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体智能活动的现存问题与对策
2024-05-18杨智耕高娟
杨智耕 高娟
导读:随着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日渐淡出人们视野,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民间传统游戏和幼儿活动的融合已有些许建议和指导,但两者的结合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师对民间传统游戏组织开展能力欠缺;对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智能活动口头支持行为回避;家长对幼儿园在体智能活动中开展民间传统游戏不支持等。本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教师、幼儿园和家长方面的建议策略,以促进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体智能活动的融合开展。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四个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要求,并进一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纳入课程和教育体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要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教工作者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幼儿园教学和游戏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体智能活动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一)民间传统游戏正逐渐远离幼儿的生活
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是由基层劳动人民在长久的生活中、工作中所创编,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于民间。民间传统游戏以幼儿为主体,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是浓厚趣味性与地方性的相结合的游戏活动。现有的民间传统游戏能够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究其原因是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游戏精神,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也是许多人童年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化社会高楼林立,形形色色的电子玩具、游戏充斥着幼儿的童年,现在难以见到成群结队的幼儿进行“纯粹”地玩耍,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渐行渐远。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被传承,而民间传统游戏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
(二)幼儿体智能与民间传统游戏的观念相似
体智能活动源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多种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存在等,其中身体动觉智能简称体智能,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某部位来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包括平衡、协调、敏捷、力量、速度等特殊的身体技巧、动作特性以及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在《3—4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干预研究》中通过实验提出“动作为主的身体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肌肉的动作能力”。说明在日常身体发育阶段,幼儿必须保证每日运三个小时的有效运动时间,才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需要。体智能课程的活动课程以动作运动为主要手段,采用运动健康与学习有机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骨骼发育和肌肉发展,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幼儿体智能概念的出现提醒众多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幼儿的童年需要陪伴和快乐,科学的幼儿教育应当涉及创造力、想象力、身体素质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顺此潮流,幼儿体智能教育飞速发展。幼儿体智能注重“体能”“智能“人能”三方面。民间传统游戏产生于社会生活与劳动中,多为体育类或益智类多人游戏,注重人的身体开发、智力开发、社会性发展三方面。二者理念相似,融合更为顺利。
二、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体智能活动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对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智能活动的认知和行为缺乏一致性。大部分教师认为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是重要的,但是实际在体智能活动中很少组织幼儿进行此类游戏,开展频率比预设要低很多。其次,教师对民间传统游戏组织开展能力欠缺。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成效与幼儿教师自身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在幼儿园多数教师更关注的是五大领域的活动,对民间传统游戏甚至体智能活动的开展重视程度不高。多数年轻教师对民间传统游戏的认知大多是“年幼时接触过、听说过,但长时间不曾再接触”,要求其设计、组织好民间传统游戏,并做好与幼儿园体智能活动的融合并非易事。
(二)家长方面
家长在幼儿和幼儿园之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顺利度。大部分家长在童年时期接触过、玩过民间传统游戏,深知大部分身体接触类游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体智能活动本就以户外活动为主,幼儿在此类游戏中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是他们的着重关注点,这也是家长们对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智能活动目前仍处于观望的原因。此外,部分年轻家长虽然口头表示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但行为上又表现得漠不关心,这种认知和行为上的不一致,也是束缚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智能活动中开展的问题之一。
(三)幼儿方面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起鼓励、支持、引导的作用。”研究者认为,无论进行何種研究,都首先应考虑幼儿感受。对幼儿而言,是否喜欢玩民间传统游戏,是否愿意玩民间传统游戏才是重点。前期活动组织不当或游戏的选择不符合幼儿的经验储备,都将导致幼儿对民间传统游戏的热情度不高。
(四)游戏与幼儿园体智能活动的适配程度
现有的民间传统游戏普遍成人化程度较高,规则繁琐且多样,需要的道具和条件过于苛刻,且随意性、地域性极强。多重条件制约下,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困难,这也是导致幼儿对民间传统游戏丧失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原因。对教师而言,游戏种类和规则多样繁琐,难以筛选;对幼儿而言,无法确保自身喜欢玩、愿意玩民间传统游戏;对幼儿园而言,无法确保将民间传统游戏有效融合进教育教学活动。诸多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取决于民间传统游戏能否适配该幼儿园体智能活动。
三、促进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体智能活动的策略
(一)社会层面
一是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风向标。基于此,政府大力支持传统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发,可以为游戏课程的利用指明方向。为了推动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的体智能活动融合,政府各部门的宏观调控必然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幼儿园开展民间传统游戏做好合理规划和大方向的路线指引。同时,需要予以一定财政支持。场地设施的建设、教师外出学习和传统民间游戏的收集等,都需要政府部门的经济支持。二是民间社会组织的支持。民间组织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民间传统游戏的传承方式大多以口口相传为主,资料和文献中收集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民间组织的支持大大增加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可收集、可参考的民间游戏数量,大量的资源储备成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展的重要保障。这需要社会民俗相关人士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
(二)幼儿园层面
幼儿游戏活动的展开需要幼儿园提供多方面的保障。一方面,园方必须有充足的传统民间游戏储备和丰富的环境创设。环境创设包含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前者包括适宜的游戏时间、场地、空间密度、材料投放等,后者包含游戏氛围、宽松心境、良好的同伴及师生关系等。另一方面,应增加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设立民间传统游戏教研组,定期开展校内教师交流会,及时发现和修改不足,借鉴和参考优秀的教学案例。在体智能游戏之外,幼儿園也可以积极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其他领域,提升教研频次和效率,防止教育活动和教研活动割裂。
同时,幼儿园要做好家园合作工作,将这类游戏作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桥梁,适时举办传统亲子游戏,如端午节的“端午运动会”“划旱龙舟”“竹竿舞”等。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得家长支持和赞成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层面
一是教师对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智能活动要做到知行合一。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将民间传统游戏与体智能活动融合是有必要的、重要的,但行动积极性比不上思想积极性。因此,提升幼儿教师行动力尤为重要,要将理念落实到实处,将民间传统游戏与体智能游戏的融合价值发挥到最大。首先,幼儿教师要清楚各种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需要做好何种准备工作,通过充足的准备工作使游戏的展开更为顺利和轻松。其次,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求来设计和开展游戏,知道幼儿想要玩什么、喜欢玩什么。针对幼儿出现困惑和困难的情况,必须实施科学合理的介入和指导,及时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提升幼儿对传统民间游戏的兴趣。在民间传统游戏结束后,幼儿教师应立即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查缺补漏以提升下一次活动的效果。二是教师对民间传统游戏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在幼儿体智能活动中,教师应综合考量幼儿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喜好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民间传统游戏,不能随意抽取使用。《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一切活动都应以幼儿为主体。不适宜幼儿的游戏设计、南辕北辙的教育行为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是浪费教育资源的表现。同时,教师需要对筛选后的民间传统游戏进行合理开发、改编、创新。此外,需要保证游戏玩法贴合日常生活、规则清晰易懂、娱乐性强、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需求,促进幼儿“体能”“智能”“人能”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四)家长方面
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指出,教师、伙伴和父母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三种重要因素。家长在幼儿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尊重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幼儿进行深入交流,物质上、精神上都要予以足够支持,将幼儿视为独立的人,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兴趣。同时,传统民间游戏也是促进亲子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另外,家长影响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幼儿观、教育观也是家长必须做到的。家长要清楚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除了物质上、精神上支持幼儿园在体智能活动中开展民间传统游戏,还可以在闲暇时和幼儿一起体会民间传统游戏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体智能活动案例分析
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体智能活动有上述多方面的策略、途径,实施方面下文结合幼儿绘本《记忆的宝藏,儿时的游戏》案例进行分析。袁隆平先生对此绘本的最大感触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段传统文化的旅程”。其特点是将民间传统游戏有机融入到大型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儿童节举办大型亲子游戏活动,不仅让幼儿自己过节,更带领父母回到童年。儿童节前教师发布任务,要求幼儿带老爸老妈回一次童年。在成人引导下幼儿一致认为,和父母一起玩童年时的游戏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于是,教师及园方在儿童节开展大型亲子游戏赛,内容便是幼儿父母小时候较为常见的民间传统游戏。沙包大战、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打弹弓、跳房子、跳山羊、纸风筝等都是父母年少时期常玩的游戏,有个人赛、小组赛等不同形式。此类民间传统游戏对材料没有严格要求,教师仅需提供足够的场地,提前准备好简单的游戏材料即可,如沙包、皮筋、粉笔、铁环、纸币等,制作环节也可作为比赛内容。至关重要的是,先前的民间传统游戏多为自发的、随意的,游戏材料是容易获得的、可自制的,因此要让幼儿与父母共同制作游戏道具或布置游戏场地,如装置“滚铁环”时,许多家长会在大铁环上套小环,增加重量与稳定性;跳房子时,用粉笔自行在原有“房子”的基础上变换“房子”阵型;制作时纸风筝,只用木棍和纸,自行控制风筝面积大小,考虑是否需要装“尾翼”。这些地结构化的游戏材料不仅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大小肌肉、肢体协调能力等体智能发展,还能让幼儿在现代社会感受最纯粹、最传统的游戏,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游戏活动之中。如打陀螺是云南彝族的民间传统游戏,家长将园方提供的木材加工成陀螺,比赛效果却远胜幼儿买的陀螺。教师与家长引导幼儿思考其原因,观察到陀螺受力旋转时,因各方向上的向心力总和达到平衡,因此能暂时用轴端站立,保持平衡。但受到空气阻力、地面摩擦、陀螺重心问题等各因素的影响,旋转的力道逐渐减弱,陀螺也会跟着左摇右晃,倒了下来。于是,幼儿也学着改装自己手中的陀螺,如通过加固底盘来降低重心;抽打时观察到陀螺往一边倾斜,便给予一个反方向的力进行抽打,控制好出手角度和力度。这个过程中,他们既开拓了思维,锻炼了大小肌肉群、手眼协调能力,也了解了陀螺游戏的缘起和民间传统游戏的魅力,感受了这类游戏带来的乐趣。
五、结语
在幼儿园、教师、家长的多方支持配合下,民间传统游戏得以有效开展。幼儿不仅在儿童节收获了快乐,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还能通过体智能活动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拉近与民间传统游戏、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感受古人开发民间传统游戏的智慧,体悟他们身上生生不息的优秀品质,照亮逐渐暗淡的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