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16白明明
白明明
(成都市温江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多发性骨髓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临床表现为肾功能不全、贫血、高钙血症、骨质破坏等器官损害[1]。 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异常增殖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 一般临床在对此类患者实施治疗时,主要是结合其临床特征(如并发症、年龄等)展开相应的治疗,常见治疗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单克隆抗体、蒽环类药物等,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取更为科学、及时的临床医治,应当积极开展更为科学、合理的临床诊断方式,从而提升预后,改善生活质量[2]。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原则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传统方式为骨髓穿刺活检, 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临床诊断作用,但是具有很多局限性[3]。 例如,在取材过程中会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且会对患者机体产生一定创伤,不容易被患者和其家属所接受。 随着医学研究的逐步推进,发现血清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了非常关键的作用[4]。 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0 月来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为对象,观察组(n=50)为多发性骨髓瘤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对照组(n=50)为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旨在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0 月来院就诊的1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n=50)为多发性骨髓瘤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对照组(n=50)为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 例;年龄49~78 岁,平均年龄(63.08±2.11)岁;病程2~14 个月,平均病程(6.36±1.08)个月;体重45~83 kg,平均体重(70.16±3.33)kg;身高157~186 cm,平均身高(172.66±2.84)cm。 对照组中,男性健康人员28 例, 女性健康人员22 名; 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3.14±2.08)岁;体重46~85 kg,平均体重 (70.27±3.41)kg; 身高158~187 cm, 平均身高(172.74±2.79)cm。 2 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项研究已经征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诊患有多发性骨髓瘤;(2)观察组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中出现单克隆M 蛋白;(3)观察组患者经组织活检后发现存在浆细胞瘤;(4)所有研究对象都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5)所有研究对象都有正常的认知;(6)所有研究对象均对研究详细内容知情同意, 并签署告知书表示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同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2)同时存在严重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肾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等);(3)同时存在髓外浆细胞瘤;(4)研究期间擅自退出。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相同方法展开实验室检验,具体包括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等,方法如下:在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获取其肘静脉血液样本,共计5 mL,放置在装有抗凝液的试管中充分混合均匀,按照3 500 转/分钟的标准做连续10 分钟的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8 cm,获取上层血清后备用。 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使用溴甲酚绿法测定免疫球蛋白、乳酸底物法测定乳酸脱氢酶、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
1.3 评价指标
(1)针对2 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测结果展开对照分析,具体包括血清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 其中免疫球蛋白具体包括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
(2)根据Durie—salmon 分期诊断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划分为不同组别,如果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在3.50 mg/L 以内,则为Ⅰ期,组别名称为观察I 组; 如果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在3.50~5.49 mg/L 之间,则为Ⅱ期,组别名称为观察Ⅱ组;如果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在5.50 mg/L 以上(含5.50 mg/L),则为Ⅲ期,组别名称为观察Ⅲ组。针对观察组组内不同分期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展开对照分析。
(3)所有观察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法治疗,完成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如果血清单克隆M 蛋白显著降低,血红蛋白含量升高,骨髓中浆细胞减少,尿素氮及血钙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 则评估该项治疗效果为缓解;如果血清单克隆M 蛋白有所降低,血红蛋白含量有所升高,骨髓中浆细胞有所减少,尿素氮及血钙指标有降低但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 则评估该项治疗效果为部分缓解; 如果血清单克隆M 蛋白没有任何改变,血红蛋白降低,骨髓中浆细胞出现上升的情况,且尿素氮及血钙指标并没有过多改变,则评估该治疗效果为进展。 根据该评价原则,将缓解与部分缓解的患者纳入到治疗有效组中; 将进展的患者纳入到治疗无效组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相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情况()
表1 2 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情况()
?
2.2 观察组组内不同分期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情况
观察I 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均低于观察Ⅱ组、观察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上述指标均低于观察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观察组组内不同分期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情况()
表2 观察组组内不同分期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情况()
注:t1/P1 为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之间的比较;t2/P2 为观察I 组与观察Ⅲ组之间的比较;t3/P3 为观察Ⅲ组与观察Ⅲ组之间的比较。
?
2.3 观察组组内不同疗效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情况
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展开统计,结果显示共有24 例为缓解,占比为48.00%(24/50);共有16 例为部分缓解,占比为32.00%(16/50);共有10 例为无效;占比为20.00%(10/50)。因此治疗有效组患者共40 例, 治疗无效组患者共10例。 前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均低于后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观察组组内不同疗效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情况()
表3 观察组组内不同疗效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情况()
?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浆细胞恶性疾病的一种,其具有高度异质性,一方面体现在临床特征的异质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生存上的异质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个体化差异而存在着不同的生物学特征。 该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一般与器官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组织损害有关,主要是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肿瘤细胞、 异常增殖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等诱发而患病, 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 腰背部骨痛等,因此一旦有不明原因的贫血或异常背部疼痛(特别是老年人)产生,应当考虑对患者实施该疾病的临床筛查工作[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往往并不理想, 且大部分都很难治愈, 通常会存在轻链过度生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生成的情况,这时往往会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一般结合血清单克隆M 蛋白以及血清蛋白检测结果可以展开综合诊断,且所获得的结果相对更准[6]。 另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患病后,其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进而出现反复感染等问题,并诱发机体炎症反应,使多种炎性因子的分泌量大幅提升。
血清β2-微球蛋白属于与细胞膜表面人白细胞I类抗原分子的轻链,能够将肿瘤负荷进行间接反应。一般来讲,该指标在机体中的含量十分低,同时能够从肾小管自由通过, 几乎可以全部被曲小管重新吸收[7]。 因此一般会将血清β2-微球蛋白视为判断多发性骨髓肿瘤患者预后、 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白介素-6 属于超敏C-反应蛋白分泌的刺激因素,一般患者在患病后,其白介素-6 指标会有明显升高的情况,因此也会诱发超敏C-反应蛋白的异常时升高。 乳酸脱氢酶属于机体组织细胞中的糖酵解酶, 主要在红细胞、白细胞等脏器组织中广泛分布,一般具有较高活性。 当人机体中出现血液疾病、内脏器官病变、恶性肿瘤等问题时, 往往乳酸脱氢酶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异常升高表现。 但其表面往往比组织水平远远更低,一旦有肿瘤细胞侵袭时,会有大量乳酸脱氢酶被释放,并进入到血液中。血清单克隆M 蛋白是因为骨髓中没有节制异常增殖而出现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物质,是通过恶性浆细胞产生[8]。 在电泳状态下,其产出的蛋白类物质会长时间处在整体均匀且基底偏窄的单峰状态。 通常来讲,健康人机体血清中同样也会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物质的存在, 如果机体处在正常状态, 则该物质的合成速度会成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因此正常免疫球蛋白数量也会随之降低,使之机体免疫功能逐步出现异常。 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有大概率产生感染等并发症,此时其本周氏蛋白水平会显著上升,久而久之,患者会出现包括肝功能受损、 贫血在内的多种病理学改变。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对比组间实验室检测结果, 显示观察组均高于对比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李玲[9]在《β2-微球蛋白、C 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价值》,孙真真等[10]在《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中提到的结果均一致。 由此能够看出,应用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方式能够将健康人员与多发性骨髓瘤做出有效的鉴别区分。 另外,在本次研究结果中,针对观察组不同分期分期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做以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观察I 组相比,观察Ⅱ组、观察Ⅲ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均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Ⅱ组相比,观察Ⅲ组患者上述指标同样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指标测定结果展开分析能够看出, 随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 其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也有逐渐升高的发展态势。 由此也能够看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讲,借助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方式可以有效将其患病严重程度做出区分, 这对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本项研究的数据统计结果中, 专门针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和治疗无效的患者展开分析,结果发现,治疗有效组相较治疗无效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这一结果可以看出,使用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方式可以对患者治疗效果、 预后情况作出直观评估, 对后续诊疗方案的调整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工作开展中采取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不仅可以对患者疾病分期做出有效区分, 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做出良好评估, 并结合测定结果对治疗方案做出相应调整,整体可行性较强,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