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新时代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2024-05-17韩喜平郑家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青年新时代

韩喜平 郑家璇

摘 要:精神动力是激励人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它源自人特有的精神需求,是更为持久深刻的动力源泉。新时代新征程特定的历史方位凸显精神需求满足的紧迫性,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基本特征也内在要求了精神动力的蓬勃发展,新时代青年物质生活保障有力、思想活跃程度高、信息来源途径多样的普遍特点也呼唤着精神动力的引导支撑。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激发青年一代的精神动力,应当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使青年自觉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让青年在火热的实践中磨砺自身的意志品质,从而激发出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动力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1.00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1-0001-05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寄予了深切希望。青年一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上砥砺奋进离不开动力来源的坚实支持,精神动力根植于人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性需求,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能更为持久深远地为青年一代提供动力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朝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的历史时刻,青年一代更需要精神动力的滋养与激励。把准青年的人生航向,帮助青年明晰自身的责任担当,磨砺青年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激发青年一代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将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注入青年一代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一、精神动力是人干事创业的重要动力源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是个人干事创业与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力量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1]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精神动力的作用愈发突出。精神动力来源于人高于物质层面的精神需求,是调动个体主动性、积极性而产生的动力,是人独有的动力来源。精神动力相较于物质动力能发挥更为深入,更为恒久的激励作用,因此能够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尤其是青年群体提供宝贵的动力源泉。

精神动力源自人特有的精神需求。马克思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需求的特殊性,指出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除了满足维持自身物质生活所必须的物质需求之外,人还需要满足交往、劳动、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性需求,这就决定了人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还具有强烈的精神需求,这是一种为人类所特有的,超越了自然性物质需求的高层次需求。马克思强调:“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3]正因需求的存在人才能夠获取实践活动的干劲与动力,人在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历史,而精神需求是人特有的高层次需求,人类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将其与精神资料的满足相融合,从而能动地转化成自身行为的动力来源,精神动力因此成为人干事创业的动力支撑。

精神动力是更为持久深刻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4]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都发挥着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物质动力源自外在的物质激励,所发挥的激励作用是基础性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5]物质动力为人类各项实践活动提供了基准程度的动力支撑,但这种动力往往伴随着物质需求的逐步满足而减弱,而内在激励激发出的精神动力往往能触及人内心,是真正能长久地激励人干事创业的力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断言的“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6]就阐述了精神中蕴含的巨大力量。正是崇高的革命理想、深厚的人民情怀支撑着中国共产党战胜革命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二、激发新时代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精神动力的逻辑缘由

当代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重要参与者,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要求,自身也展现出富有时代特点的青年特质。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为民族复兴积蓄青春活力,必须顺应历史要求与青年实际,激发青年一代的精神动力。

1.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决定精神动力的客观需求

需求是人类各种行为活动的驱动力,人类需求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深刻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7]这深刻地指明了人类需求的发展与社会矛盾的发展息息相关,与社会物质基础的发展息息相关。精神需求只有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时候才会显现,因此,精神动力的影响往往在物质动力的影响充分释放后才开始发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对精神动力的客观需求是受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内在决定的,在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考察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旧中国脆弱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在列强的盘剥与凌辱下,实现民族独立,实现“站起来”的伟大胜利是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群众的最大需求。一面是有志之士对民族蒙辱的强烈愤慨,一面是人民困苦不堪的物质生活,对摆脱压迫,建立新社会美好愿景的期许构成了老一辈革命家进行艰苦卓绝反抗斗争的动力源,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时代需求,也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各方面需求创造了根本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百废待兴,在极端落后的工农业生产力水平之下,实现富起来的物质需求,实现吃饱穿暖的生活目标是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最紧迫的需要,这一时期激励人民群众投身发展创造的动力主要源自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与需求。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发展创造与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取奋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实现飞跃。经过长期的量变积累,我国温饱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富起来的热切期盼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正是物质动力驱使人民群众完成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追求民族独立到追求衣暖食饱,从追求生活富足到追求生活美好,人民需求的发展演变反映出我们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关联了人民奋斗动力驱使因素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发展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需要问题,基本物质需求的解决引出了精神需求的凸显,美好生活需要也内在要求了精神生活的富足,这一点在我们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尤为突出。因此,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决定了精神动力必然成为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拼搏创造的动力之源。

2.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要求精神动力的蓬勃发展

目前我们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上,激发青年一代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必须参照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进程,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一特征也为我们激发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动力提出了要求。

在物质文明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在精神文明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与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多样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得到進一步满足,人民思想素质与道德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形态是建立在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以物的逻辑取代了人的逻辑,这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性缺陷,一切需要都被归结在商品社会的框架之下,本应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自身特性也被还原为物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8]可以说,对精神文明,精神动力的重视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青年一代需要肩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光荣使命,因而青年一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成果享有者。为了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落实为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我们必须激发青年一代在新时代的历史环境中奋勇拼搏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精神需要满足和精神世界建设,培育起青年一代厚重坚定的政治信仰,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与铿锵澎湃的奋斗激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积蓄青春力量。

3.新时代青年人的自身特点呼唤精神动力的引导支撑

新时代青年人成长于全新的历史环境中,对青年群体来说,这是一个经济生活安定富足,文化环境繁荣开放,科技革命深刻改变着人民生活的时代。物质生活保障有力、思想活跃程度高、信息来源多样构成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普遍特征,这决定了新时代青年群体需要精神动力的引导与支持。

物质生活保障有力使得青年群体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动力支持。新时代青年成长于物质生活充裕富足的时代,这使得青年一代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较高,因而他们对于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更为迫切。真正使得新时代的青年人感到困扰的往往不是物质生活的缺乏,而是精神思想的贫瘠,青年一代时常困惑于在学习与工作中找不到努力的意义,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不能感知到自身的价值特质,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无法获得直面挑战的勇气毅力,这些现象实质上都源自精神需求未被满足,精神动力短缺,青年群体对精神思想的需求使得精神动力的支持与激励成为必要。

思想活跃程度高使得青年担负起为社会注入精神活力的时代责任。青年的思想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毛泽东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9],在文化生活繁荣昌盛,文化环境开放包容的今天更是这样,青年一代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生的事物与先进的观点,只要是能够被汲取并用以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新思想、新见解,青年都乐于学习和接受。这一特点使得青年承担起为整个社会注入思想活力的使命任务,正因如此,青年人自身的精神动力必须富足充沛,能够标识社会发展的精神面貌,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上锻造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

信息来源途径多样使得青年需要精神动力的正向引导。互联网技术在21世纪的广泛运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青年一代在信息生产,技术更新,网络服务消费等方面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青年学生利用网络这种便捷、快速、交互、平等的新技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多种多样的信息,这在便利青年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为不良信息干扰青年正常的思想轨迹埋下了隐患,在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信息的多样性与获取信息的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不良信息的干扰风险进一步加大,这一问题也呼唤我们激发青年精神动力,涵养思想正气抵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构建起青年奋进于强国复兴征程上的精神支撑。

三、激发新时代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精神动力的实践路径

精神动力蕴含着鼓舞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征程上奋勇争先的强大能量。新时代呼唤青年人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呼唤青年人锻造出这一时代的精神特质,我们必须把握青年思想意识的发展规律,找准鼓舞青年拼搏奋发的内在点位,从而激发出青年一代强大的精神动力。

1.把准青年人生航向,形成精神动力的思想源泉

正确的人生观是青年一代精神动力的思想阵地,青年人只有树立了对生命价值的正确感悟,把准了人生航向,才能为自己提供最为坚实强大的精神动力。崇高的人生理想能源源不断地为青年人输送奋斗拼搏的精神能量,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则能帮助青年合理地处理自己同世界的关系,直面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与挑战,从而保证精神动力的持续供给。青年一代把准人生航向,民族复兴的时代巨轮方可行稳致远,因此,我们必须帮助青年树立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

树立青年坚实的理想信仰。理想信仰对青年的人生观具有把舵定向的作用,强大的精神动力离不开理想信仰的坚实支持。应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青年教育全过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感悟初心使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青年群体中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帮助青年明晰理想信念的精神坐标,加强英雄模范和道德模范对青年群体的宣传激励,用榜样的力量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指明实践方向。

培育青年心有大我的人生追求。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丰裕富足的安逸时代,许多渴望认可,期待个体意义上出类拔萃状态的青年因对自我价值的模糊判断与对外界评价的错误认识而陷入焦虑、低迷、精神内耗的思想怪圈,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究其本质,是因为许多青年人目前还将目光停留在自己的成长发展上,而未能真正做到“心有大我”。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描述了胸怀天下的应然状态:“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0],只有跳脫出个人幸福的狭小视域,放眼社会,青年人才能在这一时代找寻精神上的安定与幸福。应当针对青年人建立健全培育“大我”情怀的育人机制,注重通过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帮助青年形成对“大我”的奉献意识,担当家国使命,引导青年对接基层、社区、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强化青年服务大我的实践体悟,帮助青年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从奉献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找寻自身价值。

2.帮助青年体认担当,形成精神动力的现实依托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11]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伟业的生力军,青年肩负着时代重托,因此应当自觉体认到自身的历史担当,从而使得责任重托转化为前进奋斗的不竭动力和执着追求。

大力开展国情教育与世界形势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有担当”的思想意识。青年只有充分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明晰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经纬与现存态势,才能真正体会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真正发自内心地担当青年责任。引导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用贯穿其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现实问题,使青年群体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历史结论的深刻内涵,帮助青年把握时代大势,找准自身的奋斗方向。

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青年担当精神培育机制,创设青年“能担当”的现实环境。依靠外在环境的浸染和熏陶能更好地激发青年担当作为的品质,为青年一代在逐梦奋斗的过程中找寻精神动力的实践切入点。家庭方面应当注重营造讲担当的良好家风和重责任的家庭环境,在耳濡目染中帮助青年做好服务社会的思想铺垫。学校方面应当健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的教育体系,守好培育青年一代担当意识和奉献品质的主阵地。社会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针对青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以刚性措施规范社会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健全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舆论引导的合力,促进担当意识成为社会风尚,减少社会上、网络中的负面思想对青年担当精神培育的不良影响。

大力开展担当本领教育,锻造青年“会担当”的本领技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2]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广大青年需要明晰自身优势与兴趣,磨炼实践本领担当作为,从而调动自身释放精神动力的实践势能。学校和社会要力推就业见习、志愿服务、体质训练、劳动实践等有利于青年融入社会协作、学习技能本领的机遇与平台,引导青年发掘自己兴趣所指,特长所在,为青年担当作为提供发展平台。

3.磨砺青年意志品质,形成精神动力的坚强支撑

精神动力的激发离不开意志品质的坚实支撑,只有经受实践考验才能将奋斗热情转化为意志品格,从而实现精神动力的自我创造,在实践中磨砺出的意志品格是精神动力的内在支撑。青年群体接受的理论知识教育较多,而实践经历较少,这使得青年一代在面临干事创业的实践问题时无法很好地调动出前进奋斗的精神动力,因此,应当动员广大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壮阔实践,在各方面工作中磨炼实践本领,经受挫折考验,涵养意志品格,形成调动精神动力的坚实支撑。

持续完善面向青年的实践体系机制建设。合理完善的实践体系机制能为青年搭建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磨炼意志的平台基础。应当完善包括资金资助、奖励机制、税收激励等在内的针对社会实践的支持政策,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纳入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大力推动跨学科的实践平台合作,通过共青团组织、学校、社会志愿团体、企业等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协调配合为青年群体提供流程规范、实效显著的社会实践机会。

针对不同青年个体的特点开展分领域、分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实际收获感。完善社会实践的导师指导制度,注重社会实践的过程性考评,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质量,提升青年群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满足感与充实感。推动青年的社会实践经历向成果转化,用现实问题考验青年,用真实的困难磨砺青年,从而锻造青年坚强的意志品质。

加强劳动实践,注重养成青年的实践习惯。“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13]劳动是成就一切的必经之路,也是最能磨砺青年意志,帮助青年成长的实践方式。应当整合以劳动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育,通过真实的反馈奖励机制培养青年的自我驱动力,增强青年群体的独立生存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结合智能化技术的新特点,开展智能时代新型劳动实践活动,为青年群体参与未来的社会协作奠定坚实基础。让青年在劳动实践锻炼中培育起汲取精神动力的意志支撑。

新时代的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重要参与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调动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必须激发青年一代的精神力量,这一论断背后关联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关联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关联着新时代青年人的普遍特点。我们应当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自觉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在火热的实践中磨砺青年的意志品质,从而激发出青年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5][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59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18.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9]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66.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11][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2).

[13]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责任编辑:张学玲]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其他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创新”(SKZ2022270)

作者简介:韩喜平(1965—),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郑家璇(2002—),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博生。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新时代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