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情绪上头时,如何自控不再吼?
2024-05-18喜平
喜平
想让“情绪脑”退下,就要把“理性脑”唤出来值班。思考一些简单的逻辑题或者计算题,难以控制的暴烈情绪就会慢慢消散
“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想写也写不好。”
在咨询室,赵女士跟我讲述了孩子被她吼傻的经过。事情是这样的——
因为一大早要出门,所以赵女士给孩子取来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衣服,嘱咐孩子尽快穿上,并把出门时间明确地告诉孩子,然后去客厅收拾东西。收拾完东西,赵女士去孩子的房间看他穿好没有。推门一看,孩子正耷拉着眼皮坐在地板上发呆,一只袜子穿在脚上,一只袜子拿在手里,其他衣服堆在腿下。
看还有些时间,赵女士压着火气催促孩子快穿衣服。正要离开,孩子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喷嚏一起出来的,还有鼻涕。孩子非但没有起身取纸巾擦鼻涕,反倒继续呆坐着,任由鼻涕越拉越长,最后滴到了腿上。
赵女士再也忍不住,吼叫起来:“穿衣服,快穿上衣服!”“拿纸巾擦鼻涕,擦干净!”“昨晚我就告诉你,今天一早我又告诉你要早点出门,衣服鞋袜都准备好了,你只要穿上就行,可你为什么不做,为什么?”
在赵女士连珠炮似的怒吼下,孩子从地板上起来了,但像入定一般傻站在那里。赵女士更愤怒了:“去啊,快去啊!”孩子很惊恐:“去哪儿?做啥啊?你一吼我,我感觉自己像木头一样都动不了了!”
咨询时,赵女士对我说:“那一刻,我死的心都有。一方面很烦躁,不吼不行,另一方面又很痛心,觉得孩子被自己吼傻了。”
把孩子“吼傻”,赵女士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前段时间,孩子的语文老师给赵女士打电话,反映孩子的作业书写不好。考虑到学习中“开小差”不是啥大事,赵女士随口应付了几句,并没在意。直到有一天孩子写作业,她在旁边看书,用余光扫到孩子写作业的动作幅度很大,颇有“挥毫泼墨”之势,还边写边笑。当她正眼看孩子想搞清楚怎么回事时,孩子马上缩小动作幅度,表情也严肃起来。
凭着当妈的直觉,赵女士感到有“敌情”,于是起身查看孩子的作业。孩子马上用左手捂住本子,局促起来。她敲敲孩子的左手,让孩子挪开,孩子不肯。她只得俯身扒开孩子的手——嘿!孩子的字写得上下翻飞,大的上下左右能占4格,小的像蚂蚁生了病,缩在犄角旮旯,不细看都看不见;字的间架结构像被风吹到半空中的塑料袋,完全没了形;字间距,有的勾肩搭背,有的老死不相往来。总之,这字写得相当有“特色”。
怪不得老师找我呢!赵女士马上理解了老师的苦心,在孩子的身边坐下,看着孩子写。开始她还有耐心,但看着看着就没耐心了,嗓门也大起来:“你能不能用点心?能不能把字写得一般大?你们老师可找我了,你的字有的大有的小,谁受得了啊?”赵女士越凶,孩子越紧张,字也越写越差,最后“胳臂不是胳臂,腿不是腿”,简直不能看。
事后,趙女士和孩子聊起这事,孩子说:“妈妈,你骂我的时候,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想写也写不好。”
“教育孩子,再怎么生气,也要控制脾气,千万别用吼叫唤醒孩子的‘情绪脑。否则,孩子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
赵女士困惑地问我:“难道吼几声,就把孩子吼傻了?”
别说,还真是的。
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大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杏仁核控制的“情绪脑”,主要负责生存,感受威胁、对抗等;一部分是前额叶控制的“理性脑”,主要负责推理、逻辑、计算等。家长吼孩子,本意是让孩子赶紧把该干的活干好、干完。不过,想高效率地完成当前任务,需要唤起由前额叶控制的“理性脑”。
当家长吼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理性脑”会下岗,随后上岗的是“情绪脑”。杏仁核集合了人类进化历程中经历的危险记忆,可以在危险状态下,不用思考就发出最适合生存的行动指示。家长一吼,它马上告诉孩子,这是语言攻击,身体攻击很可能随后到达。
赵女士抗议:“我就是吼两声,不会打孩子!”
杏仁核不这么想。
几万年前,人类居住在洞穴里,一听到外面野兽的吼叫,就担心随后遭到野兽袭击,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反射。虽说家长吼叫后不会打孩子,可孩子听到吼叫,他的“情绪脑”感到危险,会马上控制大脑,让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当紧张过度时,大脑就“断片儿”了,如孩子说的“一片空白”。这时,家长越吼叫,孩子越不知所措,越无法完成当前的任务。
我对赵女士说:“教育孩子,再怎么生气,也要控制脾气,千万别用吼叫唤醒孩子的‘情绪脑。否则,孩子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
“想让‘情绪脑退下,就要把‘理性脑唤出来值班。你只要思考一些简单的逻辑题或者计算题,难以控制的暴烈情绪就会慢慢消散。”
赵女士懊恼地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我一生气、一激动,就会情绪上头。您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不再吼孩子?”
我给赵女士讲了一个我带儿子豆豆赶走“情绪脑”、迎来“理性脑”的故事。
一天,豆豆和小伙伴闹矛盾,气得哭起来。无论我怎么安慰,他都无法平复情绪。忽然,我灵机一动,附在他耳边小声说:“我问你一个神秘的问题。”豆豆一愣,暂时停止了哭泣。我问:“2+3等于几?”豆豆看看我:“等于5,这你都不会?”
看他从只顾哭的“情绪脑”中抽离出来,我开始询问刚才的事情:“你俩一起玩玩具本来挺好的,你怎么哭了?”
豆豆说:“他要回家,还要把玩具带走,可我还想玩呢!”
“那玩具是你的吗?”
豆豆摇摇头。
“哦,是人家的玩具。那他不给你玩,不是应该的吗?”
“可我还想玩啊!”
“如果这是你的玩具,你要回家了,会把玩具留下来给别的小朋友玩吗?”
豆豆想了想,老老实实地说:“不会。”此时,他的情绪渐渐平复。
“对啊,那是人家的玩具,人家说了算。如果你想玩,下次就带一个玩具跟他交换,说不定他就愿意了。”
“好,那下次我带个玩具出来。”豆豆的“理性脑”完全恢复了工作。
讲完这个故事,我又给赵女士讲了一个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一位心理咨询师接到一个女孩自杀前打来的电话,心理咨询师没头没脑地问女孩:“你为什么选择今天自杀呢?”女孩不由自主地顺着提问开始思考自己选择今天自杀的原因,结果“理性脑”上线,情绪不再那么冲动。
“你看,就这么简单。”我对赵女士说,“想让‘情绪脑退下,就要把‘理性脑唤出来值班。你只要思考一些简单的逻辑题或者计算题,难以控制的暴烈情绪就会慢慢消散。这个办法对孩子、对家长都适用。”
赵女士有点惊讶:“这么简单?”
“是。它不仅简单,而且有效。”我嘱咐,“不过要注意,一定不要找太难的题,只要这题能让你不自觉地开始思考就行。多练习几次,习惯操作后,你对孩子就会有更理性的预期,同时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吼孩子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