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作文命题“考教衔接”的思考
2024-05-13山西省大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麻 文 山西省大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语文学科合格性考试目的是考查高中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真实情况,其内容以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要求为准,难度不超过学业质量水平二级的要求。它不仅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检验,同时也反作用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考教衔接”无疑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下面将结合2024年(2022级冬季)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中两道作文题的命制过程谈谈如何做好“考教衔接”。
一、试题命制
按照《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省统考科目语文学科考试标准(试行稿)》的要求,写作是一道二选一模式的作文题,材料类型为文献资料或生活事例。作为分值40分的题目,可以说作文占据了满分100分的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考生语文学科的成绩,甚至决定考生在这一科目上能否达到合格水平。
作文题目既要考查难度不超过学业质量水平二级的要求,又要突出作文侧重考查考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素养,还要对一线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命题者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且由于语文是首次成为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省统考科目,没有前例借鉴,这让命题工作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怎样使命制的作文题目不仅符合考生实际水平,还要满足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水平二级的要求,更要体现《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省统考科目语文学科考试标准(试行稿)》的精神呢?
2024 年(2022 级冬季)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命题组以“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宗旨,以“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为基础,努力追求“考教衔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质量提升”的目标。
基于以上研究与认识,命题组命制了以下两道作文题供考生选择。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40分)
题目一:
请以“对话”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从对话的对象、内容、方式、目的等角度思考。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二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值得当代青少年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二、试题分析
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一道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可以综合考查考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展现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也能够体现学生精神品格的高度。
在学业水平二的质量描述中,涉及写作的大体有这些要求“具有反思并整理语文学习经验的意识,能用多种形式整理、记录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所得”“在表达时,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运用,力求概念准确、判断合理、推理有逻辑”“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两道作文题在不限文体的前提下,各有侧重,既可以考查形象思维,让擅长记叙、描写、抒情的考生发挥优势,也可以考查逻辑思维,让喜欢思考、议论的考生表达深刻见解。
题目一是一道命题作文,“对话”这个话题,紧密联系考生学习生活实际,与教材必修(上、下)内容衔接紧密。必修(上)第七单元突出对话的对象和内容;必修(下)第五、八单元则是突出对话的方式、目的。因为文体不限,所以在写作时可描写,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教材中选用的优秀文章如《赤壁赋》《我与地坛》《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上图书馆去》等,可以为考生提供大量鲜活而实用的写作素材,也可以为考生示范灵动而严谨的行文思路。“对话”可以是自我心灵的对话,可以是与他人的对话,可以是与自然的对话,还可以是与书籍的对话,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因对话的对象、内容、方式、目的等不同,所以写作时应该有层次、有侧重。此题目便于考生就自己热衷的内容抒发真情实感。
该题目贴近考生生活,鼓励考生讲真话。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对话”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因此考生可以结合成长经历,表达个人诉求。选择小切口,讲述学习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心情,而不必说大话、套话或空话。
题目二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题目,2023 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即为这类题型。读写结合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牵引出相关的作文话题。这种类型的作文题很好地将阅读与写作衔接起来,随文命题的特征突出,可以较好地防范宿构,引导考生在认真审题后,自主完成写作任务,写出真情实感,避免假大空,提倡真善美。
本题目的材料内容来自文言文阅读。考生在审题时要全面理解文言文阅读所节选的《颜氏家训》这段话,要读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意思,同时明白原文是通过批驳这句话,引出“盖须切磋相起明也”的观点。在必修(上、下)两册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涉及学习观,如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优秀篇章,这些文章在提供写作素材的同时,更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深入思考,打开写作思路。考生在写作时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也可以联想他人的学习经验,还可以突破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界限,思考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等宏大主题。论证观点时可以模仿、借鉴学过的课文,综合使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文章的思路可以使用并列式结构,分不同角度论证;也可以使用层进式结构,步步深入进行论证;还可以借鉴《拿来主义》,使用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的驳论文写法。
该题目的思辨性拓展了选题立意的空间。考生可以正向立意,也可以反向立意,无论是正向立意,还是反向思考,考生并不一定要提及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只根据作文材料写作。这道作文题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
三、试题导写
近年来的考试命题越来越避免宏大叙事,转而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如果说过去的作文题更多地引导学生提升“解题”能力,那么现在的题目则是越来越倾向于引导学生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要避免一个误区,那就是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后,文章的立意也随之拉低,可以尽情表达灰色心理,眼睛整日盯着“蝇营狗苟”的小目标。这样的匍匐式立意必然导致文章格调不高,思想浅陋。所以,考场写作在追求表达真情实感的同时切莫忽视了立意高远。
所以,无论是何种样式的作文题目,我们在写作时都应该注意要做到站位高远接地气,用小切口呈现大时代。古人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得其大者,方能兼其小,因此在作文立意时要站位高,用一种俯视的视角来准确理解和把握宏大命题与细小事件之间的关系,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运笔之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无论立意多么高远,行文时都应该注意紧接地气,不可空发议论,或者空喊口号。例如,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们新时代青年到底应该怎样树立理想和展开行动,这都是近年来考场作文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实,这既是世界形势的波谲云诡,也是人类命运的起伏跌宕,如此宏大的主题,如何在文章中阐述?只有从细小的切口进入,从人间烟火中走出,才更有可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解决了立意的问题,考生就需要熟练掌握考场作文常见的结构。文章结构,是思路的具体体现。考场高分作文在结构上主要体现为完整、严谨和创新。通俗地讲,一篇文章,逻辑就是结构,层次就是关系,顺序就是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考场写作应该做到从标题到开头结尾、谋篇布局都讲究技巧,以中心观点为线,串联起整篇文章,使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要注意打造文章的筋骨句,就是要有那种如人体的筋肉和骨头一样起到连缀和支撑作用的句子。如果筋骨句能做到整齐匀称、简短精练,就会使文章看起来醒目传神、整饬有序。
在熟练掌握作文结构后,考生还需要提高选材用材的能力,以此快速构造文段,从而实现布局谋篇的快速高效。大家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在掌握了大量的素材后,还是有很多同学不会使用素材,或者不会精准选材,更不会有效用材。学生在写作时面对材料的选择,既要注意中心明确,一条主线一以贯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多方面选材,又要做到材料之间的差异,避免雷同,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兼备。选材特别要做到整体与局部的有效处理,既要有概括性的简单的叙述材料,也要有详细地运用细节突出人物特点或鲜明论点的细致性描写,要做到事例具体,不空泛,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启发性。运用材料则要做到详略得当,注意对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主题、富含思想的材料详写;能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新鲜材料,做好详细处理;具有超前性甚至是平日阅读不会涉及的材料,做好详细描写。同样的道理,如果对于中心没有深刻反映,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材料就要学会简略处理,甚至是坚决舍弃。
写作,表面看起来是将一个个方块字堆砌起来,或者是将一段段优美文字排列起来。事实上,这是对作文的肤浅认识,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展示。平时的作文训练与其在狂背好词好句上下功夫,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养成“多读多思多说多写”的习惯,作为高中生尤其要注意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和表达者。
四、试题反思
试题质量是试题命制的生命线。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整卷难度系数要控制在0.70~0.80 之间,在试题偏易的情况下,如何考查考生真实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如何有效提升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的命制质量?如何让一线教师和广大考生重视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教与学?如何让新高考改革中强调的“考教衔接”原则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得到较好体现,从而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落在实处?作文题作为语文试卷的重中之重,自然肩负着比其他题目更大的责任,也自然成为突出“考教衔接”原则的最有力阵地。反思本次作文命题的全部工作,可以概括两点经验,也可以发现两点不足。
(一)经验
1.必须悟透课程标准,才可能精准落实学业质量水平
入闱后,命题教师必须对2017 年公布2020 年修改的新课标中的“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业质量水平二的“质量描述”进行细致研读、深刻领悟,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省统考科目考试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试题命制。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精准落实学业质量水平,使作文题目既不会太过容易而失去合格性考试的严肃性,也不会超出学业质量水平二的要求而失去合格性考试的达标性。
2.必须深挖教材资源,才可能贯彻考教有机衔接的原则
2023 年教育部命制的四套高考作文题都体现出“考教衔接”的特征,高考这根“指挥棒”在发挥“引导教学”核心功能的同时,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必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尽管难度不同,目标不同,但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同样应该与新高考改革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在作文题目命制的过程中,命题教师一定要将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教材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托,从单篇课文、整本书阅读、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及课文学习提示中挖掘相关素材,从中找到适合命制作文题目的知识点,引导考生运用课本知识进行写作,从而将阅读学习与写作实践完美融合。
(二)不足
1.命题思路不够开阔,考查形式仍需创新
作文题目的命制应注重情境设置,从社会生活情境、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三个方面打开命题视角,在设置的一个个具有思维焦点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查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水平。因此作文题目命制应体现开放性、多样性、新颖性,避免套路化、单一化、陈式化,但是由于0.70~0.80 难度系数的限制,作文不敢过度求新求变,更由于语文是第一次参加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没有前例可循,所以在命题思路上依然不够开阔,考查形式仍然不够创新,基本还是以模仿高考作文题为主。
2.选材渠道过于狭窄,借鉴资料极为匮乏
根据山西省招生考试中心的规定,对入闱教师携带的资料有严格要求,基本就是一本课标、两册教材和两本教参。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加强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的原创性和保密性,但同时也造成可选用的资料极为有限,尤其是入闱后除了可以收看电视新闻,与外界的交流全部切断,没有任何最近的报纸和刊物可供参阅,因此在命制作文题的时候,除了教材就没有其他资料可供参考,这就使所命制的作文题无法很好地突出鲜活性和时效性,无法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的写作基本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