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跨学科教学分析
2024-05-17段亚玮
摘 要:跨学科指的是某一专门学科中的综合学科含量。从体裁范畴来看,音乐与文学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基于新课标视角,积极实施跨学科教学,将语文与音乐有机融合,形成结构上的统一、内容上的协调、教学上的配合,凸显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关联。基于音乐立场,实现主动跨越,丰富学生的艺术文化认知,让他们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分析了新课标下高中音乐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基于新课标视角,探寻高中音乐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音乐;跨学科教学;价值分析;策略分析
作者简介:段亚玮(1982—),女,甘肃省兰州市兰州西北中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要求音乐既要与舞蹈、戏曲、美术等艺术领域相融合,也要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融合,整体加强了音乐学科的人文特性,赋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新功能、新价值。《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更完整,让教学突破学科间的隔阂,促进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由此观之,在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新课标视角,积极探寻跨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将语文融入音乐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使他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新课标下高中音乐与语文跨学科教学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开拓学生艺术思维
将语文学科融入音乐课程教学中,旨在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在音乐课程中,学生将了解不同音乐的艺术特征以及不同流派所呈现的独特艺术语言。每一种音乐艺术都需要以特定的艺术语言呈现,而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语言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学感知思维,分析不同音乐所包含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而语文课程中的文学鉴赏和审美教育恰恰能够帮助学生细致感知不同音乐的艺术特征以及不同流派所代表的艺术语言[1]。学生有了丰富的认知,就能以开阔的艺术审美思维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解读,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多维度认知并剖析音乐作品。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音乐鉴赏知识,以更为开阔的思维与视野鉴赏音乐作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以艺术思维审视其他课程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更为多元,思维更为开阔,极大地延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的艺术创新和创造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二)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各学科课程标准均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任务。高中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跨界融合,能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音乐核心素养包含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2]。综合分析音乐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发现二者不管是在审美鉴赏方面还是在文化理解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事半功倍。学生从语文的视角去解读音乐作品或完成艺术创作,能让他们的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而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推动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三)有利于音乐课程优化发展
音乐是一门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共通之处。上文论述中提到音乐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具有较强的交叉融合,因此,音樂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将对音乐课程的优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跨学科融合的视角下,音乐学科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教育,而是可以与同体系、同类型的学科交汇融合,丰富音乐学科的教学资源,提升课程的综合性[3]。例如,与语文学科的融合能使学生以文学思维去审视课程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以音乐为底色,实现横纵交错,整体丰富音乐学科的人文内涵。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理解、感受与体验,也能使他们从更为客观、立体的角度去解读音乐学科内容,推动音乐学科的综合性发展,进而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助力学生高质量发展。
二、新课标下高中音乐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
(一)明确教学主题
主题相当于跨学科教学的统帅,有了主题,跨学科教学才能够构建具体的情境和任务,让学生有实践探究的真实需求。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挖掘与之相关的语文教育元素,合理设计教学主题,整合教学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科学布置教学任务,让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他们提供明确的实践探究方向[4]。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1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为例,本单元以“京剧传统戏”和“京剧现代戏”两个模块为主,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京剧作品,补充了相关知识,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在开展本单元教学时,教师有必要依据单元教学内容,综合分析与之相关的语文学科知识点。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是戏曲单元,引入了京剧《窦娥冤》和现代话剧《雷雨》。在教学这一单元时,语文教师会给学生补充戏曲常识,丰富学生对戏曲概念的认知。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国之瑰宝——京剧》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可以融合语文学科的戏曲单元实施跨学科教学,以此确定教学主题为“国之瑰宝——戏曲”。在明确这一教学主题后,教师就可以多维拓展,将音乐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拓展相应的戏曲历史和文化内容。学生基于这一主题,完成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探索,以传统戏曲和现代戏曲的鉴赏为底色,深入挖掘中国的戏曲文化,增厚文化底蕴,这样的教学也将使跨学科教学的方向更为明确,促进学生深层发展。
(二)设计双线目标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了跨学科教学主题后,就要设计双线目标,即跨学科教学的素养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指引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获得能力、素养和知识的多维提升。对此,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分析,以此完成双线目标的设计。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1音乐鉴赏为例,在教学《弥渡山歌》时,教师可以基于这一音乐作品的特点,挖掘其与语文学科相关联的地方。例如,这首歌曲的歌词比较含蓄,只有八句,前六句皆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两句揭开主题,表现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就可以基于这一教学内容,确定“歌词中的文学手法——比兴”这一教学主题,随后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素养目标
(1)艺术表现:学生能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歌词,仔细解读歌词的内核,明确歌曲的情感和主旨,并从文学的视角体会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
(2)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感知《小河淌水》《猜调》等西南民歌歌词的风格,对比分析西南民歌与西北民歌的特征,进一步感悟南方民歌的特征,探究民族风格和风土人情对民歌的影响,获得丰富的民歌文化认知。
(3)文化理解:学生能够在聆听与鉴赏中丰富语言文化认知,明白口语化歌词凸显了云南民歌的特征,以及自然环境是加强情感的一种特殊调式,进一步感受地域文化的特殊魅力及艺术表现。
2.知识和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南方民歌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学生能够分析南方民歌的音乐特征,从地理位置、生活习俗、语言特色、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分析南方民歌特有的地方风格,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探究。
(三)合理规划活动
教学活动的合理规划能指引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课程探索,使他们能够基于跨学科主题多维延伸,将语文学科的知识应用于解读歌曲内容、领悟歌曲主旨,并完成富有情感特色的艺术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提升,指引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加深学生的艺术文化认知[5]。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1音乐鉴赏为例,《大江东去》是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而成的,因此,教师可以确定跨学科教学主题“诗词与音乐的融合”。基于这一主题,教师再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指引学生完成跨学科主题探究,具体活动如下。
1.用音乐诠释诗词的节奏美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顾语文课程中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而后基于自己的理解,结合音乐的旋律,理解《大江东去》的情绪表达。例如,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能够感悟这首歌曲的内涵,它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还表达了对人生挫折的感叹,意味深长、气势庞大。
2.用乐器演奏展现诗词的美
乐器是音乐表现的载体,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需要学生在鉴赏的基础上完成艺术创作。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古典乐器为载体,结合歌曲的旋律,完成器乐演奏,升华诗词。例如,《念奴嬌·赤壁怀古》意味深长、气势磅礴,这种意境可以通过中国传统乐器展现。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有乐器特长的学生完成器乐演奏,不会演奏的学生则可以以舞蹈配合,增强诗词的画面感,将诗词与音乐融合之美立体化地展现,促使学生形成综合的艺术审美认知,加深他们的音乐审美感悟。
3.用旋律激活诗词的美
旋律是诗词腾飞的翅膀,文字有了旋律将能以另一种方式彰显自身的特性。在指导学生完成鉴赏环节后,教师便可以鼓励他们基于自身的认知进行艺术创作,以这首歌曲的曲调演绎苏轼的其他词作,如尝试以《大江东去》的曲调演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感悟诗词之美,并进一步体会苏轼词作的特点。诗词本身就具有声律美和形式美,赋予诗词不同的曲调,并根据诗词的主旨加以完善,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悟与思考,提升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
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评价环节,以评价分析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成果与质量,而后再依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跨学科教学活动,发挥“以评促教”的功能,以确保跨学科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例如,在完成“诗词与音乐的融合”这一跨学科教学主题活动后,教师便可以基于教学活动的内容,细化相应的评价活动。
1.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融合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在用音乐诠释诗词节奏美、用乐器演奏展现诗词美、用旋律激活诗词美三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分析他们在互相交流、诗词解读、音乐评价等方面的表现,并依据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实现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大江东去》的教学中,学生在聆听歌曲后,互相讨论对这首歌曲内涵的感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歌曲要义与内涵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分析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情况。在学生通过乐器演奏展现诗词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评估各个小组的演奏成果,从专业的角度评估乐器演奏水平和舞蹈表演水平等,实现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融合能全面反馈音乐课堂的情况,指引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实现针对性教学。
2.实施多元主体评价
跨学科教学更加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将调动自身的“跨界”和“融合”思维,将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完成多维度实践。对此,教师可以引入多元主体完成评价,鼓励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完成自我评价,并根据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情况进行互相评价,最后再根据各个小组成果的展示情况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引入“学生”这一评价主体,有助于对跨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评估与剖析,促进高质量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一线教育工作者应依据所教学科的具体内容,积极探索并优化跨学科教学模式。文章以高中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为例,首先分析了二者融合教学的价值,随后从明确教学主题、设计双线目标、合理规划活动和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探讨了融合教学的路径,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提供指导方针。
[参考文献]
王艳.以音乐媒介培育语文素养:“跨媒介阅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对语文学习的作用研究[J].教师,2023(21):72-74.
李昕.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跨学科教学应用探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3.
成陆萍.学科融合教学的尝试:以初中音乐与语文融合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3(3):8-9.
邓时宇,刘敏.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J].当代音乐,2021(8):62-64.
安琪.跨学科视域下高中音乐学科教学的意蕴与旨归[J].黄河之声,201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