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厚度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2024-05-16朱聪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内科山东济南250013
朱聪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内科 (山东 济南 250013)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开展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的临床疗效以及胸膜厚度影响。方法:选定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法每组划定30例,设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检测值;治疗前后肺功能测评值;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所获临床疗效数据值更高,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测评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人员肺功能均有好转趋势,且观察组各项数据值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更低,数据值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观察组胸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应用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肺功能有好转,胸膜厚度削减,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低。
结核性胸膜炎多数由结核分枝杆菌入侵胸膜造成,患者的壁层、脏层通常会存在呈现出胸膜干酪样的结核病灶破溃[1];或患者自身对结核杆菌抗原产生了一定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形成胸膜局部炎症,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出现显著性上升,壁层胸膜淋巴管回流阻碍,引发胸水量明显增加,最终回流障碍,形成胸腔积液,这也是约4%的结核病患者存在胸腔积液的原因[2]。结核性胸膜炎常见于初发结核病,但也会见于复发结核病。约25%成人结核病患者以肺外结核病为常见形式之一,仅居淋巴结结核后,需要尽早地进行治疗[3]。为此,本文将本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60例纳入分析,探讨对其采用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胸膜厚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59岁,平均(44.05±2.45)岁,病程10~47d,平均(33.20±2.08)d;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59岁,平均(44.12±2.47)岁,病程10~47d,平均(33.21±2.00)d,不存在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进入实验的人员经过多方位的检测,确定患有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表现出咳嗽、胸痛、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4];X射线检查、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存有胸腔积液。排除标准:既往有抗结核病病史,复发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胸腔置入一次性胸腔留置引流导管开展胸腔积液的相关引流,当引流量每日低于50mL,即可停止操作,之后将置入的胸腔引流管进行拔除,在胸腔引流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时间不得低于6个月,并且还要使用不少于1个月的糖皮质激素[5]。
观察组: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6]。①内科胸腔镜下治疗方式;医护人员要完成内科胸腔镜相关的准备,协助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4项等多个检查,同时注意进行输血前4项,心电图等,进行胸腔穿刺,并将积液进行抽取,便于制作标本,也需要对其进行常规,生化等检测;让患者保持健侧卧位,选择腋中线/后线第6~8肋间作为手术处,消毒后用含量为2.00%利多卡因(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47)将皮肤进行浸润麻醉至胸膜腔,再切开事先设定好的皮肤处,长度大约控制在1.5~2.0cm,选择止血钳开展皮肤逐层钝性分离,分离到胸膜壁层停止,使其可以顺利地进入胸膜腔,插入套管,使其可以顺沿导管进入胸膜腔全面地抽取积液,仔细探查脏壁层胸膜情况,并清理胸膜腔内的病灶,钳取4~6块的病灶组织用以进行病理检查,手术结束后,自切口处放入胸腔闭式引流管至适当位置,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②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方式;在胸腔镜直视辅助下,应用齿活检钳取,并且可以将已经出现胸膜粘连组织尽快地分离,破除包裹腔,在负压下抽吸残留积液,利用生理盐水将胸膜处粘连处进行冲洗,术后经引流管将20万U尿激素酶混合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注入,1周/3次,每次夹管4h后再进行引流。在胸腔引流及注入尿激酶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检测值:通过治疗,临床特征例如咳嗽,胸痛等完全不存在,肋间隙,胸廓等不同位置的形态已经呈现正常,开展B超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存在胸腔积液,肺组织呈现出复张,归入效果显著;通过治疗,临床特征例如咳嗽,胸痛等改善,肋间隙,胸廓等处形态基本呈现出正常,开展B超检查,发现原有的胸腔积液已经有明显的消失,大约消失60%,肺组织呈现出复张,且>30%,归入有效果;当以上所列出的各项评定标准均改善,且病情在不断地恶化,归入无效果。②治疗前后肺功能测评值,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自主通气量。③记录出现胸膜增厚、分隔、胸膜粘连的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监测情况。④分析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检测值对比
表1说明,观察组所获临床疗效数据值更高,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治疗效果检测值对比(n=30,n/%)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测评值比较
表2证实,治疗前,所有人员的肺功能测评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表现出好转趋势,观察组所有功能恢复更快,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治疗前后肺功能测评值比较(n=30,±s)
表2.治疗前后肺功能测评值比较(n=30,±s)
组别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自主通气量(L/mi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1.52±0.72 89.15±0.92 57.50±0.85 85.10±0.88 68.49±0.31 82.44±0.35对照组61.55±0.92 70.18±0.89 57.35±0.59 66.10±0.87 68.50±0.29 70.49±0.40 t 0.1407 81.1717 0.7940 84.0977 0.1290 154.0610 P 0.8886 0.0001 0.4304 0.0001 0.8978 0.0001
2.3 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比较
表3证实,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更低,数据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比较(n=30,n/%)
2.4 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比较
表4可知,治疗前,两组胸膜厚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4.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比较(n=30,±s,mm)
表4.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比较(n=30,±s,mm)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55±0.32 1.10±0.25对照组1.50±0.31 1.28±0.30 t 0.6147 2.5246 P 0.5412 0.0001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有30%~80%存在胸腔积液,由于胸膜的长期的炎性病变使其很容易形成包裹。通常情况下,在内科胸腔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患处脏层、壁层胸膜均已经出现程度不一的粘连情况,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或伴随广泛胸膜增厚[7]。结核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自身存在的胸腔积液中就含有纤维蛋白原,当聚集了大量性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胸腔积液就会黏稠,产生一定的蛋白凝块;存在的积液分隔开包裹,对胸腔液正常吸收造成影响,病情越发严重,并因此形成了胸膜包裹[8]。结核性胸膜炎以往临床上主要是围绕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且需要多次且反复抽吸胸腔积液,或者是让患者使用剂量相对较小的激素,但因会有部分患者自身胸膜已经出现了粘连分隔、纤维凝块、包裹增厚等,就会造成病变处原有的药物浓度呈现下降,治愈难度上升,或者是病情反复。当结核性胸膜炎病程迁延不愈,发生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则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
针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建议进行内科胸腔镜治疗,其可完成充分分离,让表现出粘连的组织分离,还可对已经有包裹的组织进行治疗,联合手术后进行胸腔注入尿激素酶治疗,并配合抗结核、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开展胸腔积液相关的引流治疗。本次实验数据证实,观察组所获临床疗效数据值更高,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人员肺功能均有好转趋势,且观察组各项数据值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更低,数据值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证实了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所获临床疗效理想。前者各项操作相对简单,通常进行局部麻醉即可操作,术后造成的创伤小,更有利于恢复。内科胸腔镜优势较多,例如可以准确判定当前存有在胸腔积液程度,还可治疗胸腔内结核性纤维粘连[9];文中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使用了负压吸除手术,可以将大量纤维蛋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清除,并且还可有效地清除存有的纤维蛋白原以及降解物,肺复张、肺通气功能得以恢复,康复进程时间短。应用内科胸腔镜可以改善脏层、壁层胸膜粘连,若已出现粘连,则可将包裹性积液腔等进行分离,将粘连处进行清除,当发现有粘连的脏壁层则立马进行分离,破坏包裹,便于将其中的积液吸出[10]。尿激素酶应用在治疗中,所获结果显著。其属于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物,可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活性纤溶酶,利于将纤维蛋白进行全方位的溶解。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即是在内科胸腔镜下将注入尿激素酶,使其均匀且容易分布,一般是在胸膜表层;漂浮在胸液中的纤维蛋白,胸膜粘连得以清除以及避免间隔,降低胸腔积液黏稠程度,使得胸腔液引流正常。
综上所述,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应用内科胸腔镜下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肺功能有好转,胸膜厚度削减,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