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分析
2024-05-17谭艳林
谭艳林
云南方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100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的一项重要规划举措,它是指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是国家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而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方式,实现国土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概述与意义
1.1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在2017年,国土部审议通过《国土资源部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其中就有提到建立国土规划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要求各地依托国家数据库、自然资源等,建立信息化平台,以此进行国土规划。
通常,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数据信息智能化日新月异的基础之上[1]。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智慧治理为手段,以系统规划为基础,以公众参与为支撑,以生态保护与环境友好为重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智慧国土环境。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建立空间信息体系和规划体系,充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规划决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需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各个层面之间的协同发展,并加强对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为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2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是针对信息化的背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规划进行优化,其应用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信息化时代,大量的空间数据和信息可以供规划者和决策者参考和利用,通过科学分析和评估,可以实现国土资源的精确管理和科学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二是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规划概念的提出,纠正了以往对生态环境不重视,甚至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盲目追求 GDP的极端错误[2]。在信息化时代,通过空间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土空间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状况,科学规划生态保护区域和生态经济开发区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是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建立完善的空间信息体系和规划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模型工具,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国土空间的发展需求和潜力,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支持,减少规划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是推动创新发展:在信息化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推动规划理念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环境,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
2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遵循的原则
智慧国土规划是一项与政府政策、人口、土地等息息相关的规划工作,其在进行具体的规划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以人为本: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人民服务”[3]。因此,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应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与人有关的部分,例如医疗、教育等人们最为关注的部分,要把人得利益放在首要得位置,更好地满足群众得需求。
2. 生态优先: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和基础,尊重自然规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共生以及可持续发展。
3. 风险管理:国土规划图中难免会遇到自然灾害、环境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为此需要通过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措施等手段,降低灾害风险,确保国土空间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通过与相关专家、社会群众等沟通交流,广泛听取社会的意见,以使国土空间规划更科学并具有时效性。
4. 创新驱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如通过计算机制图或其他科学的软件实现规划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推动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智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上述原则,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和平衡,以实现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3.1 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理念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长期以来一直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传统规划模式为引导[4]。这种规划理念虽然可以确定我国的国土规划的统一性,但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理念会导致社会中其他个体的作用被削减。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相关部门要转变理念,让社会中的群众、企业等也参与到国土规划之中。这种多元参与的理念,可以增强公众对规划决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确保规划结果符合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增强规划决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创新观点,充实规划决策的内涵和广度。
为了加强公众的参与,规划部门可以定期举办公众参与活动,如座谈会、沙盘展示等,邀请公众参与规划讨论和决策。例如,在城市更新规划中,规划部门可以组织公众参与活动,让市民对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划决策符合公众需求,并形成公众参与报告。二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规划部门也可以通过线上对公众的意见进行收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在线调查和意见征集,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比如,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规划部门可以在网上发布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于乡村发展的意见和期望。
规划部门也可以与专业咨询机构或社会组织合作,设立规划咨询机构,提供规划咨询和意见征集的服务。该机构可以通过设立热线电话、邮箱等方式,接收公众的咨询和意见,并逐案进行评估和反馈。若是有一些重大规划项目或争议性较大的规划决策,规划部门也可以组织公众听证会,为公众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公开透明地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意见反馈,确保规划决策与公众需求相符,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规划工作的公正透明和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空间规划信息平台
《国土资源部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其中就有提到建立国土规划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可以集成各类空间数据,如地理信息、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等工具,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视化展示,提高规划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的建设也可以整合各个规划部门的数据和信息,不同部门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查看和编辑数据,实现跨部门的协同工作,减少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促进规划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同。同时,这个信息平台也符合上文提到的听取公众的意见的内容,规划部门可以在此平台上收集公众的意见,进而进行国土规划。
为了建立空间规划信息平台,首要得是技术支持和平台开发,规划部门可以与专业的技术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和定制适用于空间规划的信息系统平台,这些合作伙伴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经验,确保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满足规划工作的需求。平台上也需要搭建专业的科技系统技术,如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实现地理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可视化展示,通过准确地收集、管理和分析各类地理数据,如地形、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在平台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比如采用合适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规划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同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个人隐私,保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和权益。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并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3 打通国土规划数据通道
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依赖于大量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掌握空间规划信息,制定可行的施行方案,填补相关方案漏洞[5]。为了避免出现数据重叠、丢失的问题,国土规划部门需要打通数据通道。打通国土规划数据通道可以整合各类空间数据,如地理信息、地形数据、自然资源数据等,提供决策所需的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这样可以使规划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主观判断的影响。同时,数据的打通也有利于提高对公众透明可见,增加规划决策的公正性和公众信任度。
为了打通数据通道,规划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不同来源的国土规划数据具有一致的结构和语义。例如,规划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规划数据编码规范,规定各类规划数据的命名、属性和关系规则,以便于数据的整合和共享。规划部门还需要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对国土规划数据的数据进行管理,以了解数据的来源、用途等信息,为数据整合和标准化提供基础支持。
打通国土规划数据通道也需要建立数据共享与开放的机制。规划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将国土规划数据进行共享和开放。规划部门可以在上文提到的信息平台中规划一个数据共享的版块,作为国土规划数据的集散中心和交流平台。版块中可以提供数据上传、存储、管理和下载的功能,方便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流。规划部门可以与其他部门和地区开展数据共享合作项目,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例如,可以与地理信息部门合作,共享地理信息数据;与人口统计部门合作,共享人口分布数据;与环保部门合作,共享环境监测数据等,这样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利用。
通过数据整合和标准化、数据共享与开放等措施,可以实现数据通道的打通和应用,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3.4 强化国土规划人才培养
在当前的国土规划建设实施过程缺乏专业人员的操控管理,导致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难以被掌控,无法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的优良功能,进一步降低了国土规划建设的严谨科学性。而强化国土规划人才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规划决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规划部门可以建立全面的国土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如与相关高校建立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生资源。可以在相关高校中设置涵盖国土规划的多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包括规划原理、规划方法等,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规划,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国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高校也可以可以将实践教学纳入培养体系中,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和实习,了解真实的规划工作,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地方规划项目,向学生提供实际规划任务,引导他们在实际项目中进行规划工作。
除了与高校进行合作之外,规划部门也应该在部门之内为员工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如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研讨会,邀请行业内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课程,为规划人员提供学习和更新最新知识和技术的机会。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规划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课程,这样可以方便规划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3.5 定期开展规划效果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过程应该始终建立在动态监管的机制之下,规划部门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定期开展规划效果评估可以对规划决策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检验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估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反馈给规划决策者,帮助他们了解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规划部门可以根据规划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可以涵盖规划方案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在经济方面可以考虑GDP增长率、就业率等指标;在环境方面可以考虑空气质量等指标;在社会方面可以考虑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等指标。评估体系也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规划方案的效果评估提供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在监测中,规划部门可以根据规划的周期和要求,设立评估时间节点。评估时间节点可以根据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和实施进度进行设置,以确保评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评估需要收集与规划方案实施相关的数据,规划部门可以建立数据收集机制,如上文提到的数据通道、信息平台等,定期收集与规划目标和效果相关的数据。评估过程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等方法,对各个方面的评估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其最终结果可以形成评估报告和评估意见,反馈给规划决策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亦或者是公众。这样可以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公众对规划方案的知情权和参与度,还可以为其他地区和领域的规划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有效开展规划效果评估,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4 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已成为提高城市规划效率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集信息化和规划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规划效率,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因此,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持续优化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机制,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智慧国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