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了解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吗?

2024-05-13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4年5期
关键词: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南极洲大陆面积约1380万平方千米,绝大部分区域终年被冰雪覆盖,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约2千米。在南极夏季,只有5%左右的地方冰雪融化后会裸露地表。南极冰盖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环境将产生重要影响。虽然环境极端恶劣,但南极的科研价值无可替代,只有通过科研手段充分认识和了解南极,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南极。南极科学考察站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开展持续性科学考察的重要基础平台。关于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你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我国南极考察站大盘点

秦岭站

今年2月7日,我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成为继长城站(面向大西洋)、中山站(面向印度洋)之后,我国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面向太平洋区域),夏季可容纳80人,冬季可容纳30人开展考察工作。

秦岭站将主要开展海洋生态、海冰、冰川、海平面、大气、地球物理、高空大气物理、陆地生态、陆地和海洋地质、鸟类等方面的科学考察活动。

长城站

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立,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地区,距北京17501.949千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长城站建筑面积达4200平方米,除先进的通信设备、舒适的生活条件外,还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实验室,配备有供科学研究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夏季可容纳80人,冬季可容纳40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中山站

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立,位于東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大陆沿岸,它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区域由西南极半岛地区向东南极大陆区域的拓展。多年来,中山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科技小镇”,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是我国开展南极内陆区域考察活动的重要支撑保障平台。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容纳25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昆仑站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立,位于有“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称号的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目前是一座开展南极内陆考察的夏季科考站,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年均温度-58.4℃。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夏季可容纳20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泰山站

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建立,地处长城站至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海拔高度约2600米,年平均温度-36.6℃,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夏季可容纳20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为什么要建立这些科学考察站?

考察站选址不同,在科研功能上也各有其特色。

位于西南极的长城站区域生态系统活跃,更适合开展亚南极生态监测和研究。

位于东南极的中山站,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也是开展高空物理、地质学、地球物理等学科工作的优良位置。

地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则汇聚了冰芯科学、大气科学和天文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泰山站不仅是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是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

秦岭站是极地考察破冰船可抵达的南极高纬地区,可同时支撑开展南极内陆冰盖、南极大陆沿岸、南大洋高纬区域科学考察活动的重要支撑平台。

从1984年首次开展南极科学考察至今,我国一代又一代极地考察工作者,在遥远的南极地区持续开展了艰苦卓绝的考察活动,在“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鼓舞下,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不断为人类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你好,中国南极秦岭站
基于局部特征的南极考察站网络效率评价
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南极不再“难及”,长城站旅游申请开放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南极洲——中山站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零排放”南极考察站等
南极洲的中国地名