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2024-05-14伊明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一些历史街区遗址会因过度拆建或商业性开发而失去原本的文化价值,城市更新就成了现代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文献分析法阐述城市更新理念的内涵及特征,总结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某市A街区的更新设计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

一、城市更新的内涵及特征

城市更新的概念源于美国,其目标是对市中心区拆除重建。然而在我国,城市更新理念是指对既有建筑进行梳理、更新,盘活存量,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及效率。虽然我国的城市更新理念由城市改造发展而来,但是与城市改造有着本质的区别。城市改造主要是对原有老旧城区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城市重建虽然符合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需求,但是原本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及深厚城市记忆的建筑景观会因此逐渐消失,导致城市风貌逐渐趋同,城市本身也会失去地域性、文化性的传统特色,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城市的文脉,弱化城市的人文价值。而城市更新的对象是历史街区中的平房院落、低矮楼房、老旧生活小区、工业厂房等,这些城市区域与建筑更新后的功能尚不确定,更新手段也主要是整修、改善、适度再开发,更新的前提是保护。城市更新的利益相关方也与城市改造有着本质的区别:城市改造的相关利益方主要是业主、开发商;而城市更新的利益方包括政府部门、居民、文化保护单位、公共服务单位等,产权关系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由此可见,城市更新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城市原有的历史人文价值。因此城市更新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有机更新特征,即城市更新是依托系统现状而进行的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从“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第二,多維价值特征,城市更新的利益相关方包含政府、居民、文化保护单位等,因此在更新过程中既要考虑改善民生需求,又要考虑城市文脉传承,还要兼顾城市的未来发展。第三,空间治理特征,即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实现城市运行各资源要素的综合优化,比如历史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建筑风貌的保护与更新、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此外,城市未来的规划建设也属于城市更新工作的范畴。第四,多元参与特征。城市不同地段的产权主体存量资源也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因此城市更新体现出多元参与的特征,强调构建城市发展共建、共管、共治的新格局。

二、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原则

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整体性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原有的单体历史建筑,还要注重街区整体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及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的体现。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不仅要注重对街区内传统老字号的保护,保留传统商业格局及经营特色,还要保留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民俗活动,以保障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的传统风貌不被破坏。

其次,服务性原则。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完善其服务功能,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因此,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要遵循服务性原则,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服务功能。这种服务既包含各类有形的物质服务,又包含无形的文化服务,比如旅游服务、商业服务属于有形的服务,而对于社会的教育服务、文化传承及传播服务等,就属于无形的服务。

再次,原真性原则。所谓原真性,是指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其历史发展的真实性,保留原真性的街区文化。遵循原真性原则是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完整性的重要一环,在更新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街区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尊重街区的文化内涵及自然演变过程,为街区文化提供可寻之根。

最后,互动性原则。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间,担负着传承、传播街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其不仅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还具有旅游、教育等功能。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要遵循互动性原则,丰富空间形态,以吸引更多的居民或游客在街区内停留。

三、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实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策略,本文以某市A街区为例,从街区概况、街区功能定位、不可移动文物更新、激活沿街商业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更新五方面进行分析。

(一)街区概况

A街区位于某市老城区,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街区内集中了大量的低收入家庭,且退休职工较多,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A街区建筑陈设简陋、陈旧,公共设施设置落后,因街区内缺乏娱乐休闲设施,街巷就成了居民活动的主要公共空间。由于当地居民大部分都在A街区长大,因此他们对于街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十分强烈。几十年的历史文化熏陶、市井生活的浸淫,使得居民对于该街区的情感十分浓厚,因此他们既希望改善街区的环境,又不希望把街区推翻重建。针对A街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居民对于更新设计的需求,可通过改善建筑陈设、增加娱乐及休闲活动设施来调节街区内部的小气候,以此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便捷性。

(二)街区功能定位

A街区属于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居住是其核心功能。虽然A街区的空间格局是静止的,但居民的生活是动态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A街区不仅要继续承担居住功能,还要继续继承街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及文化习俗。因此在A街区的更新设计过程中,需要在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保持街区的历史风貌,延续街区的历史文脉,传承当地文化。具体而言,需要丰富街区的商业形态,促进街区的经济增长,增加休闲娱乐功能,提升街区功能的有机性。同时,注重新功能与老街区的有机融合,遵循完整性原则,重构街区功能秩序。另外,针对街区内质量较差或与街区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需要进行整治、改造,通过更新建筑形体、材料应用以及色彩设计,提高新旧建筑之间的协调性,并考虑A街区原有的空间尺度、空间序列、历史风貌的变化对原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不可移动文物的更新

A街区中段东侧有一处名人故宅,属于不可移动文物。该建筑墙体采用了青砖空斗墙,下部为红石墙基、猫拱背式山墙;建筑墙体、主要木结构及内部格局保存较完整,但厢房木织帘破损严重,屋顶局部破损,院落杂乱。经过综合分析,该住宅需要在保持基本中轴线及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调整建筑平面功能,保留原有柱网结构,调整围合空间;在其他空间安装可拆卸的木门,使用者可根据需求灵活运用。将其打开可以引入新鲜空气,调节室内温湿度;关闭则可保持室内的密闭性,以此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此外,设置独立卫生间、茶室、书房三项建筑功能;拆除部分厨房,改善餐厅环境,增加下堂旁边的卧室采光;为增加室内采光,可以建筑南立面开窗,开窗距离地面2米高,这样既能保证采光功能,又能保护室内活动者的隐私。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使窗户与柱网形成错落分布,可增加阳光射入室内时的生动性、活泼性;更新设计的材料以玻璃、钢结构为主,将钢结构与木结构形成新旧对比,这样能够体现出岁月的痕迹。

(四)激活沿街商业功能

A街区的经济水平与该市经济开发区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既要考虑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又要考虑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而激活街区的商业功能是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整治街巷空间,为构建街区内的小微商业网络提供空间支持。这样既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营收渠道,又能够延续传统街区的民俗生活。其次,加强街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展示。A街区有着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及戏曲歌舞,在街区内将这些文化艺术通过多媒体、LED屏等展示出来,既能够形成独特的街区文化品牌,又能够通过与游客的互动,激发街区的经济活力。再次,引入独具地方特色的商业活动,营造风格怀旧但具有现代商业机能的街道空间。例如,店铺建筑立面的装修风格以传统、怀旧为主,但空间设计又体现出随性的艺术风格,让街区街道不仅仅是居民享受生活的公共空间,更是室内活动延伸的重要场所,并以此发展街区经济,一举三得。最后,做好沿街商铺的立面更新设计。A街区沿街店铺主要采用传统的清水砖墙、石雕门楼,底层是开敞的木板门。此还有几栋建筑是近代修建的,呈现出典型的西方古典建筑风貌。针对这些建筑的更新设计要遵循原真性原则,保留建筑特有的历史风貌,仅对破损部位进行修缮。针对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及外立面与整条街区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则需要进行原址重建,以保持街道完整的风貌氛围。

(五)休闲娱乐功能更新

A街区现有的文化广场为原县治所在地,体现出浓厚的衙署文化氛围,但现存广场整体风貌与街区整体的历史风貌差距甚远。当前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突兀而影响到整个街区的氛围,且无法满足街区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文化广场的设计更新既要保留原有的衙署文化,又要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最终确定将广场北部设计为停车区域,以缓解街区内停车压力大的问题;文化广场南边则作为整个广场的主要活动空间。设计时仍然采用原衙署三条纵轴线、两条横轴线的空间布局,其中主纵轴线为整个广场中轴线,贯通原衙署谯门到正堂,其余两条次纵轴线则对接两侧厢房轴线:一条横轴线与主纵轴线垂直贯穿谯门到仪门,另外一条横轴线则从仪门到正堂,这种空间布局主要强调衙署空间庄严的氛围。文化广场中间部分设置供居民休憩的休闲长廊,在两侧设置A街区的纪念博物馆,展示街区的历史文化。

在A街区的休闲娱乐功能更新中,除了对文化广场的重新设计外,还增加了沿江休闲栈道。A街区的建筑密度高,休闲空间少,但南临江河,且市内古城墙、城门均保存较好,江岸风景优美,因此确定打造沿江休闲栈道,并新建游船码头。这样既能够增加街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又能够发展旅游项目,提升街区活力。沿江栈道包括码头、栈道及休闲平台。码头正对着城门,并从城门进出,整个游览线路形成闭环;栈道包括两层,上层是与城市主干道处于同一高度的石板栈道,下层是与码头处于同一高度的青砖栈道,两层栈道通过无障碍坡道及台阶相连。栈道中段设置用于休憩的休闲平台,也可作为景观节点。同时,在栈道附近居民居住区处种植高大乔木,既能遮阳,又起到保护居民隐私的作用;在近河岸处种植低矮灌木,以开阔观者的视野。

四、结语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要注重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无论是街区发展定位、主题功能设计,还是景观塑造,均要注入街区独有的文化灵魂。这样既能够满足居民生活所需,又能够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传承历史文化。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旅游开发及居民生活配套的双重功能,设计规模要适中,避免規模过大而造成资源浪费,或者规模过小,导致更新意义不突出。本文以某市A街区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于英,高宏波,王刚.“微中心”激活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苏州悬桥巷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10):35-40,2.

[2]敖雷,郑炘.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J].中国园林,2018(6):54-59.

[3]魏帆,雷钦.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城区公共景观提质:以肇庆市石牌里民宿文创街区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11):52-54.

[4]洪再生,朱阳,朱磊,等.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全景化表达:以邯郸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南段更新实践为例[J].中国勘察设计,2017(2):35-41.

[5]仰骏辉,李虹霖.从城市设计角度看现代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0):36-39.

[6]武联,沈丹.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以青海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2):110-114.

[7]叶林,彭显耿.中国城市更新的“回应—驱动”模式分析:基于广州市“三旧”改造的考察[J].东岳论丛,2021(5):76-87,192.

[8]李金芳,陈金泉.基于城市形态类型学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以赣州南市街为例[J].中国名城,2021(5):49-55.

[9]白梅,张晓琳,李爽.冀南特色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邯郸市串城街南段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16-21.

[10]唐勇,梁露馨,苑惠丽.微更新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淮安驸马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绿色科技,2021(4):185-188.

作者简介:

伊明伟,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