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钙蛋白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2024-05-13顾黔琳
顾黔琳 徐 丹 张 涵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如皋 226500
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由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肌损伤,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等急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2]。因此,提高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及时检出率,对合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预后转归具有积极的作用。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损伤常用的检查方法,但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血流并未完全中断,心电图检出敏感性较低,误诊、漏诊率较高[3-4]。相关研究提出,联合高敏性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降低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漏诊率[5-6]。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zyme-MB,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均与心肌功能损伤关联密切,其中CK-MB、cTnI 多于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4 h 内急剧升高,NT-pro BNP 多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压力增高后合成分泌量增加[7-9]。基于此,本研究尝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120 例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探讨CK-MB、cTnI、NT-pro BNP 对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图1 CK-MB、cTnI、NT-pro BNP 诊断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ROC 曲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2020 年6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女58 例,男62 例;年龄49~81岁,平均(62.03±4.9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0]中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②年龄>18 岁;③发病至入院时间<6 h;④首次确诊;⑤心电图表现异常。排除标准:①入院6 h 内死亡;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心肌梗死既往史;④肝、肾功能损伤或合并严重炎症感染;⑤合并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⑥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另选取同期12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女54 例,男66 例;年龄50~77岁,平均(63.21±4.7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KY202303011)。
1.2 心肌指标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后血液样本4 ml,2 800 r/min 分离10 min(离心半径=13.5 cm),取血清,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 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 和NT-proBNP水平。CK-MB 试剂盒购于蓝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TnI 试剂盒购于免疫泰克有限公司,NT-pro BNP试剂盒购于贝克曼库尔特(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引入水准为0.05,排除水准为0.10);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心电图阳性表现
120 例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ST 段持续压低(T 波倒置、低平等)53 例,占比44.17%;ST 段压低动态衍变(T 波低平、高耸、双相等)67 例,占比55.83%。
2.2 两组血清CK-MB、cTnI、NT-pro BNP 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CK-MB、cTnI、NT-pro BN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CK-MB、cTnI、NT-pro BNP 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清CK-MB、cTnI、NT-pro BNP 水平比较()
注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cTnI:肌钙蛋白I;NT-pro 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2.3 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发生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为因变量(是=1,否=0),以CK-MB、cTnI、NT-pro BNP 为自变量(实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MB、cTnI、NT-pro BNP 是发生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OR=3.515、4.683、3.577,P<0.05)。见表2。
表2 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CK-MB、cTnI、NT-pro BNP 对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分析
ROC 曲线结果显示,CK-MB、cTnI、NT-pro BNP单一及联合诊断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95%CI:0.649~0.851)、0.748(95%CI:0.649~0.847)、0.731(95%CI:0.631~0.832)、0.827(95%CI:0.739~0.915)。见图1、表3。
表3 CK-MB、cTnI、NT-pro BNP 对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分析
3 讨论
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是胸痛急救中心常见的高危缺血性胸痛急症,与高危非缺血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及痛阈程度等存在共性区间,导致临床快速检出难度较高[11-12]。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主要包括ST 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在心电图检测中虽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但临床实际中仅有30%左右的胸痛患者可能出现ST 段抬高,临床检出率仍待提高[13-14]。
部分研究提出,心肌缺血的早期病理性改变常伴有心脏标志物水平的急剧波动,且随着病情发展心脏标志物水平变化的幅度愈加明显[15-16]。cTnI 是位于收缩蛋白肌丝上的肌肉组织收缩调节蛋白,参与肌肉组织舒张、收缩的调节过程,当心肌损伤后伴随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释放入血,在心肌缺血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7-20]。蒋玲等[21]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后血清cTnI 水平急剧升高后逐渐回落。CK-MB 属于心脏中肌酸激酶亚型的一种,正常状态下多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肌细胞破裂,CK-MB 释放入血,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22-25]。NT-pro BNP 是心肌细胞释放的一种氨基酸片段,当心肌损伤后,由蛋白水解酶裂解BNP 所得,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常用作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特异性指标[26-28]。本研究结果显示,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K-MB、cTnI、NT-pro BNP 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提示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K-MB、cTnI 和NT-pro BNP 表达水平更高。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非完全性闭塞动脉血管的病理类型,相对于新发血栓完全闭塞动脉血管后诱发的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病变而言,可能心肌细胞及各项心肌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略低,从而导致各项血液指标变化幅度不及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即提示可能随着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进展,不稳定型心绞痛持续进展为心肌梗死,血清CK-MB、cTnI 和NT-pro BNP 水平仍可在一定区间内表现出明显升高趋势。同时进一步证实血清CK-MB、cTnI、NT-pro BNP 水平变化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密切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CK-MB、cTnI、NT-pro BNP 单一及联合诊断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748、0.731、0.827。提示CK-MB、cTnI、NT-pro BNP 联合检测对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综上所述,CK-MB、cTnI、NT-pro BNP 可用于辅助诊断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且诊断效能较高。但本研究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中未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分别诊断,后续仍需完善研究内容。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