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兴趣培养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4-05-16南小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段阅读教学情境

南小妹

摘 要:低年级是整个小学学习与生活的奠基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各种习惯将对后续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项目,让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为他们后续更高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及模式,让学生获得深层且积极的情感体验。本文基于此,先分析了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必要性,随即探寻了基于阅读兴趣培养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推进他们朝着更为深层且多元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 阅读兴趣 必要性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6.00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与要求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观之,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助力新《课标》落地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该综合分析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影响,论证阅读兴趣培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创新并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推进实现学生的高效、自主阅读,建立学生喜爱的阅读课堂,以此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阅读认知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必要性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低年级学段一般指的是小学一到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认知结构尚未完全成型,他们对于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尚处于模糊的阶段,很少能够基于自我认知的基础完成对世界万物的判断与分析,这就很容易让他们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含有“移情”色彩,也就是皮亚杰所论述的“自我主义中心”。

从感知特征来分析,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在感知事物时聚焦于事物的大致轮廓及整体形象。他们的感知活动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及情绪性特征,很少受目的控制,基本是受主观意识控制,几乎不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感知。

从注意特点来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尚未完善。因而,他们往往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一定要注重兴趣的激发。

从思维与想象特点来分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表象为素材。学龄前的儿童游戏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想象力发展,想象的内容常常会被当时的具体情境所左右。所以,教师在推进学生完成阅读想象的过程中,有必要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引发他们的多元思考,循序渐进地促进他们的思维特点由形象转向抽象。

2.认知特点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具有非边界性、模糊性、表面化、移情化等特点。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积极阅读体验,方能为他们高质量的阅读活动提供有力支撑。斯宾塞认为“孩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如果感到快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他才可以变得自信而专注”。所以,阅读兴趣的培养能让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将能提高注意力,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投射到所接触或者所阅读的内容中,从而在积极的体验中进行交流与互动,这样才能够有效开展阅读活动。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丰富阅读学习体验,增强阅读积极性

阅读兴趣的培养将能丰富低年级学段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增强他们参与阅读活动的積极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便强调了学习兴趣对学习成果的重要助力。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以良好的阅读兴趣为支撑,将能促进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于阅读学习活动。这样一个过程就使得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阅读内容的探索者。他们将基于自身已有的认识基础,在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助力高质量阅读教学课堂的建构。

2.有利于师生的阅读交流,构建融洽的课堂

阅读兴趣的培养将能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阅读课堂,有效助力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结合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阅读文本内容,能够精准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便能将原本固化、严肃的阅读课堂氛围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一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得以建立,低年级学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课堂,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续高效、高质阅读技能的生成奠定基础。

二、基于阅读兴趣培养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入情境素材,细化阅读感知

基于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思维表征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教师要尝试引入情境素材,帮助学生获得对具体阅读内容的细致感知,提高他们的素养。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引入情境素材,体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1.技术赋能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调动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自觉地形成积极的情绪,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由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强化认知感悟。这样教师便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阅读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可感,充分引领学生运用儿童视知觉能力完成高质量的阅读学习。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因为学生对葫芦的生长过程比较陌生。教师就可以搜集有关于葫芦生长过程的微课解说视频。通过直观画面的呈现,学生能够细致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随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直观展示民族乐器“葫芦丝”,甚至可以播放一段用葫芦丝演奏的音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他们对“葫芦”这一事物形成具体、全面的认知。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阅读,领悟这一寓言故事的深层哲理。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整个课堂富有直观化色彩,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将有助于打破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让整个课堂形成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绘本创思

绘本图文并茂的特征能充分激发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兴趣及驱动力。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其中的文字,还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欣赏图画并理解文字,展现多元思考过程。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就应该重视绘本这一素材的引入,并进行深加工和拓展延伸,形成对阅读文本的创新思考。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一封信》时,就要明确学生在阅读中需要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之情,从而感悟信中表达出来的亲情。同时,学生需要在前后对比中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这篇课文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核,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深层感悟。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从中领悟亲情的内核与本质,教师便可以引入绘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选择绘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阅读理解大兔子和小兔子对话的相似性和重复性的特点,进而抓住“我爱你有这么多”和“我爱你一直到……”这两个重复性较高的句子,加深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种阅读思维迁移应用于课文中两封信的对比阅读中,直观认知前后信件内容的不同,以自己的话来表述更喜欢哪一封信。这样便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及素养的迁移,大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了他们对露西心情变化的梳理与体会。

3.角色体验

创设体验情境将让学生主动参与角色体验活动,这对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是很有趣的。他们通过对角色的代入与体验,将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维与想象,从而对阅读内容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角色体验活动,引领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探究知识,深入文本,感悟内核,获得更为积极且完整的情感体验。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狐假虎威》为例,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现出两者的不同特点,进而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借助插图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比如,在阅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抓住描写老虎威风的词语并完成表演。如老虎的“扑过去”“逮住了”及狐狸的“窜”等,以如此明显的对比,显示出老虎的威风及狐狸的恐惧。

再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时,便可以引领学生阅读狐狸与老虎的对话:

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蒙住了。

学生自主阅读这一句话,判断应该怎样读。再让学生做动作“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随后让学生基于阅读情境,思考“你敢吃我?”这一句话的语气,完成戏剧化演绎。

总之,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时,要重点指引他们通过动作演绎及情境表达等方式进行学习,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肢体语言,演绎一段生动形象的故事。学生在自己演绎的基础上代入情感,借助角色,关联自身,进行自我反思,实现高效阅读。

(二)丰富趣读活动,创造阅读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可以实施趣读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文字,实现共融互享,切实体验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想象”,其中选择的两篇课文均属于童话故事范畴,深受学生喜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推荐童话书《孤独的小螃蟹》,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以积极的兴趣支撑课外阅读,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标准。在指导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活动如下:

1.共读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入亲子共读、同伴共读及师生共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引领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与家人共读,结合自身的特长与同伴共读,根据自己的疑惑与教师共读。在多种形式的共读中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获得对阅读文本的整体认知。

2.竞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共读的基础上展开竞赛朗读活动,或者让他们以书中的某一个话题展开辩论活动,基于自身已有的阅读基础,完成多元交互,实现智趣与理趣的共存,在良好的阅读生态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表达素养与识别能力,增强阅读驱动力。

3.享读

教师可以开通线上教学平台,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的情感走向,录制一段视频,解说哪些章节需要读得急促些、哪些章节舒缓些、哪些章节悲伤些、哪些章节快乐些。学生可以参与挑战,点击教师推送的诵读任务,录制自己诵读的过程。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诵读的快乐,实现了高效诵读的目的。

(三)重视过程评价,持续激发兴趣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要能够持续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及阅读感悟。从多个不同的方面着手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思考,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深化。同时,教师还要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及家长评价,获得全方面、立体化且客观的评价成果,而后支撑自身以更为良好且积极的态度投身于阅读活动中。

比如,教师在进行《孤独的小螃蟹》趣读活动的时候,就应该根据丰富多元的阅读活动开展多元、高效的评价。在共读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在竞读活动中,教师要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互评活动。在享读中,贯彻落实家长、学生、教师的多维立体评价。在每一项活动中,教师都要持续细化评价内容,以富有启发性的指标导引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成果,以良好的心态继续进入阅读活动,逐渐提升阅读素养,产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

综上所述,针对低年级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持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意识层面清晰地认知低年级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必要性,随后从情境素材的引入、趣读活动的开展及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阅读状态,借此提升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兴莲《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考试周刊》2023年第31期。

[2] 陈敏《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生》2023年第7期。

[3] 吴燕《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天津教育》2023年第21期。

[4] 牛素萍《在品质阅读中成长——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学段阅读教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