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的自律能力该如何培养

2024-05-14蔡振

心理与健康 2024年5期
关键词:自律性毅力自律

蔡振

自由的真谛源自内在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往往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之上。唯有通过自我约束,并在规律的生活安排中严格要求自己,人们才能在这一过程中锻造出坚定的自信心。

何谓自律能力

自律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当我们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规则,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从而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自律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才能赢得更大的自由。

中国古代文化极为强调个人的自律精神,即所谓的“慎独”。《中庸》中提到:“君子在私下之时也谨慎行事,对于看不见听不到之事仍怀有敬畏之心。最隐蔽的行为,最细微的事情,都能显露一个人的德行,因此君子特别注重独处时的自律。”

也就是说,个体在独自生活时,要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慎重对待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自律能力作用大

历代成功人士皆深知自律的重要性,他们普遍具备出色的自律力。自律,作为个人修养及成就大业的基石,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和前提。 有人说:“自律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顶级实力。”你的人生到达多少高度,取决于你自律的程度。设定合适的目标,树立必胜的信心,巧用合理的方法,踏实坚韧的行动,永不言弃,持之以恒。当你自律时,你就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健康习惯、生活习惯,不拖延、不颓废、不迷茫、不骄傲,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完美、更有成就感,你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当孩子长时间处在失败、否定、批评等负面环境中,其结果会是导致他们一直深陷于“习得性无助”的泥淖里,消弭着他们的阳光自信,损耗着他们的内驱力,考验着他们的自律能力。特别是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更拉大了他们之间的差距。

那些自律性强的孩子能管得住自己,勤奋、独立、向上,弯道超车,成为同龄人中的“赢家”;反之,那些自律性较差,把居家学习变成居家娱乐,偷懒、贪玩、拖延的孩子,主动放弃,很快就会成为“输家”。

自律能力培养途径

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开展活动,培养自律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不断进步。我们通过自我承诺、宣誓、仪式等各种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自律内容,增强对自律的认识,提醒督查孩子有条不紊地把任务清单逐一完成,不拖延、不应付,自觉抵制诱惑。在自我清晰认知中,一步步接近目标。

第二,科学引导,培养责任意识。人并非生而自律,自律是靠后天培养形成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让孩子肩上有担子,心中有敬畏,手里有任务,走出安逸圈,加持既定原则。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与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打造榜样,形成自我驱动。榜样不仅是用来崇拜的,更是用来超越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最好的教育是示范。我经常为孩子找寻或打造身边、社会上的榜样形象,以身示范,为孩子自律的形成提供可能性的想象与力量源泉,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理想形象的建构,体验精彩人生,向借口挑战,形成自我驱动,获得自我效能感,进而不用扬鞭自奋蹄,勇往直前。

第四,坚持不懈,培养自律毅力。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说:“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做任何事情,寻找并确定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我引导孩子在面临困境或危急时,不为困难所吓倒,要为问题想办法。我通过正面鼓励,提升孩子坚持的毅力,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凡事早规划,按规矩,目标一旦定下来,坚决行动,顽强坚持,不轻言放弃。

第五,正面鼓励,强化自律信心。自律行为的养成要慢慢来,既需要孩子本人的毅力,也少不了家长的鼓励。我会及时给予孩子中肯的夸赞,让他们拥有“我被关注”和“我被认可”的成就感、获得感,从而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律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努力的人生,自放光芒。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成全自己,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孩子最喜欢的依然是那份自我掌控感。孩子的未来能走多远,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自律能力。所以,我们放手而不放纵,培养自律性时,把孩子当作主体,不包办代替或强制命令,激励孩子自立、自理、自控、自强、自律。

自律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绝不能把“循序渐进”当借口,一而再,再而三地放纵自己。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高于普通人。不同程度的放纵,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不同程度的自律,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我认为,人生最强大的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越勤奋,越努力;越自律,越优秀!

猜你喜欢

自律性毅力自律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心理诊所
心理诊所
我懂得了坚持与毅力
毅力号来了
How to Get Slim?
艺术自律与人的觉醒
——《艺术自律性研究》评介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以他律促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