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5-18黄亮孙建勇
黄亮 孙建勇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是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该课程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兼容性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借鉴新文科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依据典型的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了授课内容和章节顺序,将技术教学与经管类专业特点紧密结合,重视新兴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并利用信息化工具增强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与经管类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新文科;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8-014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01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之后,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一种普遍的培养模式[1]。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在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包含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该课程以学生在经管类岗位上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复合型经管人才。但傳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多是将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管理专业的诸多知识进行简化和压缩,仅仅在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中单纯地加入了信息技术教学,远远谈不上“融合”,导致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许多专业在开设此门课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改革又无从下手,最后被迫停开。
新文科的目的在于推进传统文科(涵盖经管类专业)的升级和发展,是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而提出的新的教育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传统文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2]。近几年,国家对包括新文科在内的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新文科背景下,许多高校鼓励学科之间共享教学资源,也提供了许多制度上的支持,同时一些高校成功的新文科改革项目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有必要借此契机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度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 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通常是将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压缩、筛选而形成的,明显地带有来源专业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直接用于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3-5]。
一是课程内容过于宽泛,综合了多门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讲解难以做到细致。在该课程中,很多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缺少对应的基础课程支持,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考虑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学生基础,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整与优化。
二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杂乱,知识原本来自不同的课程,没有对综合应用的整体框架进行系统性阐述。很多课程将信息技术按计算机硬件、编程语言、数据库、网络开发等技术分类进行介绍,学生学习了技术本身,却不了解这些技术如何协作应用,如何形成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很多课程教授的技术也偏陈旧,对大数据时代出现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只是挤出些课时补充介绍,与它们在当前社会的突出地位并不匹配。
三是课程内容缺少面向文科主要就业岗位的支持,与经管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关联甚少。很多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后仍认为这些课程知识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东西,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不够重视。
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急需采取多种有效策略,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进行全面的改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层层推进式地解决问题。
2.1 授课内容与授课专业的典型就业岗位紧密结合
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而不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从这个角度出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安排,将通常放在最后部分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章节挪到课程的开始阶段,把相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等原本放在开头的章节往后移。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时,特别重视与具体专业的具体工作岗位相结合,选择与各专业主要就业行业相关的代表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介绍。例如为会计学专业介绍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为行政管理专业介绍典型的电子政务系统,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介绍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对于工商管理这种就业范围较广的专业,按其主要专业方向分别介绍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获得学习动力,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提供动力。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章节的授课中,要重视社会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应性改进。许多传统的教材仍关注于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发展初期,将重点放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全新建设上,主要关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实施等内容。而如今,国内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已普遍建成能够运行主干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的工作一方面是逐步细化已有系统的功能,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提升现有系统的能力,深度挖掘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业务工作的支持作用。因此,相应的教学重点也应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全新建设转移到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改进和升级上,尤其是应用新兴信息技术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带来了很多新的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很多又逐渐演变成法律问题。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网络谣言、垃圾信息等。这些都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领域密切相关,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章节中还需要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对相关问题有所了解,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例如介绍信息安全技术的同时,提醒学生重视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居安思危,时刻不忘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在设计、开发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时要站在中国立场维护信息安全,关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国家近期推出的法律法规。采用类似的思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对涉及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数字信息产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初步的介绍,对计算机犯罪进行明确的定义并介绍其危害与处罚手段。
2.2 围绕新兴信息技术综合讲解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章节因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缺少大量前置专业课程,学习起来格外困难。在这部分建议授课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關注经管类学生的就业特点,不再沿用传统的适合于理工科学生的考核标准,放弃讲解技术细节,将教学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应用范围上。因为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与技术人员顺利沟通、紧密合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技术研发型人才。进行这样的调整,才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有效地实现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转变后的教学思路,应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章节的教学重点放在近期出现的新兴信息技术上,舍得大幅度删减相对陈旧的技术教学,全力支持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新兴信息技术中首要关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通过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服务的能力,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型应用提供了基础。学习大数据相关技术还能使学生了解云开发、开源文化等新时代的软件开发模式,了解软件开发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便更好地与软件开发人员合作。此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这些技术为人工智能的开发起到了支撑作用,而人工智能已经在各行各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崭露头角,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也应重点关注。上述新兴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很广,因此在讲授时同样需要结合具体专业的典型就业岗位,在介绍通用理论和工具的同时,侧重一个应用方向,例如金融分析、医疗辅助、客户关系管理等。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上述新兴信息技术通常同时涉及计算、存储和通信等多个传统的技术领域,适合整体性地、综合性地学习,因此建议抛弃一些教材按处理器、存储器、网络等技术分类进行分节,改为按数据处理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网络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这些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分节。在各个阶段都强调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全面并且连续地描绘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见表1)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大数据时代,前面几个时代的技术视当前的使用情况适当简略介绍;同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同时代的特点,通过其功能从局部到全面、从简陋到精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支持作用,启发学生提出新技术的研发需求,成为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3 利用信息化工具辅助实践教学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偏重理论授课,实践教学内容偏少,已开展的一些实验项目也是仿照或简化理工类专业已有的实验项目,偏重于编程技术,不适合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其学生的知识基础,应针对经管类专业的特点重新设计新的实验项目。
一类实验项目可以立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借助较为成熟的教学软件平台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工作环境进行演练。例如开展“虚拟仿真综合实训”,通过教学软件全景仿真同一行业内的若干家生产制造公司。学生分组扮演这些公司中的总经理、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重要的管理角色,组队按照各自制定的经营方针去模拟经营企业,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完成采购、生产、销售、成本核算等工作,在经营过程中做出自己的决策,最终通过虚拟的经营业绩排名进行评价(见图1)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课程理论落地于实践,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作用,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一类实验项目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与开发,可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结组完成一个虚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学生小组可以自行调研一种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行业发展找到其现有功能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进行开发,最终完成一个能展示主要改进功能的原型系统。鼓励学生采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去解决当今社会热点关注的新问题(如图2所示)。考核时一方面考察改进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评价学生对相关行业是否了解,以及是否具有相关的经营策划能力;另一方面也考察改进系统中是否应用了新兴信息技术,评价学生对新兴信息技术的了解与应用能力。
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将信息技术与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既能加深学生对抽象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
3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遇到的困难与建议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改革强调跨学科的知识融合,需要同时具备计算机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但各高校传统上都是按照单一学科招聘教师,缺少这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这成为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因此,高校在招聘人才时除了考察应聘教师的最终学历所属学科是否符合应聘专业外,还需要招聘一些在科研上具有计算机和经济管理复合研究背景的教师,期待这些教师能够利用多学科研究背景实现多学科课程知识的深度融合,以科研促进新文科教学改革。对于现有师资,高校也要做好相应的改变与提高,针对性地加强教师的研修与培训。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允许跨专业、跨学院组建课程教研组,组内包含课程知识所涉及的多个学科的教师,以具体的某处课程知识融合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学习,集思广益,帮助教师获得多学科融合授课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还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的新措施,也需要高校及时调整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对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融合提供制度支持。例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面向经管学科下多个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很多高校都会选择多专业合班的方式授课。然而课程改革后的部分章节为不同专业介绍了一些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这部分教学内容又适合分班上课。如高校能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支持一门课程采用部分合班、部分分班的上课模式,则能够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又实现了差异化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例如,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教学中,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多数喜欢承担诸如系统方案设计、项目管理等运营方面的工作,如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跨课程地参与实践项目,承担系统开发、测试等技术工作,则能够更好地支持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也能锻炼运营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合作能力,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4 结论
在新文科背景下,为经管类专业开设合适的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新时代的经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四个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践,逐步调整了课程内容、章节结构和教学方法,初步解决了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几个突出问题,以期待更好地支持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与未来发展。上述课程改革措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质量评分逐年上升,学生的出勤率和考试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但其中有些改革举措实施时间尚短,其改革效果还有待于持续跟踪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刘华相.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2):30-32.
[2] 李凤亮.新文科:定义?定位?定向[J].教育科学文摘,2020(2):50.
[3] 王倩.“互联网+” 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3):226-227.
[4] 程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80-82.
[5] 汪东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7):195-197.
【通联编辑: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