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变革
2024-05-16张晓艳
张晓艳
社会发展促使教育事业进行转型升级和变革,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社会背景、人才需求和学生特点颁布了新《课标》。教育行业的工作者应当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变革现有的教学观念,将更加先进、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观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
现阶段,多数教师以及学校的领导人员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学工作本身上,在教学研究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教育工作者无法随时掌握教育事业的变化情况,以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教师未能明确自身在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定位,影响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目光局限于书本教材,缺少对课程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素质的培养方面略显欠缺。由于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和习题讲解,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较弱。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熟练度和运用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课程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不足。
二、积极变革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现实意义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形势不断变化和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这种实际情况下,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教育工作者变革教学观念的行为在客观上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教育工作与时代发展更加契合。
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引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核心素养、能力水平等客观情况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上。与传统的教学观念相比,以变革后的教学观念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可以规划出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变革的方向
1.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教学重点,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教师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更要担负起课程的研究和建设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适当调整和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课堂。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从研究者的视角思考语文学科教学观念以及手段的变革,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语文教学。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选择某一个教学中心点,将其作为研究重点发散思维。以小说这一体裁的课文为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知识体系中,小说需要具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种基本的故事情节,向阅读者展示完整的事件发展经过。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清晰、流畅地表达个人想法和事件经过,在教学目标中属于交际能力的训练项目之一。随着人的情感、认知、思想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关注点和创作重心也在发生转变,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到这种变化,适当调整小说体裁课文的讲解方向。教师可以将生活横截面这一理论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非小说的必备因素,为学生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和阅读理解奠定基础。
为了保证教学研究工作的质量和前沿性,教师应当广泛阅读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地区教学情况的个性及共性问题,制定相应的转型和改革措施,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2.确定教师角色定位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師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规定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仅把教材内容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结构,将课程知识的学习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教师亟须改变角色定位,根据新的教育形式明确自身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在教学研究成果和新《课标》的帮助下,教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教学目标明确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思考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科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将教材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性过强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与教师放在平等地位。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纳入教学工作中,从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引导者的姿态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层次,提高教学工作的灵活性。
3.革新传统教学方法
为了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变革教学观念的同时,也应当革新教学方法,利用更加先进、科学、有效的方式手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小学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造自主学习路径,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生涯奠定基础。在讲解《纸的发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跟读课文录音。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简单了解纸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在正式授课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教学侧重点,使课堂授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强,从而快速完成本节课程的知识学习。
教师需要牢记自身的引导职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思想启迪的作用。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以二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的教学为例。该篇课文从第一视角出发,以“我”为中心,阐述了我的特征、形态、作用、危害等特点,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一课程时,可以使用问题导向法,将文章内容转化成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描述的事物。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提炼出来,向学生提问,如“云和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池子、小溪、江河、海洋中最常见的是什么呢?”“农民伯伯在灌溉田地时会使用什么呢?”
4.注重教材知识延伸
教师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将教学视野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缺少课程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增加。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时应当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
语文知识并不是独立的知识体系,涉及其他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内容。教师可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一只蟋蟀被牛随着青草吞进腹中,因为牛的反刍和朋友的帮助重获自由的故事。该篇课文向学生渗透了牛的身体构造和反刍这一特征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解读文章内容时可以将牛的反刍现象展开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蟋蟀获得自由的过程和背后的原理。通过对生物学相关知识的渗透,学生在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时,能够消除一部分疑惑,理清蟋蟀获得自由的过程和原因,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年级上册课文《大禹治水》介绍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简单介绍我国古代神话的体系和基本知识,在更加全面的背景介绍的基础上,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时会更加容易。另外,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将“堵”的治水方针转变为“疏”,这种行为体现了一定的哲学思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讲解大禹治水故事中体现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
5.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提升核心素养。
读写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读写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以扩写、缩写等形式进行写作。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从文言文内容以及主旨出发撰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在学习文言文之后产生的感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深度,教师可以布置仿写作业,让学生根据文言文的行文和写作方式仿写一篇寓意深远的短篇文章。仿写练习需要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设置较为熟悉,并且能夠将其运用在写作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以儿童诗的方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雷锋的怀念之情,呼吁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向雷锋学习,发扬雷锋精神。实质上,雷锋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品质,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在开展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为百姓谋福祉的伟大人物,如横渠先生、海瑞、于成龙等,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的层次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6.增加实践活动比重
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能力提升、素质培养和理论应用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利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水平,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在教学安排中的比重。
以一年级上册识字《对韵歌》的课堂教学为例,该章节课文的韵律性较强,课文结构对仗工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拍手,增强韵律感,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强。在将拍手游戏引入课堂之后,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在节奏的加持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另外,还可以进行课堂抢答,教师随意说出《对韵歌》中的一个意象,由学生抢答与之对应的意象。这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使学生更加熟悉《对韵歌》的内容。
在单元授课结束、月末、期中、期末等关键的时间节点,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生字和生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出发,开展小型的语文知识竞赛。教师可以事先将生字生词以及对应的拼音分别书写在不同的卡纸上,在竞赛时展示给学生,方便快速更换题目。教师可以将写有生字的卡纸依次摆好,学生在看到生字后读出正确发音,以较为快速、直观的方式判断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
7.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对成熟,教师应当将其积极应用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理念和手段方式的革新。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向学生介绍了三首古诗。对学生而言,古诗的理解难度相对较高,《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这三首古诗均以景物描写为主,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搜集教学视频,将诗句营造的场景和氛围展现出来,结合诗句解读进行适当的艺术化加工。现阶段,许多教育机构以及教师个人均在网络平台上无偿分享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视频资料。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向学生介绍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四个神话故事,文中充满了瑰丽奇幻的想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或动漫短片,从故事性出发,将神话情节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降低对神话的理解难度。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需要严格把控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程度,避免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导致教师的引导和教学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减轻了教师的课程准备和授课压力,教师应当在适当范围内使用信息技术,禁止为了减少自身工作量而随意使用信息技术。
8.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判断教学观念的应用效果。
在学生的考评方面,教师应当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课程知识掌握水平、写作能力、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在学习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将过程性考核纳入整体考评机制中,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课程和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自查和听课两种方式总结和反思小学语文教学观念中存在的问题,从现有的师资力量、资源条件和教学目标出发,研究教学观念的革新。当现有条件不足以支撑较为先进的教学观念落地实施时,教师应尽可能规避此类教学问题,减少小学语文教学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教师可以采纳其中较为科学和可行的部分,调整教学观念、方法手段和课程设置,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事业的要求。
总之,教育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变革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时可以从教学研究工作这方面入手,深入研究现阶段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确定教师的角色定位,为课程教学提供坚实基础。教师应当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材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着重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增加实践活动的整体比重,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丽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8期。
[2] 王婷婷《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23年第14期。
[3] 王继续《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新课程》2022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