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政学专业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4-05-15郑艳君易翠平

华章 2024年5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

郑艳君 易翠平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重要任务,高校应积极承担历史责任,探索教育帮扶路径,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基于此,文中阐述了在乡村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提升乡村居民整体素质,完善乡村家庭功能,充实建设乡村力量的必要性;分析了家政学专业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在政策制度保障、教育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教育开展模式,提升家政素质教育水平的策略。家政学专业师生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是高校服务乡村的有益探索;家政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将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家政学专业;乡村家政素质教育;优化策略

高校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扶贫攻坚阶段,高校在农业人才的培养、农民收入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帮扶作用。2022年乡村扶贫工作顺利结束,同时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展开。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简述2023年工作重点:“继续推进乡村振兴。”高等院校家政学专业,应担当乡村建设的重任,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提升乡村建设者自身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一、高校家政学专业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升乡村居民素质,培养建设乡村人才

“长期以来乡村人才匮乏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1]。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开展以家庭生产与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家政教育,是提升乡村居民素质,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比36.1%,初中程度占比50.8%,高中程度占比11.2%,大学专科以及大学本科以上占2%,即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13.2%[2]。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幸福生活,不仅需要提高农民的技能,更需要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高校家政学专业师生对乡村居民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普及先进科学知识,直接培育乡村人才,激发乡村建设内在力量。

(二)完善乡村家庭功能,提升家庭建设能力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建设主体,具有生育、教育、赡养、消费、情感等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功能逐渐弱化,影响家庭和谐稳定。如家庭赡养功能,家庭仍然是农村老人养老的主体,完善乡村家庭赡养功能非常重要。乡村家庭“自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减轻国家“助养”的压力。教育功能也是家庭核心功能,但乡村家庭教育是整个家庭教育系统中的薄弱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家庭教育不仅关系个人,更关系到社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内容,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导、支持和服务。但是从“法律”条款落实到“行为”规范,还需要对乡村家长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构建家庭负责、学校协同、国家支持的育人体系。生育问题在乡村同样形势严峻。“全面二孩政策释放了农村青年生育二孩的制度空间,但农村二孩生育水平没有明显提升”[4]。树立积极生育的观念,加大乡村生育配套服务力度,高校家政学专业师生应发挥积极作用。家庭理财与消费、家庭休闲与娱乐等家庭建设能力的指导,则直接帮助乡村居民提升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开展家政素质教育,完善家庭功能,能为“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三)充实外在力量,共建共治乡村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各界投身鄉村建设[5]。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校是合力建设乡村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知识、技术、文化及先进理念来嵌入农村社会及其事务以支持、推动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振兴”[6]。家政学专业在担当人才培养责任的同时,应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为乡村家庭提供家政教育服务与智力支持。

家政学专业在高等院校各专业中,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明显优势。乡村振兴教育帮扶需要开展全面的指导和服务。家政学是综合性学科,包含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家庭生活质量的目标,有较高的吻合度。同时,开设家政学专业的学校一般是地方院校,教育目标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家政学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决定了高校家政学专业师生应在乡村建设中贡献力量,与政府、社会各界,形成共建共治局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高校家政学专业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面临问题

(一)政策制度等保障措施不足

根据我国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高校定期与乡村振兴对应点建立帮扶关系,选派优秀高校教师进行乡村振兴的专项工作。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给予长期在乡村挂职工作的教师优先考虑的政策支持。但对利用节假日定期坚持参与乡村振兴教育实践的师生,没有相关激励措施。在教学与科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对开展家政教育服务等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需进一步提升。高校家政学教师开展乡村素质教育大多为公益性质,缺乏乡村振兴教育专项资金。如需长期、全面开展,没有专项经费则难以保障。激励制度、专项资金等保障性措施不完善是影响乡村家政素质教育开展的根本问题。师资不足、教育开展效果不理想等其他问题也与制度保障不足密切相关。

(二)教育内容与形式单一

我国目前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主要是通过“三下乡”“乡村振兴点”等方式,在乡村帮扶对应点尝试开展家政素质教育。家政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未广泛普及。同时因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限制,教育主要以讲座、会议的形式开展,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另外,部分家政素质教育开展流于形式,教学反馈、教学服务等后续并未跟进。在教育内容方面,家庭收纳与整理、家庭饮食安全与卫生等日常物质生活的指导较多,家庭文化、家庭休闲等精神层面的教育较少。对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缺乏了解,教育内容与乡村居民需求衔接不紧密,教育对解决家庭实际问题的作用不明显。

(三)乡村居民学习意愿较低

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居民对家政素质教育,表现出较强烈的学习意愿。但整体而言,乡村居民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家政素质教育接纳程度不高。相比经济帮扶受益见效快,能直接改善乡村居民物质生活,而教育帮扶对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提升见效周期长。因此,乡村居民对教育帮扶方式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乡村居民本身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乡村居民对家政素质教育的内容学习能力有限。对家政教育的不接纳和学习能力的不足,导致高校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时,乡村居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够,持续参与的意愿不强。

三、高校家政学专业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的推进策略

(一)健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1.建立高校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激励机制

教师兼职参与坚持乡村振兴的工作,应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在教师评优评先、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等多方面优先考虑。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乡村振兴服务,并给予一定政治荣誉。大学生报考“村官”、乡镇公务员等基层岗位,应优先录用有乡村实践经历的学生。

2.解决乡村振兴与学校教学工作量、学分转化的问题

充分利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课程,鼓励学生到乡村中实践,并给予相应学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也应给予相应指导课时。教师工作量和学生学分的确定,可直接调动高校家政学专业师生参与乡村家政素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3.健全乡村振兴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通过申请扶贫实践项目、乡村振兴实践项目的形式提供家政素质教育的资金。建议在乡村振兴补助经费中,给予家政素质教育及其他乡村教育专项资金。形成政府负责资金、高校负责教育、基层干部负责组织的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协作局面。

(二)完善家政素质教育内容

1.家庭日常生活管理

家庭生活管理是家政素质教育基本组成部分。主要为:家庭服饰搭配、家庭营养与烹饪、家庭居住环境美化等家庭日常生活管理;家庭生产、家庭消费、家庭理财、农产品销售等家庭经济管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关系管理;家庭保健、慢性病防治、意外事件应急处理等家庭健康管理。

2.家庭现实问题处理

家政素质教育应结合现实,及时指导乡村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低生育率的现实背景下,家政素质教育内容中应着重加入优生优育、孕产妇保健等内容。高价彩礼是影响当代农村婚姻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婚恋观,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目前,农产品线上销售成为乡村居民家庭收入新的增长点,开展电商运营指导,帮助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连接,帮扶乡村居民改善家庭生活。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重点问题。应指导居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家庭个性化需求内容

在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时,第一,要考虑地域特点。例如,留守儿童比较多的乡村,应该开展留守儿童安全与心理健康等培训。交通相对方便、农产品有富余的乡村,应开展网上销售平台的培训。第二,要了解乡村居民的需求。在开展家政素质教育前,对乡村居民的需求进行调查。选择乡村居民感兴趣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以家庭日常基本生活的指導为基础,渗透时代内容,同时兼顾地域特点与个体实际需求,制订每个乡村的家政素质培训方案。“因村施教”“因户指导”,提升家政素质教育的针对性。

(三)创新高校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的模式

1.家政学专业建设与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结合

第一,教学科研与乡村素质教育结合。引导家政学师生申报与乡村振兴相关科学研究、社会实践项目。家政学开展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家政志愿者服务等课程的学习,鼓励以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的形式进行。第二,家政学人才培养方向与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结合。家政教育是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之一。家政教育方向毕业后主要从事家政教育或培训工作。在乡村开展家政素质教育,给乡村居民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完成从知识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提升家政教育能力。第三,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结合。“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7]”,青年大学生应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乡村家政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提升家政素质教育团队能力

培养乡村家政素质教育专业团队。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科成绩,将学生分成家庭教育、家庭保健、家庭营养等乡村家政素质教育小组。每个小组由相应学科的专业教师指导。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课程学习、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形式,加强家政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教育实施前严格选拔、集中培训,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实施教育后进行考核、表彰、宣传。各个环节到位,形成成熟的乡村家政素质教育专业团队。

3.创新家政素质教育形式

改变以线下讲座为主的单一传授的模式,调动乡村居民学习的积极性。依靠教育质量和效果,吸引乡村居民参加家政素质教育活动,增加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的受益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直播课程,完善线上教育服务。在线下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时,理论知识应渗透于实践操作指导中。增强教育的实用性,提升乡村居民的学习收获感,培养乡村居民主动学习的意识,为长期开展家政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结束语

高校家政学师生开展乡村家政素质教育,互利互惠: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乡村为高校提供育人实践场所。两者如何结合,建立“校—村”合作体系,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将以更完善的服务,促进乡村振兴;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也将为高校家政学专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惠志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0.

[2]李佐军,张少辉.加快建立农村环境共治机制,建设美丽乡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2):8-14.

[3]钟焦平.提升乡村家庭教育质量迫在眉睫[N].中国教育报,2022-5-20(1).

[4]毛一敬.“全面二孩”何以不“全”?家庭转型视角下农村青年生育意愿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0(5):67-7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3.

[6]黄巨臣,焦晨东.地方高校参与乡村振兴的“多重嵌入”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11):60-67.

[7]习近平.青年与农村[N].人民日报,2013-5-5(3).

作者简介:郑艳君(1979—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家政教育。

易翠平(1973— ),女,汉族,湖南靖州人,长沙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家庭营养与膳食。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家政素质教育乡村扶贫实践的研究”(项目编号:20A265)。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优化策略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