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理论发展与实践策略探索

2024-05-15刘曼丽

华章 2024年5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课程思政新时代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高校“课程思政”日渐受到重视,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首先勾画了“课程思政”的演变背景,随后分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为“课程思政”在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时代;教育挑战;实践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思政课程相比,“课程思政”更加强调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然而,新时代的背景也给“课程思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学生观念的多元化,“课程思政”如何保持其教育的活力与实效性,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课题,为“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一、“课程思政”的发展背景

(一) 从传统到现代思政课的演变

在我国高校的历史进程中,思政课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程不断地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与演变,以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早期的思政课程重视理论性和纲领性,内容固定,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学生群体逐渐多元化,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取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要求思政课程不仅要在内容上与时俱进,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进入21世纪,高校思政课程开始从单纯的理论讲授转向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使得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1]。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特色与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历史节点上,“课程思政”不再是一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而是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新时代的“课程思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它强调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和人生规划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课程思政”也更加注重与时代同步,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青年学生关心的话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科技伦理等,这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教育意义。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当前“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群体的多元化与思想观念的变迁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全球化,今日的高校学生群体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经济背景,持有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这种多元化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经验上,更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取向上。同时,现代科技、媒体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多样化和全球化的信息资源。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多元和独立,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这种多元化和变革的背景下,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也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确保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前沿性。

(二)教育资源与技术的更新迅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资源和技术的更新迅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纸质教材和面对面的教学方式。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线上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和互动平台等新型教育资源逐渐兴起。这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新型教育资源,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成为思政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此外,科技的更新速度也对思政教育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思政教材需要较长时间的编写、审核和出版,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教材内容很快就显得过时。如何确保思政教材的时效性和前沿性,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2]。

(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所带来的机遇与困境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和学科的交叉融合,思政教育也开始与其他学科产生交叉和融合。例如,思政教育与法律、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知识体系。这种交叉与融合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术研究,也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然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带来了新的困境。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范式、方法论和知识体系,如何确保在交叉与融合中保持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特色,避免被其他学科“同化”,成为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驾驭能力,才能确保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三、“课程思政”实践策略探索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社会的进步与变迁,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与期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政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必须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深入创新与改革。

1.引入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教学方法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新趋势。在“课程思政”中,引入跨学科知识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与全面的视角。例如,当探讨经济问题时,经济学的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而法律学的知识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与政策背景。同样,社会学可以为学生展示社会结构与行为的复杂性,而心理学、哲学与艺术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观念。此外,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更加完整与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相互补充与碰撞,产生新的思考与见解。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3]。

2. 加强实践与体验式教学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实践与体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的现实情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调查,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与需求,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此外,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等体验式教学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与生动的学习环境。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应用。案例分析法则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真实的社会问题,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为了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期望,必须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深入的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3.利用技术推进“课程思政”教学

在数字时代,现代科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教育的面貌,为“课程思政”开启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与实践的可能性。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博的资源,还为学生带来了更加生动、直观和互动的学习体验。

(二)互动平台与社交媒体的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需求。互动平台,如在线讨论论坛、直播课堂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此外,社交媒体,如微信、QQ、微博等,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利用这些平台发布教学资源、组织在线讨论和实时反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社交媒体还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和多元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经验和建议,与其他学生、教师和社会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开放和多元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4]。

1. AI与大数据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AI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教育的面貌。在“课程思政”教学中,AI可以帮助教師进行教学资源的智能推荐和筛选,提供更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AI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最符合其学习需求和兴趣的教学资源和建议。此外,大数据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科学和客观的教学决策依据。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此外,AI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自动生成和优化。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教学文本、习题和答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机器学习技术,AI系统还可以持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确保其质量和实效性。这种AI与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创新。

2.教育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随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日益创新和多样化,如何确保其质量和效果成为高校和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关键。首先,教育评估不仅是对教学内容、方法、资源的定期审查和评估,更是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质量控制。这种评估需要基于明确的标准和指标,如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等。此外,评估过程还需要具备公正性、客观性和透明性,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公信力。与此同时,反馈机制也是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求和建议的持续收集和分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这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此,高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反馈收集和处理机制,比如在线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教学观察等,确保反馈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四、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发凸显。它不仅延续了传统思政教育的任务,更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和技术的重要反思和创新。“课程思政”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已然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深入使“课程思政”更具重要性。它要求不仅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要培养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课程思政”需要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构建更开放、多元和综合的教育体系。高校应重视“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确保其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高校需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发展。教师则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培养开放心态和创新精神。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学生方面,他们应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学习和实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需不仅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合作,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学习经验。

结束语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凸显出其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透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到“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如何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演化,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而,正如任何创新都伴随着困难和挑战一样,“课程思政”也不例外。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与实践的决心。未来,期望看到“课程思政”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吕林栖.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2.

[2]郑玲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推进路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3(18):131-133.

[3]庞雪林,范德雄.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27):146-149+154.

[4]胡玥,侯淼.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的三重逻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9):167-170.

作者简介:刘曼丽(1989— ),女,汉族,四川开江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研究(项目编号:CSZ22088)。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课程思政新时代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