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2024-05-16徐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初中语文

徐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文化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了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效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并重视融入传统文化的时机。通过丰富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一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边形成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中华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6.035

初中语文课程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点,还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并借助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然而,任何一种文化要素的渗透都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所以,如何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人文情境,如何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思想、精神养分,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弥补初中语文教育结构的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容易产生两个习惯。其一,以自己为主体并向学生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然而,从知识的特点来看,初中语文知识大多比较晦涩。所以,当学生在面对大量的、文字化的表述后,他们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其二,将初中语文教学简化为知识点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致力于优化教学流程、教学策略,还致力于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的融合,中学语文课堂逐渐朝着生动化、有趣化发展。一般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人文历史资料、传统风俗和人文思想融入知识点的讲解中,往往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学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

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教学目标。当教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时,学生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比如,在开展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品读其中的意境与深意。此外,古人讲求“用最精炼的内容表达最多的含义”。因此,当教师在讲述具体的诗词时,不仅要让学生明晰诗词的内涵,还要让他们感受语言的凝练之美。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依靠单向的传递,因此,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可以取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

(三)辅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一,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其二,让学生践行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当教师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之后,学生逐步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此过程中,他们或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或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当地的英雄人物。凭借大量的游戏、活动,学生一边体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文化自信,一边在多种文化的融合中懂得兼容并蓄,形成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从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传递传统文化要素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融入情境式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目前,教师构建教学情境的渠道有二,其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生活情境。虽然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仍是实践和生活经验。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抽象的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在讲解《灯笼》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況出发搭建问题情境。“提起灯笼,我们会想到哪些场景?”由于灯笼与元宵节等节日息息相关,所以,有的同学表示,一提起灯笼,就会想到花灯节,就会想到动物灯笼和人物灯笼。“除了花灯节,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见到灯笼?”这时,部分同学就会产生认知冲突。结合他们的疑惑,教师引入《灯笼》并让学生进行归纳:“在文章中,灯笼有哪些妙用?”基于文章内容,学生从乡村日常生活、乡村艺术表演、乡村年节欢庆、历史文化等维度进行总结。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利用文章内容填补自己的认知结构。

其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当教师在讲授一些抽象的传统文化时,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学生看似听懂了,实则还未进入学习状态。因此,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融入丰富的视听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感受传统文化要素的魅力,一边加深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并不能将试听资源的搜集简化为“下载-展示”。面对不同的文章体裁和教学需求,教师应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匹配以不同的引导方式。比如,在面对一些描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文章时,教师既可以选择一些实景图片,又可以搜集相关的纪录片。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软件绘制立体的模型。再如,面对一些描述民风民俗的文章时,教师不仅可以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还可以设计多元的角色扮演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互联网信息,拟定原创话剧。

比如,在讲授《春酒》时,教师拟定了一个故事扮演的任务。“人们在喝春酒时可能会产生哪些对话?春酒被赋予了哪些含义?”基于上述两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故事。为了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和生活化,大部分同学主动搜集互联网信息并了解“春酒是什么”“春酒出现的场景”。从具体的故事呈现效果来看,学生不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原人们喝春酒的场景,还能够深刻体会春酒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

(二)拟定教学活动,探究传统文化

1.根据古诗词,设计赏析活动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师要将古诗词教学与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龟虽寿》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人墨客并和着音乐进行朗读。“在朗读这首诗时应该遵循哪些节奏?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哪些情感?”结合上述问题,学生一边用“/”画岀诗词朗读的停顿处,一边结合诗句的抑扬顿挫分析诗人的情感。从《龟虽寿》的特点来看,本首诗的用词比较简单,所以,大部分同学可以提炼出诗人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所有注释。根据注释内容,学生快速了解诗文的释义。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着重讲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分析诗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凭借高效的师生互动,学生既能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学造诣,又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

2.根据语言故事,把握文化内涵

中国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点,还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带领学生厘清故事情节,明晰“故事讲了什么”,又要引导他们感受故事中的文化要素,比如,人物角色的优良品质。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拟定丰富的教学活动。依托角色扮演、讲故事大赛等活动,学生一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边输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然而,受性格、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限制,少部分同学会将讲故事大赛简化为背故事大赛,将角色扮演简化为台词讲述。根据上述情况,教师致力于优化活动规则,加强生生互动。以开展“讲故事大赛”为例。考虑到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教师可以将比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线上比赛,第二部分为线下比赛。其中,在线上比赛阶段,每一名同学都要搜集一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学生将自己视为一名说书先生并录制一段2分钟的“讲故事视频”。基于视频内容,教师从生动性、趣味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并筛选出6名同学进入第二轮。相比于第一轮,第二轮的比赛规则发生改变。从具体的规则内容来看,第二轮的评委不再是教师而是每一名非参赛同学。“你刚才打了几分?你的打分标准是什么?”每当一名参赛者讲述结束后,教师都随机挑选一名同学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输出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传统文化要素的理解,还会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宣扬传统美德,提升文化自信

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关系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大量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传统美德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文章中的传统美德。一般来说,传统美德主要存在于历史人物和文学经典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宣扬传统美德,教师可以拟定丰富的自主阅读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炼角色特点,分析其中的传统美德。值得一提的是,初中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是有限的,这时,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并提供大量的素材。比如,在彰显人物心胸豁达、淡泊名利时,教师要紧扣作者、诗人的亲身经历展示大量的视听资源。结合具体的时间轴,学生可以一边将自己带入作者的视角,感受他的心境,一边从中提炼出相应的传统美德。教师提问:“同学们,作者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坦然的心态,那么,我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凭借高效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逐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展示丰富的影视剧作品片段以及真实的文物、史料。通过极具视觉冲击的影视剧作品,学生能够一边感受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一边理解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考虑到最终的讲授效果,教师还可以设计实地考察任务。基于任务要求,学生或以个体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参观线下的爱国教育基地。凭借具体的文物以及详细的讲解,学生既能够加强自己对红色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的理解,又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爱国情怀,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四)融入传统故事、人物形象等内容

我国传统故事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传统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传统故事融入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白杨树不畏风雪、坚强不屈的精神。《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歌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的悲惨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琵琶女命运的不公和不幸。教师在教学《琵琶行》时,可以让学生对白居易的遭遇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白居易在政治上遭受迫害时所承受的痛苦,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故事融入现代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传统故事进行研究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学习《阿Q正传》时,教师可以将阿Q的形象融入现代文学作品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阿Q是否具有反抗精神以及阿Q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如何等问题,以此来让学生了解阿Q是一个典型的反抗者形象。通过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阿Q的悲惨命运与当时社会有很大關系。

(五)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授课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更新教学策略。依托新颖的教学策略,学生不仅能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还能将自己的感性理解转化为理性思考。目前,从具体的教学案例来看,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其一,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紧扣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并拟定丰富的探索活动。基于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和引导,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拟定学习清单。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将预学任务简化为对字、词的理解和背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融入“学习清单”并重视前期的预习。在此过程中,教师罗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结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一边提炼书本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一边提前搜集相应的资料。通过高效的自主学习,学生不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

其三,重构评价体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容易将自己视为评价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等级式、结果式的点评。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具体的学习成果,而是要从学习态度、探索过程等多个维度出发进行过程式、评语式的评价。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课堂参与者。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感,重视多元策略的融入。通过情境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等多个教学策略,学生既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何将抽象性的、难以理解的传统文化要素转化为直观的、容易理解的文化现象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教学信息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潘畅《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路径》,《作文》2022年第44期。

[2] 刘相梅《融合·实践·传承——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天津教育》2022年第34期。

[3] 俞天明《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语文教学之友》2022年第11期。

[4] 张小莉《提升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年。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初中语文
身边的传统美德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