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4-05-17◎康珍
◎ 康 珍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相关研究报告指出,生鲜农产品在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然而,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局显示,生鲜农产品中,我国肉类、果蔬、水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生鲜农产品流通不仅对衔接产销关系和保障市场供应等具有重大影响,还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对农民收入弹性影响也非常大。因此,相关部门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保障高度重视,积极颁布了一系列支持举措,以全面促进生鲜农产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保质期短易腐烂,据权威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生鲜农产品腐损量超过上亿t,换言之,冷链物流是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的有利保障。然而,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相关部门对冷链物流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以延长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降低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1.1 冷链运输对象的特定性
冷链物流与常温物流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冷链物流往往服务于对温度有要求的农产品,通常情况下,大米、面粉等满足常温存储条件的农产品,均不在冷链物流服务范围内。根据相应产品的温度要求,可以将冷链运输对象分为果蔬、水产及肉类3种主要形式,不同的运输对象所采用的冷链物流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1.2 冷链物流建设投资大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不同于一般产品物流的大众化,其需要专门的设备设施,前期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且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分布极为分散。同时,市场供求和价格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除此之外,受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运输过程中的运作成本高,且不稳定,增加了冷链建设的成本[1-2]。
1.3 冷链物流建设标准高
农产品要想长期在低温环境下得以保存,必须发挥冷链设备的作用。一般来说,冷链设备除了运输过程中的冷藏车、销售过程中的冷库、冷柜等,还有大量配套设施,如便利的运输条件、良好的运输环境等。此外,冷链技术也不可或缺,包括运输、信息、仓储、保险等,任何一个环节脱离了冷链技术的保障,都将制约冷链物流的建设。
1.4 物流组织的协调性要求高
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各组织之间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高效运作。①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从采收开始就进行严格的组织协调。采收后的农产品需要迅速进入冷库进行预冷、加工和储存。农民在此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采收的时间、数量,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②在运输环节,相关人员需要制定冷藏车的调度和运输路线规划,确保农产品能够快速及时地送达目的地。③在分销环节,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与销售渠道紧密配合,对分销渠道进行有效管理[3]。
2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多种限制,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同时,部分地区冷库建设不足,导致容量和数量无法满足储存需求。由于冷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土地资源,一些地区缺乏足够的投资支持,导致冷库建设进展缓慢,使得当地农产品无法及时进入冷库储存,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保鲜期限。此外,部分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进一步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一些地区的道路状况较差,导致车辆运输速度受限,增加了运输时间和成本,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覆盖范围。
2.2 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冷链物流需要特殊的设施设备及专业的操作管理,导致其成本比普通物流高出很多。具体来说,冷链物流成本包括设施设备、能源消耗、运营管理、运输成本和市场风险等,冷链物流还需要特殊的设施设备,如冷库、冷藏车和保温箱等,这些设施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成本都较高。此外,为了保证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还需配备专业的制冷设备,持续消耗能源,导致冷链物流的能源消耗成本较高,尤其是在电力或燃料方面,能源消耗成本已经成为冷链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4]。
2.3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导致冷链物流的透明度不足、运作效率低下和监管难度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化投入不足、技术应用滞后、信息平台建设不足和信息安全问题等。
一方面,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存在障碍,企业需要额外耗费人力物力进行信息的整理转换,从而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由于信息不透明,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一些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其他短期的业务发展,而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此外,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受到阻碍。
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在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尤其是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方面。这些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和运作效率,但由于技术门槛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研发和应用,部分企业可能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导致技术应用滞后[5]。此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还涉及大量的数据交换和存储,信息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导致信息泄露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的原因十分复杂。为了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3 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
3.1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生鲜农产品在储存、加工和运输等环节,对设施设备的要求较高,升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一方面,经济条件受限的地区可以先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在农产品产量集中区域建设生鲜集配中心,保障经济适用型农产品预冷和低温存储设施,完善乡村冷链服务网络,让更多小农户可以有渠道借力冷链物流。另一方面,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产业园,吸引更多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同时,应加强重点创新项目建设扶持,鼓励当地冷链物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3.2 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布局
要想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除了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合理布局这些设施建设,形成规模化与网络化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从而提高整个冷链物流运营效率。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对地区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支持中小型冷链企业通过联营合资等方式进行业务资源整合,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加强对农产品产区的辐射,打造一体化运作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网络,高效衔接农产品的产地和销地。另一方面,以物流基地为中心,各农产品产区应加强农产品配送网络建设,打通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服务,促进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此外,在冷链农产品消费集中区,应建立销地集配中心,以有效衔接物流基地,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分拨配送效率。
3.3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冷链物流产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和提升冷链物流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升冷链物流运营效率,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系统,对拥有先进SCM 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的企业给予表彰;加强物流信息共享与联动,建立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建设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区域、行业和消费者间的信息交流;制定信息化顶层设计,实施切实可行的信息化专项规划,根据各地发展现状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建设制定宏观规划。同时,加强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监管,确保政策得以有效落实。
3.4 建设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
第三方冷链物流独立于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为生产加工、批发零售提供冷链服务,其不仅可以为生鲜农产品提供销售运输和冷链配送服务,还可以对物流问题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完整全面的冷链解决方案,有助于冷链公司专注于其核心业务,提高服务效率,减少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冷链物流投资。因此,积极建设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可以提供更加专业高效和可靠的冷链物流服务,提高整个农产品行业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