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路径
2024-05-13胡新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胡新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遗漏,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本文立足初中地理课堂,对地理核心素养及其重要性展开讨论,提出优化教学评价的有效方式,以期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参考。
一、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重要性
(一)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人地协调观要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了解自然生态在人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了解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要求学生掌握地球不同区域的具体特征,让学生掌握区域对比和区域关联的有效方式,形成区域综合分析的思维,对区域人地关系形成独特的见解;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其相互作用,对地理演化的过程形成正确认识,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收获更多的地理认知,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对地理环境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地理探究能力。
(二)培养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树立起协调发展的眼光
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逐渐树立起协调发展的眼光,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更加客观准确的认识,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看待人与自然在相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能够逐渐树立起战略思维,准确把握不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找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来平衡不同事物的发展。这不仅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也有积极的引导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与行动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同的地理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人文风俗发展趋势、不同的地形地貌演变规律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还能够带领学生看到这些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了解不同文明演变和传承的相互作用,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逻辑思维的影响下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能够真正把握地理学科的本质与内涵,并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始终践行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理念,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3.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更快地适应各类新的知识和新的环境;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当学习环境和知识内容出现变化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适应。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变化的逻辑关系和客观规律,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适应环境的良好意识,促进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不断提升,让学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快速融入环境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地理学科意识,通过人文知识和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加深对环境的理解,为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做准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依据
通过教学评价的有效运用,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判断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情况,以便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计划,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在教学评价中,教学目标是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如果评价结果和教学目标相匹配,就代表教师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特点;如果评价结果和教学目标不匹配,一方面教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要考虑采取的教学方案是否有效,探讨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为学生改善学习提供参考
在教学评价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自己通过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己通过学习是否取得了进步,还能够结合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判断自己在班级学习中的具体水平,帮助学生判断自己采取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是否符合需求。教学评价的反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优化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他人成功的学习案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实现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对自己的学习模式进行优化。
(三)对师生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
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能够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对于教师来讲,通过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工作,能够肯定教师在本阶段教学中取得的成绩,指出教师在下一阶段仍需改进的部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让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改革之中。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全面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让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产生运用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主动地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进一步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师生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评价的指引下共同进步,保障教学质量。
(四)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给予科学客观的价值评估。教学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学生分出等级,而是检测教学目标的具体达成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判断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身心素质进行全面评估。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下过于看重成绩的错误观念,还能进一步促进全面教育的有效落实,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路径
(一)分层个性评价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学生建立起个人学习成长记录表,准确记录学生的性格特点,评估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并将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表现如实地反映出来,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学生的成长记录表主要分为两方面的评价:一方面是以教师为主的评价内容,是通过教师的视角观察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以学生为主的评价内容,是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提高地理学习效果。其次,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此保证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鞭策激励的方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地理的好奇心,实现学生地理视野的进一步拓展;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使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分层个性评价的方案和成长记录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展开针对性的评价,从而使教学评价的效果得到有效落实。
(二)注重实践评价
根据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和重视。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地理教学评价的质量,教师应该积极推动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落实,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师要根据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恰当评价,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不足和问题,还能够带领学生更好地巩固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资源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对本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走访、网络收集、图书查阅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小组内的实践分工,最终形成实践调查报告,并由小组推选一名成员作为汇报人在班级进行结果展示,讲述小组的任务分配、调查经过、调查数据和调查结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引,指出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评价学生的分工方案和调查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地理实践的方向是否准确,带领学生一起探讨实践调查的结果是否科学、是否完整。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小组及成员给予表扬,在班级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对于一些表现欠佳的小组及成员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分析此次实践调查出现不足的原因,引导学生在下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更好的表现。
(三)丰富评价方法
核心素养培养应贯穿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调整和优化,将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情况融合起来,通过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核心素养。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采取及时评价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策略来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例如,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自我评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自我审视的良好习惯,准确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学习状态,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规划自主学习方案时有更加可靠的依据,并能够为教师评估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提供有效参考;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使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让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互帮互助,同时还能够形成地理学习的良性竞争关系,在班级内构建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完善地理课堂的教学评价模式;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对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突破和创新,让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更多互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评价给予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多的关注,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树立起师生平等的良好理念,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实验互动评价
在地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抽象的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的认知。例如,地球公转自转实验、大气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热力环流实验等都是初中地理中的经典实验。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关键途径。但对于绝大多数学校而言,难以满足开展地理实验的苛刻条件,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来带领学生分解宏观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不同的地理知识,在融会贯通之下逐渐树立起宏观的地理概念。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昼夜交替产生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电灯泡和一个乒乓球,让学生用灯泡作为太阳,乒乓球作为地球,通过旋转乒乓球来模拟地球自转,观察灯泡照射下乒乓球的亮度变化,了解亮半球和暗半球之间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初步认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如是否掌握乒乓球旋转的方向、是否以合适的速度旋转乒乓球、是否得到昼夜交替变化的规律等,根据观察结果对学生作出客观评价,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评价质量,为学生的地理实验学习提供更多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