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探讨

2024-05-17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管理者互联网+信息化

任 凯 陈 薇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9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我国教育管理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深层次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模式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发展,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教育”模式。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质量人才的培育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开拓多元化教育管理路径,以及丰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高校教育管理新内涵与特征

(一)“互联网+”内涵

“互联网+”是生产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主要是通过发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将各个领域的生产要素集成起来,形成一种创新成果,再将这种创新成果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此来不断提升生产力和创新力,使得“互联网+”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建设形态,“互联网+”的应用范式可以归结为“互联网+各个行业”,实现传统行业的创新式发展。[1]而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相结合,则形成“互联网+ 教育”,这一教育方式不同于教育信息化,更注重互联网思维养成、互联网载体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应用,重新构建起教育管理的模式、组织形态,使得教育管理更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1]。因此,“互联网+教育管理”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的教育管理理念,促使互联网功能和教育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互联网+”高校教育管理特征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呈现全新的特征。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互联网+”理念下,高校管理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为“互联网+”更具有“人本”特点,要求教育管理者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从而实现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管理,使得管理内容更加多元,管理方法更加丰富,从传统的训导管理转变为引导沟通管理,使得管理效果更具实效性;二是管理更具开放性、协同性。开放性使得高校教育管理能够突破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实现教育管理资源开放共享,而协同性则是指教育管理从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转化为横向协作模式,参与教育管理的人员都均分工关系和协作关系,从而实现教育管理高效发展。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管理理念比较滞后,跟不上时代步伐

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跟不上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一方面,高校整体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停留在传统认知的层面上,少部分高校践行创新理念积极发展互联网教学管理,但是大多数高校依然采用统一化管理,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样程式化的管理模式,从而生出逆反心理,使得教育管理成为很多高校工作中的难题;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更加强调经验管理,忽视了民主管理和开放性管理,常见的管理方式就是利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章制度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管理作用,然而却忽视了现代管理理念中的人本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双边地位不平等,导致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缺乏质量的提升。

(二)教育管理方法比较陈旧,难以满足广大师生需求

当前高校管理模式中,教育管理方法比较陈旧,常用理论教育模式来进行教育学生,而且常以训导或是灌输理论为主,却不注重学生的真实需求,难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长此以往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学生的潜力和内在创造力无法激发,这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三)教育管理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落后

当前高校管理模式中,由于缺乏对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重视,以致高校教育管理者专业化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大多数管理者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导致管理能力无法实现综合提升,对教育管理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此外,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不足,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导致基础设施陈旧、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水平先进性较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变革思想,树立“互联网+”教育管理全新理念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想要实现变革创新,就必须从思想上做到认同“互联网+”理念、坚持“互联网+”管理理念,只有思想观念得到转变,才能够全面推动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因此,高校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教育管理全新理念。

第一,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就是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管理目的和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将以学生为本作为管理核心[2],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以引导的方式来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管理,树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教育管理育人的功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认同人性化、差异化发展价值。教育管理者应认清大学生实际情况,不能采用统一管理模式来进行程式化管理,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时候不能束缚他们自我发展,教师应当和学生多加沟通、加以引导。例如,通过认真倾听学生想法、耐心提供指导、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信任关系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一味说教和训导只会使得学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教育管理者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尊重和引导的方式,促进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第三,顺应时代步伐,树立起“互联网+”教育管理思想。这便要求教育管理者要通过各类新媒体、信息技术来作为管理强有力的媒介工具。首先,正确认识,摈弃传统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去学习相关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相关教育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身对“互联网+”教育管理的认识,从而落实到实践当中,为学生量身制定多元化管理模式;其次,培养“互联网思维”,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提高对互联网教育资源甄别和筛选能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教育管理发展的最大增量;最后,是利用好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管理相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例如加强应用翻转课堂、SPOC、MOOC 等教学模式。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构建教育管理新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想要实现变革创新,就必须遵循“互联网+”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构建起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创设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师生打造一个交流互动的高效平台与空间,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高效的管理服务。[2]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实施。

第一,加强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信息化建设。首先,广泛利用互联网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高质量学习课程、学习资源,并且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慕课资源,结合项目式教学方法,事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慕课学习、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实践设计等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高自身独立性和探究能力;其次,广泛开展线下课堂和线下课堂相结合模式,搭建更生动、便捷的教学场景,例如教师可以预先拍摄准备好相关的学习内容,发布到线上以供本校学生在线学习,同时在线下为学生提供相关教学指导,如果学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线下与教师面对面沟通来获得线下针对性指导,而教师也可以做好评价诊断、个别化辅导,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答疑和针对性指导,多加利用QQ、微信等方式,打破沟通的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实现答疑和教学指导的便捷性、高效性。

第二,加强高校科研工作、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高校教育管理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高校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方法,不断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统筹规划,加强制度设计,这便要求高校成立起信息化相关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促进高校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发展,制定相关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构建涵盖教育管理、科研等功能的系统,促进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其次,构建良好环境,积极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平台,利用“智慧校园”系统性收集和完善归档学生基本信息,建成全面的学生成长信息档案,方便教育管理,利用“智慧教室”开展全面性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全面覆盖课前、课中以及辅导等多方面教学教育环节,为高校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教学服务;最后,高校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力度,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强化信息化建设软件水平,同时注重硬件水平的提升,加大引进和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例如智慧黑板、智能平板等,为教师配备齐全信息化教学设备,提升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吸引力,惠及更多的学生,让教师操作便捷、让管理服务优化,让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

(三)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育管理者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想要实现变革创新,就必须不断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因为高校管理者是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基于“互联网+”背景,高校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应不断提升和提高,强化互联网意识和新媒体信息素养,才能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实现变革。

第一,多加利用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媒介与学生交流互动。一方面,教育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渠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例如开通“校长留言板”“留言墙”等交流板块,实现学生意见和建议实时反馈,管理者通过定期、定时处理,在线回复,多渠道多层次了解学生对教育管理的反馈以及学生接受教育管理的现状,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沟通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利用多种社交媒体平台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往正确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积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并且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和方案,在大量的实践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第二,加大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首先,制定定期培训计划,例如采用专项培训和综合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对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育管理者实行专项培训,针对他们尚未掌握或者掌握不全面的技术、操作进行重点培训,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应用水平,对信息技术操作基础薄弱的教育管理者实行综合培训,开展基础计算机操作、常用信息化软件、教学平台的操作和应用培训学习,帮助他们夯实信息技术基础,为培养互联网思维做好铺垫工作;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还应该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针对教育管理者开展网络安全培训,防范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提高网络防护能力,例如防范挖矿病毒、密码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信息、警惕非法链接;最后,净化学校网络环境,屏蔽不良思潮和负面思想,弘扬正能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工作质量。

四、结语

随着我国全面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管理中的强有力创新发展方式,因此各大高校应当树立“互联网+”教育管理全新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构建起教育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者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加强师资力量,不断突破现有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切实从思想、技术、师资力量、基础建设几个方面切实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使得教育管理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大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一批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猜你喜欢

管理者互联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