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书法欣赏与临摹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
2024-05-18王进锋
王进锋
(兰州市第六十四中学,甘肃兰州,730060)
一、引言
书法历经千年沉淀,集诗、书、画于一体,是中华文化的宝贵结晶。在引导学生欣赏书法时,不仅要注重外在形式,还要注意对内在含义的理解,感受书法的精神内涵。《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继续采用毛笔临摹楷书的经典碑帖,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隶书和行书等字体,对篆刻常识有初步的了解。[1]初中书法欣赏与临摹教学,既能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又能培育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坚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因此,本文就初中书法欣赏与临摹教学的美育价值及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探索可行之策,旨在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价值
(一)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书法蕴含的美。这种美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中华文化底蕴的领悟。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能逐渐提高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这是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临摹名家的书法作品,是学生深入理解书法韵律、节奏和形态的有效方式。通过模仿名家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学生逐步掌握书法的精髓,学会并提高书法技巧,在书写中体会书法力量、结构的美感,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欣赏与临摹,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涵,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这些宝贵的精神养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书法不仅能让学生感悟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法作品中的文字造型和笔墨运用体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通过学习书法,学生能感受到笔墨之间流淌着的韵律美,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每一笔、每一画都饱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故事。在挥毫泼墨的过程中,学生仿佛与古人产生了连接感,能够体验到恬静与豁达。随着对书法的深入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也会更加深沉。书法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形式之美,更在于其传递的精神内涵和人生哲学,能够加深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三)培养学生专注力和耐心
学生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笔画和结构都需要仔细观察和反复练习。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耐心地反复临摹字帖,不断调整笔法和姿势,以求达到更高的水平。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学生可以将这种品质应用于日常中,冷静对待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书法的学习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对技巧的不断打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断克服困难。通过不断的努力,学生会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果,进而使自己的学习效能感不断提高,增强耐心。这种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书法是一种抒发情感、宣泄情绪的方式。书法的练习需要使用肌肉精细的运动,有助于学生放松身体,缓解压力。在高度专注的书写过程中,个体往往会进入一种冥想状态,专注于笔墨纸砚之间的细微变化,全身心投入创作过程,从而减少个体的焦虑感。由于需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也会得到锻炼。通过笔墨的挥洒,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达到内心的平衡和宁静。这种专注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书法技巧,更能帮助学生养成沉着的品质,保持内心的平静。
(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与临摹,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打好基础。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艺术,更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表现。在书法的笔墨之间,流淌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通过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书法的艺术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讲解文化背景、开展实践应用及组织相关活动,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得以提升,能从微观的书法感受到宏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三、欣赏教学实施要点
(一)笔画教学
笔画教学是书法教学的基础内容。在实施笔画教学时,教师应摒弃“形似”的目的,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字外在形态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审美感受,为书写训练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一”的书法写作方法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欧体“一”,让学生仔细观察其形态,再给学生依次展示颜体、柳体、赵体“一”,并提示学生注意左右、宽窄的变化,感受不同“一”的区别,并互相交流感受。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感受,给学生展示《曹全碑》(隶书)和《兰亭序》(行书)的“一”画,引导学生对比楷书、隶书、行书的“一”的区别。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欣赏要点,总结不同“一”的特点,让学生在审美感受中掌握“一”的形态,再开展技法教学,引导学生准确临摹。
(二)结构教学
在书法教学中,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结体是书法知识的载体,教师是指导学生书写方法的主体。书法教学过程包含了大量的美育元素,因而需要教师在结构教学中渗透美育。例如,在“纟”结构教学中,首先,教师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风景图片,如层峦叠嶂的山峰、连绵起伏的群山、苍劲挺拔的树林、气势磅礴的长城,激发学生的不同情感。其次,教师分别展示欧、颜、柳、褚家书写的“经”字,引导学生欣赏。学生在对比后,初步熟悉了四家的风格。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四幅画带来的感受与四家的“经”字的感觉归类,用层峦叠嶂、连绵起伏、苍劲挺拔、气势磅礴来匹配不同“经”字的风格,使学生的感觉从模糊感知转移到形象感知与抽象概括,加深对不同“经”字的审美感知,在这种感受中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情感。[3]
(三)审美教学
欣赏书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投入情感。例如,观察笔法时,感受到或刚烈或柔和的韵律,都是情感的流露。书法的魅力非言语所能完全描述,每个笔画都富有韵律、节奏和情感。学生需细心体会,才能领略其深意。首先,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其笔法、章法以及用墨特点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其次,教师应系统讲授书法的美学理论,例如书法的线条美、结构美等,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绪、情感创作作品,并在完成后与他人交流分享。书法审美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文化的火种,不断激发学生的求学欲,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书法之道。
四、临摹教学实施要点
(一)了解背景,观摩模仿
在临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临摹作品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及作品的创作情境。以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例,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欧阳询的人生经历和书法的艺术特点,如欧阳询,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其楷书法度严谨,正中见险,骨气劲峭,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世称之为“欧体”。[4]《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上述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促使学生在临摹过程中融入自身的理解和情感。此外,教师应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临摹作品中的笔画特点,注意笔触的力度和变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领悟用笔的奥妙,帮助学生理解笔画的连贯性和动态感。例如,为引导学生掌握《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总结,例如字形修长、笔画多少与字形大小的关系、“缩左伸右”的特色等。只有了解了作品的故事,才能更加深入地体会作品,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和韵味。[5]
(二)夯实基本功,培养手感
在临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如笔画、结构、布局等。学生则应主动、认真分析每个字的特点,深入理解其结构、笔画和布局的精妙之处,在此基础上反复练习和调整。以临摹《九成宫醴泉铭》为例,教师应强调笔画训练、结构训练和布局训练。在笔画训练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基本笔画的练习,如点、横、竖、撇、捺等,学生应掌握每种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的技巧和方法,逐渐提升用笔能力和笔锋变化;在结构训练方面,教师应教授学生注重字形,深入理解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布局规律,仔细观察原帖中的字形结构,并进行大量的模仿和实践,逐渐掌握欧体字形的特点和规律;在布局训练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整体布局训练,提示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每个字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这种教学既有助于提升学生书法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又为后续学生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笔画、结构和布局的训练,手感的培养同样重要。学生应反复练习以培养手感,提升对毛笔的掌控能力、对纸张的感知及对墨色的把握。具体而言,学生应逐渐掌握毛笔的特性,了解不同毛笔的硬度和弹性,学会运用毛笔的特性表现出不同的笔画效果的方法。此外,学生还应了解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粗糙度,并能根据不同纸张选择合适的笔墨和书写方式。学生应学会控制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程度,并能够运用不同的墨色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这些基本功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后续书法练习的提升速度。为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基本功,观察和模仿是关键。学生应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在学生的每次临摹中,教师需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指出学生下次应注意的地方,及时鼓励学生,使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三)理解表达,反馈调整
在书法临摹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的不仅是技法的掌握,还要深入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书法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独特艺术形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方式,在适当时机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此时,学生应仔细观察原帖中的字形结构、笔画和布局,用心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情感状态和思想表达。教师应提示学生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个人经历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创作心境。《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欧体字形严谨、气韵生动,传达出沉稳和儒雅的气质。通过观察其字形结构、笔画和布局,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所思所感。
其次,教师应逐渐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中,逐渐掌握运用不同的笔画和结构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教师可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笔画的变化和运用技巧,帮助学生拓宽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思路。例如,在书写“静”字时,通过调整笔画的角度和粗细,表现出平静、沉稳的情感;在书写“动”字时,可以通过夸张笔画的变化和动态感,表现出活泼、灵动的情感。
最后,反馈与调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在临摹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教师看到某名学生的笔画过于生硬,缺乏连贯性和流畅感时,应指导该学生改善笔画表现,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笔画练习得更加自然、流畅。学生则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调整和练习。通过反复地实践、反馈与调整,学生的临摹水平将逐渐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四)拓展创造,书香墨韵
在临摹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书法创作。通过欣赏各种书法作品并与同龄人交流,学生会逐渐感受书香墨韵的魅力,提高对书法的热爱和兴趣。第一,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法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开展个性化的书法创作。在临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技巧,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技巧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展现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第二,深入欣赏各类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学生应学习并借鉴书法作品中丰富的风格和特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学习,彼此分享创作思路,让学生在他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提高自己的创作热情。第三,临摹大师的书法作品是提升书法水平与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师的作品各具特色,其笔画走势、结构特点、运笔技巧有独到之处。通过临摹大师作品,学生可以深入领悟书法的精髓,并吸取大师作品的优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临摹大师作品不仅是模仿,更是吸收与创新。第四,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书法比赛、展览和活动,感受书香墨韵的魅力,激发对书法的热爱和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比赛中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获得认可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展览中,学生还能欣赏到其他优秀的书法作品,有助于提高审美水平。
(五)反思改进,生生不息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部分学生过于依赖电脑,渐渐忽略了手写的乐趣,忽视书法带来的宁静,缺少沉淀。为了有效提高书法技能,除了常规的临摹练习,学生还需不断地反思与改进,确保书法水平的提高。学生每次练习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的作品,从整体到局部,关注字体的结构、笔画的形态,比较自己的作品与优秀作品之间的差距。其次,学生应主动找出自己的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原因,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练习的作品和反思记录下来,形成学习日志,清晰地记录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次落笔时提醒自己,以实现不断进步。
五、结语
书法欣赏与临摹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实施基于欣赏与临摹的初中书法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法艺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未来的研究中,教师可尝试此种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施工作,严格遵循《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初中书法教学。在引导学生成为充满书香墨韵的青春少年的过程中,坚持欣赏领先和临摹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美育价值的作用,引导学生把握书法欣赏与临摹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