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思维训练,提升写作素养

2024-05-14李江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3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课文

李江

作文是评判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活跃度、灵敏度。在当前高中生的作文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逻辑混乱、语言匮乏等,导致作文分数较低。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重视思维训练,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发散学生“写”的思维,激发学生“写”的灵感,并从当前高中生实际的写作能力、学习需求、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出发,优化写作教学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写出更优秀、更完整的作文。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

1.教师固守讲授法

在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中,依然有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在写作教学中一味地“输送”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接收”情况和“学习”体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僵硬地听教师讲,但是实际上接收到脑海中的知识不多,对教师所讲内容的记忆也不深刻,作文质量较差。

2.教师忽视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且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就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看,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将它们当作两个教学板块分别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很多学生不能从“读”中汲取“写”的素材、“写”的手法,导致“写”的能力不能获得大幅度提升。

3.学生的作文逻辑混乱

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存在逻辑混乱、结构混乱等问题,甚至有些学生的作文是东拼西凑而成的,不能让阅卷者清晰、明确地掌握写作思路。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导致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想到哪写到哪,作文没有逻辑和中心。

4.教师忽视作文评价

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评”能引导学生探知、感受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完善;有效的“评”还能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学”的自信、“写”的自信。但当前很多教师忽视了作文评价环节的优化、创新,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师评价法”,且没有合理应用评价语言,评价流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在“评”中不能及时了解、发现作文的优缺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发散写作思维

在高中写作教学中,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写”的能力,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写”的灵感,发散学生“写”的思维。“读”与“写”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有效的“读”可以启发学生“写”的思路和方向。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动态视频、静态图片等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以促进“读”“写”有机结合,让学生“写”得更有深度,更具情感。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高一必修上册《荷塘月色》,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创世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快速融入课文学习中。如教師可以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播放《荷塘月色》这一歌曲,以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播放“月下荷塘”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看”中进一步感知、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积极提问:“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怎样的感受?”并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后续写作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学生基本了解、掌握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后,教师可再链接“写作”教学,以信息技术呈现景色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细心聆听、认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读”中所学,结合“景物”写作,并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受。以此方式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优势,用生动、直观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情境”的“拉动”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作文质量的快速提升。

2.运用比较阅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较阅读指的是把“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放在一起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中观察,辨别二者的异同,探知、掌握文章中相似或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而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此方法能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及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状态调整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进度,优化写作教学过程。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高一必修上册《故都的秋》,教师可以拓展阅读《囚绿记》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了解、感知这两篇文章在景物描写、文章结构上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圈画出文中的好句,鉴赏、分析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如《故都的秋》中“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这段话,采用了烘托比照的写作手法;《囚绿记》中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并充分掌握作者运用的“象征”写作手法,以此对比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如何描写景物,借景物抒发情感。对比阅读结束,教师再链接“写”,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读”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写一篇与“景物”相关的作文,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写景”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提升学生作文的逻辑性,使作文更加完整、优美。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更深层思考、掌握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写作结构,并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推动高中写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注重课文改写,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

文学作品是一个想象空间,在语文授课中,教师若能充分重视让学生“改写”课文,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创作出更具创新性的文章。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古诗词、诗歌,教师可以古诗词、诗歌为脚本,让学生将其转化为“白话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以发散想象思维,在“改写”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情感。

例如,部编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作者通过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琵琶女生活的不幸,但缺乏对琵琶女生活细节的描写,为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想象和写作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白话文”的形式改写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所处时代背景进行大胆想象,并用“第三人称”描写,以有效地提升想象思维能力,加深对这篇课文中心思想与情感的深刻体会。又例如,教学部编教材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改写、续写,让学生在续写、改写过程中更深刻记忆课文内容。此方式能促进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的深层理解、感知,并锻炼学生改写、续写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4.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

思维导图法是当代学科教学中比较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充分应用到高中作文教学中,能有效引导学生“写”的思路,使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写,进而提升作文的逻辑性、完整性,充分提升写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当前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在“写”前绘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写”后绘制,让学生清楚自身作文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汲取经验,避免犯同类错误,以此充分锻炼学生“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有效发散。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则写作材料:“面对春色,孩子笑了,妈妈陶醉了。”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写议论文、记叙文或抒情文。确定好体裁后,再引导学生在“写”前绘制思维导图,如选定“议论文”的学生,要明确“议”什么,并以此确定作文题目,再以题目为基础再次发散,运用论證方法,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选择“论点”“分论点”“论据”等,再依据“思维导图”具体地“写”。再如选定“记叙文”的学生,也要先根据材料选定题目,然后再在题目的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明确要“写”什么事件,将事件的时间、经过、结果等补充完整。

完成本次作文,教师还可以安排自评、小组互评等多元评价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更真切地了解作文中的不足。教师还要有效利用评价语言,以具体化、细节化的评价语言增强学生“学”的自信,以激活学生“写”的热情,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例如,教学“坚守与放弃”,可以充分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探寻“坚守”与“放弃”之间的联系,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写”的灵感。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由“坚守”“放弃”延伸出相关的人、事、名言警句。如有些学生想到了文天祥,一直坚守“爱国信仰”,从未因局势变动而放弃;有些学生想到了“放弃是一种勇气,因为它需要你有勇气去放弃,有勇气去改变,有勇气去重新开始”这一名人名言……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更好地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写”的方向和思路,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写作主题,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以充分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进“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运用比较阅读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重视课文改写,帮助学生梳理“写”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课文
烃思维导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背课文的小偷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