯子振、陈宏两篇题句。冯子振题句云:

雪渊昨夜玄珠脱,象罔多年求不得。有人捉摸到西湖,离了昆仑依旧黑。千枝万叶根器匀,老蔓牵率波涛春。寄生穿漏风雨蠹,唤醒睡魄连通津。秋槎客浪行牛斗,天马相携无是叟。乳流膏注酿燉煌,点滴腴芳紫囊剖。神仙磊落浇玉肠,重楼十二冰雪凉。蓬莱便翮凤麟阁,缕脉线络低还昂。少年文字曾子固,伯仲中间聊肇布。钱唐云湿画舫迷,邂逅乡僧拈纸素。吹嘘送上萧台颠,少华奴隶金经鲜。故人并寄水晶院,白日杲杲南星悬。功名半幅依然好,记取神闲师一扫。芬陀利果蕊宫来,大地明玑倾栲栳。江湖韵神争淋浪,亦复鸳鹭观翱翔。此诗此画难复得,珍重回施栽明光。

曾心传出温师醉墨,今不可得,留韵语卷尾。冯子振稽首[33]222-223。

按曾遇字心传,华亭人,至元二十七年(1290 年)被选入京,书泥金字藏经,讫事南还,后以荐授湖州路安吉县丞致仕。 《石渠宝笈》卷三二著录“宋僧温日观画葡萄一卷”,卷中无冯子振和陈宏题句,当别是一本; 据卷中所载“曾遇自叙”,曾遇北上前,温日观引墨写葡萄二纸,一寄赵孟頫,一赠曾遇,曾遇所得经翰林、集贤诸老题品,裒集成巨轴,“南还未及数载,不独温师化去,卷中名胜半归鬼伯之阡,抚卷感叹,系之以诗曰……大德改元,书于学古家塾”[29]826-827。冯子振称“此诗此画难复得”,又称“今不可得”,说明曾遇南还后题卷活动仍在继续,冯诗当作于温日观卒后,具体时间不可考。

2.2.9 《题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王振鹏字朋梅,永嘉人,元仁宗赐号“孤云处士”,是元代最享盛名的界画作者。此《伯牙鼓琴图卷》最初为皇姊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收藏,清初归著名收藏家梁清标所有,乾隆时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卷十六,被列为次等。现藏故宫博物院。拖尾有冯子振、赵岩、张原湜三人题句。冯子振题句云:

梧桐不肯栖凡禽,凤凰巍占浓柯阴。摩霄千年岁月深,匠石睥睨冥搜寻。一朝奇逢日照临,斫作虞舜熏风琴。胶之漆之春江浔,徽以瑟瑟冰人襟。玉联轸柱白雪琳,朱丝弦上太古心。伯牙妙手发妙音,长松激涧吹遥岑。流水荡潏山嵚崟,皓鹤起舞玄猨吟。万籁一寂喁于瘖,天清地宁神明歆。折杨汛扫埃廛衿,俗病窍窍膏肓针。此时钟期耳凝沉,为渠倾听怀愔愔。虚襟弗受纤尘侵,聋却千载岂但今。飞仙晓榻翡翠衾,寤寐想象疑辰参。微雨洒作九夏霖,隔箔厌倦秋霜砧。韶华莺燕姹上林,鹿鸣嚘嚘食野芩。画师摸索朋盍簪,度缣墨汁痕淋淋。二客对坐黄叶林,情恳意密园萧森。老悰追思马骎骎,价重百舶海外賝。便当瓦裂釜与鬵,旷世铸以双南金。

王振鹏临摹钟期听伯牙鼓琴图,其心手相应之状,与倾耳嘿听之态,皆有妙意,书韵语志之[34]396-401。

落款“海一粟”,钤“怪怪道人”印章。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绘画》(故宫出版社,2015 年)著录,可参阅。

2.2.10 《题王振鹏汉宫秋月图》

清方濬颐《梦园书画录》卷五著录“元王孤云汉宫秋月图立轴”,钤有“北燕张氏珍藏”元人印以及“东南之美”“朱卧庵收藏印”等明末朱之赤诸印,有冯子振题诗、翁方纲跋。冯子振题诗:

金梧宫柳不胜秋,镜里蟾光彻夜浮。银世界开金阙辟,五云深处隐重楼。如此团圞影亦清,举头欣看月华明。未央雅兴添多少,宴酌偏宜醉太平。为接天浆峻筑台,无边景物尽琼瑰。朱栏碧瓦都闳丽,疑是清虚府里来。望仙曾已立多时,鸟使西飞诞复奇。绮殿沉沉莲漏永,几何王母降瑶池。 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35]436-437。

翁方纲跋称:“王振鹏画界划精妙,格力超腾,雅近小李将军……此《汉宫秋月图》……令人睹承露之灵台,对蓬莱之宫阙,不禁神游于其中也。在元季曾经海粟老人奉长公主题咏其上,后为休宁朱氏所藏,今云谷农部于杨梅竹斜街以六百二十金购此,藏诸秘箧,可谓得所归,而风满楼中所藏纤细之画,知无逾于此矣。嘉庆甲子秋七月翁方纲。”[35]437-438云谷农部,即叶梦龙,著有《风满楼书画录》。

2.2.11 《题临阎立本水月观音像》

《孙氏书画钞·法书》著录“临阎立本水月观音像”冯子振题句:

绀琉璃色海踊出,珠缨络髻月现前。千江一影照不异,六通偏界空无边。悲观慈观悉清净,闻者见者皆明圆。随心赴感不思议,妙广虚白山房缘。

贞观宰相阎立本驰誉丹青,于梵释人天研极思致,遂超神品妙品之上。其作水月观音自在菩萨像,雅澹殊胜,纵能言者历劫赞叹有不能尽。今恒山李希微瘦瞻真本于达官贵人家,俾善工貌之,世间出世未之有也。谨稽首而为之题。楚人海粟冯子振[31]35。

按李允字希微,真定人,世家恒山之麓,邓文原为作《静修堂记》,袁桷为作《乐全斋记》。李允有恒麓山房,冯子振曾于其处观阅钱选《洪厓移居图》,并题七古1 首。以上6 首为七言古诗。

3 结 语

以上就笔者所见,增补冯子振赋1 篇、文9 篇、诗14 首。冯子振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题跋文字散落于书画之中,数量也十分可观。顾嗣立编《元诗选》三集时,已经注意搜辑“书画卷”中的海粟诗歌,但遗漏尚多,《海粟集辑存》和《全元诗》相继有增补,亦不全备。本文增补的冯子振诗文,也以书画卷和书画著录文献中的题跋文字居多。

作为元朝统一全国后较早“北上”的湖湘士人,冯子振前后在朝二十余年,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但却未有完整的传记资料流传下来,因此其籍贯问题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而生平事迹也大多不甚明了。目前研究者主要是根据冯子振存世诗文提供的线索勾勒其生平轨迹。如前所述,本文增补的这些诗文,也包括一些散见群籍而暂时未及搜集的存目诗文,对完善冯子振的生平、交游等相关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而且它们连同《海粟集辑存》和《全元文》 《全元诗》 《全元赋校注》乃至《全元散曲》 《全元词》中的作品,已一定程度上重构出冯子振创作的基本面貌。

冯子振现存诗文虽然有限,但其价值却是多方面的。其散曲《鹦鹉曲》、诗歌《梅花百咏》皆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定论,毋庸赘言。而其辞赋作品注重铺陈,长于体物,追求文采,又以鸿篇巨制震耀当时。如《居庸赋》对居庸关地区形胜、风土的铺陈,翔实而不乏生动,是元代众多题咏居庸关的诗歌所无法比拟的; 《十八公赋》对上京东北应昌路驿道旁一株古松“十八公”的描述,纵横开阖,气势磅礴,尤其是工笔刻画应昌地区风土人情,揭示出皇亲国戚和底层百姓“汰啬异逵,隘舒殊室”[36]137的贫富差距,更属难能可贵; 而本文从《扬州琼华集》中新辑的《广陵后土祠无双花赋》,则以作者从至元甲午(1294 年)到至治癸亥(1323 年)三十年中多次看花广陵的亲身体验,对扬州琼花作了传记式的赋体描述,是历代琼花题咏诗文中极有价值的一篇。可以说,冯子振以其显著的散曲、辞赋、诗文的创作实绩,一定程度上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在元代南北文风融合的过程中,冯子振是不应当被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对其存、佚作品以及唱和交游等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搜辑和深度整理,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